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牛带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浏览:289

“育肥牛带我们走上了致富路。” 隆安县南圩镇銮正村是名副其实的育肥牛专业村,全村518户就有338户育肥牛,全村每年出栏肥牛1000多头,仅育肥牛一项年均纯收入就达110多万元,人均增收近3000元……带领銮正村的村民们走上这条致富路的正是自治区劳动模范、銮正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覃小松。

独具远见 开辟致富门路

覃小松说,銮正村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人均耕地面积少,村民的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种植黄豆、玉米、木薯等作物,并不能给村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2003年初,覃小松到镇上购买耕牛,她发现肥牛卖得很贵,但瘦牛却很便宜,差价近千元。覃小松看到了一条致富门路,当即花2000多元买回一头瘦牛,打算把瘦牛育肥后出售赚取差价。3个月后,覃小松利用杂草和农作物秸秆成功地将这头瘦牛育肥,并卖出了3000多元的价格。

“我当时一直在想,对一个农民来说,养牛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如果我用心精养、大规模养,一定能致富!”初尝瘦牛育肥商机甜头的覃小松把想法告诉了丈夫,并且得到了丈夫的大力支持。于是夫妇两人把家里的积蓄拿来建牛舍,备饲料,率先在村里搞起了养牛业。

2003年年底,覃小松精心挑选买回7头瘦牛,同时买来养牛方面的光碟、书籍等有关材料,每天坚持自学养殖技术,覃小松的育肥牛事业便从此起步。之后,她育肥牛不再只是喂杂草和农作物秸秆,通过自学的养殖技术,改用自种牧草、玉米粉、农作物秸秆自配饲料喂养,并定期给牛进行疫病免疫,精心饲养。3个月后,7头牛育肥成功,售后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相比种黄豆的微薄收入,育1头肥牛只需3个月左右即可获得800元至1000元的纯收入,这在贫穷的小山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促农增收 带领群众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要想在效益上有更大的突破,覃小松觉得除自己致富外还要带领村民致富,需要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规模养殖规模营销。如今,在覃小松的带领下,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育肥牛,少则一两头,多则五六头,还成立了銮正村育肥牛合作社,建了几十个牛棚,集中养殖,带动了村民致富。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覃小松不遗余力,尽其所能。2006年初,覃小松开始发动全屯种草养牛。群众缺乏资金,覃小松积极奔走,为村里争取了每年50多万元的小额贷款及25万元的扶贫互助金贷款,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到育肥牛行列中。对于养殖规模较大的农户,她还积极联系县直有关单位进行扶持,并出面担保,帮助群众解决资金周转难的问题。没有投入资金之忧,全屯掀起了养牛的热潮。

农民劳模 奔跑在致富路上

如今,銮正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主要村道均进行了硬化,村民出行方便;为农作物提供灌溉需要的地头水柜均蓄满了水,许多村民都盖起了新房子。成功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后,覃小松并不满足于现状,在不断扩大銮正村育肥牛产业的同时,她还积极寻找新的致富门路。

2013年,覃小松从县扶贫办争取到种植茶树菇的扶贫项目,由隆安县金果园公司免费提供给每户农户1160袋的茶树菇种子,并以每公斤6元左右的价格回收茶树菇,此项目又为村民每年创造3000多元的人均收入。

多年来,覃小松就是这样凭着一腔热血和坚强的毅力寻找致富门路,带领全村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成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先锋模范。

“銮正村育肥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目前各养殖户都是在家里养牛,既不卫生,又难以扩大养殖规模,下一步将想办法结合当前的‘清洁乡村’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建各屯的集中育肥牛区,实现人畜分离。”针对銮正村的育肥牛产业,覃小松提出了下一步设想。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