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管理中常见误区与解决方案

浏览:131

后备母猪管理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整个猪群的持续生产水平,因此,合理管理后备母猪对猪场来说十分重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这些误区:

一、配种员繁育知识不完整,后备母猪易退化

据母猪产能提高研究院徐胜华研究员反映,许多育种场配种员不具备完整的繁育知识,系谱记录不严格,育种值得不到提升,往往是从国外引种,退化,引种,再退化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解决方案:徐胜华认为,后备母猪的育种工作不是简单的配种工作,应加强对育种人员的系统知识培训,对于种猪的系谱,遗传系数,选择指数,加权平均值等重要的知识要完全掌握;只有育种人员对遗传指数,育种指标有足够的认知,才不至于老是依赖引种,引种存在疫病风险。

二、后备母猪不限饲,生长过快难配种

后备母猪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如任其自由采食,就会使其过快发育,体脂肪过早沉积,导致其体型过肥,不利于日后正常的发情配种。

解决方案:实行适当限饲。从引种到体重达到90kg,给母猪喂专用的后备母猪前期料,让其自由采食充分发育。后备母猪体重满90kg到配种前1~2周要适当限饲以维持中等体况。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3~5头/栏小群饲养(平均每头育成母猪栏圈面积不应小于1m2),以便于限饲措施的落实。

徐胜华表示,后备母猪24周龄前可让其自由采食,30周龄之前适当限饲,每天2-2.2公斤,他认为,限饲的目的之一是给后备母猪足够的时间发育,之二是提高胚胎着床率,之三是控制体况,预防难产和提高哺乳期采食量。

三、限饲期间常见误区

在实际生产中,母猪的限饲通常是在这些阶段进行:

1、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一般在90kg以上到配种前;

2、妊娠前期;

3、妊娠中期;

4、母猪断奶前几天到配种前的阶段(此阶段存在不同观点,是否限饲还要根据母猪膘情决定)。

误区一:后备阶段单纯减少饲喂量

对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的限饲,有些猪场只是单纯地减少饲喂量,导致生殖营养,如钙、磷、生物素不足而出现肢蹄病,也会因为叶酸、生物素、维生素E的缺乏而出现到了适龄而不发情。也会因为背膘、体储不足而使生产泌乳期间掉膘失重过多,甚至引起母猪二胎综合征。

解决方案:通过良好的培育,使后备母猪体内的养分储备(瘦肉和脂肪储量)达到适度的水平,体况表现(母猪膘情)最佳与骨骼达到最大坚实度相呼应,母猪在适度的年龄、体重达到生理成熟,实现预期的初情启动和正常发情表现,从而获得最佳繁殖性能和长久的繁殖寿命,继而构建具有高效合理繁殖胎次结构的种畜群是后备母猪营养与管理方案的核心所在。

后备母猪限饲主要是限制能量的过多摄入,但要根据后备母猪对营养的需求,额外补充生殖营养、蛋白质营养和纤维素等。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在限饲的情况下维持了后备母猪正常的肠道容积,对于促进其肠道发育、预防便秘、促进哺乳期采食量都有很多好处,不仅提高了母猪福利,而且在提高生产性能方面也更有优势。

养猪人唐朝从后备母猪体重达到90kg时开始限饲,但是会补充膨化大豆。他表示,后备母猪比较特殊,通常情况下体成熟与性成熟不同步。他说,“后备母猪初情较早,但是身体发育滞后,怀孕期间还会增加体重,需要的营养浓度要高于经产母猪,膨化大豆主要是增加母猪的背膘,增加体储,防止生产泌乳期间掉膘失重过多,引起母猪二胎综合征。”而对于经产母猪来说,限饲期间则不需要补充膨化大豆,因为经产母猪身体已经发育正常了,体储也充分,此时如果再补充油脂,油脂会沉积在乳腺上,影响泌乳。

误区二:妊娠期饲喂量骤减

有些猪场在母猪配种后进行限饲,饲喂量从原来的正常水平骤降到1.5kg/天,母猪的食量骤减导致肠胃蠕动变慢,内容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发生便秘。而便秘可导致怀孕母猪免疫力下降,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

解决方案:通过增加饲料的粗纤维含量、多喂青粗料(青饲料、青贮料、糟渣料等)的方法可以降低饲料能值,提升饱腹感,有效解决母猪的便秘问题。在妊娠初期,将饲喂量控制在2-2.2kg/头/天,同时补充相关生殖营养和有效粗纤维量。在妊娠中期,饲喂量限制在2.2-2.5kg/头/天,同时关注母猪体况,防止母猪过肥。

唐朝表示妊娠期的限饲有比较多的说法,他猪场的做法是妊娠初期将饲喂量控制在2-2.2kg/头/天,而妊娠中期会比妊娠初期增加10%左右的饲喂量。

四、优饲的误区

在母猪的饲养管理上,除限饲以外,还会进行优饲。通常是在后备母猪配种前采用短期优饲,目的是增加排卵数,提高产仔数;在妊娠后期也需要增量饲喂,其目的就是攻胎;在母猪断奶后进行短期优饲,目的是解决母猪延迟发情问题。在实际生产中,优饲也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后备母猪催情补饲“一刀切”

有些猪场在后备母猪的管理上采取“一刀切”方式,在催情补饲阶段更是“一视同仁”,对所有的后备母猪等量饲喂,未根据个体膘情分开饲养,致使后备母猪良莠不齐。

解决方案:催情补饲的关键点是要做好发情记录。从第一次发情,基本可以推算出配种的时间,而催情补饲在配种前1-2周才会有效果的。根据膘情,日喂精料2.7kg-3.2kg,按体重添加0.4%-0.7%的动物油脂。膘情差的母猪短期优饲效果明显。

徐胜华表示,后备母猪配种前10-15天饲喂量要比正常饲喂量多1/3,膘情差的可适当增加优饲期或饲喂量。后备母猪24周龄后每周调群一次,发情猪与未发情猪分开饲养,体重大小分开饲养,膘情不同的猪分开饲养。

催情优饲只是一个手段,最重要的还是管理。避免后备母猪应激和营养不均衡导致的繁殖障碍才是基础。

误区二:妊娠后期过量饲喂或采用哺乳母猪料

唐朝表示,母猪饲养阶段最大的疑问,在于是否需要在妊娠后期增加饲喂量(攻胎),如何增加,增加多少,效果如何评估,副作用有什么,如何避免和减少因此而增加的副作用。他认为,妊娠后期胚胎每天增重50克,但是母猪还不会泌乳,所以过多的饲喂量也是不科学的。另外,有些猪场使用哺乳母猪料攻胎,由于哺乳母猪料微量元素或者其他添加剂使用过多,而母猪妊娠后期并没有泌乳,多余的“营养”物质会增加临产母猪水肿的发生。临产母猪水肿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便秘、乳房水肿,从而导致临产死胎增加、母猪不吃、产程过长、泌乳量不足。

解决方案:唐朝建议妊娠最后两周增加饲喂量,但是不赞成使用哺乳母猪料,而是使用妊娠母猪料攻胎,避免临产母猪水肿。

五、后备母猪的促发情管理工作不到位,致使后备母猪不发情

据不少猪场反映,后备母猪不发情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与后备母猪的促发情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

解决方案:徐胜华认为,后备母猪促发情措施,原则上不是所有母猪都是高产能母猪,对于超期不发情母要先做鉴定,必须了解清楚是饲料性的还是疾病性的,或者是生天性的发育不全,后备母猪在保证饲料没有霉菌超标的情况下,在发情阶段保持适当的运动(每周保证2-3次运动,每次1-2小时,6月龄以上母猪可在有人工监护的情况下与公猪追逐嬉戏),结合公猪查情诱情,如果生殖器官明显偏小不发情的母猪,完全可以淘汰,就算用激素催情了,也很难保证其能够成为高产母猪。

六、初配误区,把体重作为初配标准

在判断后备母猪是否达到配种标准的时候,常把体重作为标准来衡量。在生产中,常把130公斤作为最低的配种体重,但是体成熟和性成熟是两码事,体成熟并不代表性成熟。

解决方案:唐朝表示,后备母猪初配日龄由日龄、体重、背膘三个标准来确定。后备母猪的培育需要极大的耐心。他认为后备母猪初情一定要早,初配安排在第三个情期。

网友赵攀伟认为,最佳配种月龄是8月龄到9.5月龄,体重140公斤以上,p2背膘在14-16mm之间。配种前需跟踪1到3个明显情期并详细记录日期和状态。开配前10天用后期哺乳料优饲至配种。

徐胜华表示,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应在周龄33周,体重130公斤以上,否则影响其终生产仔数。生产实践证明,当其体重达到125~145kg、背膘厚17~20mm时,母猪就达到了首次配种的要求。

七、母猪淘汰误区

胎龄结构调得懒,7胎以后还要产

通常情况下,母猪在3~6胎龄时的繁殖性能最好,产仔数最高。但很多猪场懒得及时调整母猪群结构,导致3~6胎龄母猪比例下降,母猪总体胎龄过大,7胎龄以上母猪比比皆是,8胎龄以上的老母猪还舍不得淘汰。过多饲养无效母猪,必然会导致整个猪群平均生产性能低下,仔猪生产性能差,生长速度慢,严重影响生产成绩。

解决方案:要持之以恒地执行好淘汰更新标准,及时调整各胎次母猪的数量,保持种猪群良好的胎龄结构,才有可能持续保持良好的生产成绩。

具体来讲,调整母猪群胎龄结构总的原则是:高胎龄的母猪不宜留得太多;中间优秀胎龄的母猪尽量减少淘汰,一般要求3~6胎的种母猪占全群的60%;各类种母猪在达到设定使用胎次后一定要按照“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淘汰。


相关动物:猪,母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