农户肉牛育肥注意的问题

浏览:138

(一)防冻、防压提高成活率

1.防冻:初生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散热快;仔猪大脑皮层调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不能进行正常的体温调节,体温是被动的随环境温度的升降而升降。因此母猪产出仔猪后一定要注意仔猪的保暖,提前做好保温设备。

2.防压:由于母猪正常的起卧或到惊吓狂动、产仔舍的温度不适宜,造成母猪烦躁乱动都会压死仔猪,所以产房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垫草不要过长、过厚。在母猪产后的3~5天内应派专人值班与巡逻,一旦发现母猪压住仔猪,应马上提起母猪尾巴或腿,把小猪救出。加强母猪的训练,减少仔猪被压死。提高仔猪保温箱的舒适度,使仔猪吃奶后尽快回到保温箱也是减少冻死、压死最有效办法。

(二)做好预防疫病工作

初生仔猪体基本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初乳内含有大量免疫抗体,只有及早吃到初乳才能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力。仔猪3周龄左右才开始产生自体免疫抗体,此时母猪泌乳量开始下降,乳中抗体也开始减少,仔猪极易感染疫病。因此除了加强泌乳母猪蛋白质营养、加强哺乳仔猪蛋白质与矿物质营养,以及搞好平时的清洁卫生及消毒防疫工作外,要根据当地的疫病发生状况,及时给仔猪接种必要的疫苗免疫。

(三)做好仔猪的补料

1.补料时间:以出生后7日龄左右开始较好,这样在母猪产后3周龄泌乳量下降时,仔猪已能正式吃上料,以弥补母乳的不足,从而保证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

2.补料方法:调教期(5~10日龄):将煮熟的黄豆、高粱、破碎玉米与破碎甘薯干等混合料(煮时加盐,以防酸败)撒在母猪圈床附近或清洁的木板上,由母猪带领仔猪吃食。待仔猪学会吃食后,将补料放入料槽。10日龄左右把粒料拌入湿拌料中,仔猪在寻找粒料时,自然而然吃上湿拌料,以后就会吃湿拌料了。适应期(10~40日龄):这一时期仔猪主要吃湿拌料,每天4~6次,在2次湿拌料之间,再撒1次粒料。每天还可喂1次优质青绿多汁饲料,但不能多喂,以免仔猪拉稀。旺食期(40~60日龄):这一时期仔猪全部吃湿拌料,喂量一定要加大,饲喂次数每天4~6次,如果夜间加喂1次夜食效果更好。日粮调制要求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日粮中豆饼应占20~25%,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为20%左右。另外,还可加喂少量品质好的粗饲料,以促使其消化机能迅速提高,并防止在断奶后日粮变粗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3.补料期间注意事项:饲料必须清洁、新鲜,不喂霉烂、变质饲料;食槽、水槽与用具要经常洗涮与消毒;饲喂时要做到少给勤添,以防仔猪饥饱不均;补料与补水同时进行。保持饲料的稳定不要轻易更换饲料,如需要更换饲料,要做到循序渐进,逐步过渡,不要突然变换饲料。

4.补铁,防贫血。仔猪出生时体内贮存的铁40~50毫克,每天生长需7毫克,而仔猪每日从母乳中仅能获得1~1.3毫克的铁。如果得不到补充,一般10日龄前仔猪就会因缺铁而出现食欲减退、被毛松乱、皮肤及可视黏膜苍白、轻度腹泻、精神萎靡及生长停滞,严重者死亡。一般在仔猪出生后的1~3日龄肌注铁剂,临床效果好的药物有血多素、牲血素、右旋糖酐铁等,7~10日龄再注射1次。

5.补硒。我国不少地区缺硒,缺硒仔猪表现皮下水肿、肝坏死、心脏衰竭、白肌病、体脂内沉积棕黄色素、体液内积累黄液、幼猪突然死亡等。预防量:仔猪出生后3日龄肌肉注射0.1%的亚硒硫酸钠溶液0.5~1.0毫升,30日龄再注射1次;母猪在分娩前20~25天肌肉注射0.1%的亚硒硫酸钠1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1毫克,可有效地预防缺硒症。补硒补铁可同时进行,注射铁硒合剂。


相关动物:肉牛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