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三个关键技术

浏览:949

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进雏前,要做好鸡舍的修缮工作。鸡舍保温性能要良好,做到不透风,不漏雨,不潮湿,无鼠害。进雏前育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进雏前几天,将鸡舍内粪便、污物清扫干净,并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用2%的火碱水或0.1%的新洁尔灭喷洒消毒;也可将料槽、水槽等设备搬入鸡舍内同时消毒,封闭门窗,将室温升至20℃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0ml福尔马林溶液和20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实行空气对流。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育雏鸡舍进出口设置消毒池,始终保持卫生,以消除疾病发生的条件,并安排责任心强、善于细心观察和素质高的饲养员负责育雏工作。

二、雏鸡的选择标准

1.选择无疫病无污染的育雏场家进雏。若雏鸡来自不健康鸡群的种蛋或来自出雏后健雏率不高的种蛋,则雏鸡早期死亡率会显著增高。因此,在选购雏鸡时,要弄清入孵种蛋的来源、种鸡群的健康状况,从无鸡白痢等疾病污染、孵化场管理严格的种鸡场进雏。

2.选择饲养健壮雏鸡。健康的雏鸡绒毛洁净,眼睛明亮,转动灵活,叫声清脆,抓握在手中有弹性且挣钆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愈合良好。而弱雏鸡由于腹内卵黄吸收不良,大多呈现腹部膨大,肚硬,脐部湿黏,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反应迟钝,不爱活动,抓在手中感觉松软,无挣扎力。

3.养鸡场户不论是自己孵化或购买雏鸡都要进行个体选择。选择的标准主要有四条:

(1)肛门要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

(2)脐带要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

(3)腹部要收缩良好,不能是大肚子雏鸡。

(4)喙、眼、腿、爪等不能是畸形。凡是符合以上四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若有其中一条不符合标准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三、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

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雏鸡的成活率和未来的生产性能等。因此,要获得理想的育雏效果,在生产中需注意把握好“两开”,做好“三控”和“三度”工作。

“两开”即雏鸡的开水和开食。要采取先开水,后开食的原则。雏鸡出壳后还有一部分卵黄尚未吸收完,雏鸡饮水能加速这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雏鸡入舍后必须首先给水,有些农村养鸡场户怕给雏鸡饮水,因此会引起拉肚子是不科学的。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应先给饮水,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2小时后再饮3%的红糖水,以后换用温开水,在温开水中可加入适量的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缺水、间断饮水使雏鸡干渴而造成抢水,容易引起雏鸡暴饮而导致死亡。抢水的另一后果,是许多雏鸡羽毛弄湿出现发冷扎堆压死的现象,如不及时发现,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雏鸡前3天最好饮3%~5%的白糖水或5%的葡萄糖水,3天后改饮温水,并保证足够的饮水器和饮水时间,使每只雏鸡都能饮到充足的清洁饮水。当鸡群有1/3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要开食。通常在出壳后16小时~24小时内开食,一般在饮水后2小时~3小时开食。饲喂雏鸡要做到:开食饲料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性强的全价混合饲料为宜,料槽要足,饲喂次数一般是前二周每天喂七次,三四周龄时每天喂六次,五周龄时每天喂五次,六周龄后每天喂四次。由于雏鸡消化机能差,所以不能过食,若过食则会引起消化不良,造成消化道疾病,因此喂八成饱就可以了。从第三周起可以在饲料中拌入适量的干净细沙喂雏鸡,以便逐步提高雏鸡的消化机能。

“三控”即控制好鸡舍通风、光照和疾病的发生。在重视保温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育雏舍的通风换气。雏鸡虽小但代谢旺盛,雏鸡群在高湿、高密度饲养的条件下,育雏舍内由于呼吸、粪便及潮湿垫料散发出大量氨气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使空气受到污染。如果污染的空气得不到及时排出,这些有害气体就会不断地增加,当浓度大、时间长时,轻则影响雏鸡的增重,降低雏鸡的饲料转化率,重则会严重地影响雏鸡群的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及其他疾病的发生,而造成死亡。对鸡舍通风的目的在于排除鸡舍内有害气体和更换新鲜的空气,并使舍内相对湿度不致逐渐增高。因此,雏鸡舍应定时进行通风换气。正确的做法是:育雏期每天上午12点钟左右,将向阳面的窗户适当打开,让空气对流,窗叶成半开状态,防止冷风直吹雏鸡,开窗时间一般为半小时~1小时。为防止舍温降低,通风前可先提高舍温1℃~2℃,通风完毕降到原来的舍温。

控制光照的目的在于光照可促进雏鸡采食饮水,增加运动,促进肌肉、骨骼的发育,预防疾病,提高生产性能。为了促进雏鸡的采食和生长,一般需人工补充光照,**周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整夜照明),第二周20小时光照,第三周18小时光照,第四周16小时光照,从第五周开始,密闭式育雏舍可采用每天8小时的光照,开放式鸡舍不能控制光照时间,采用自然光照时间即可,应用光照时,每15平方米的育雏舍在**周时用1个40瓦灯泡悬挂于离地面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开始换用25瓦的灯泡就可以了。夜间可不定时地停止光照1小时,以锻炼雏鸡对黑暗的适应能力,避免因发生停电而造成鸡群不安,影响雏鸡睡眠。雏鸡3周龄时,在晴天(气候比较暖和)的中午可把雏鸡放到舍外,晒太阳、运动1小时或2小时,这样既可促进雏鸡生长发育,又可促使雏鸡逐步适应自然环境。

控制疫病发生是育好雏鸡的重要保证。幼雏个体小,抗病力差,一旦发生疫病,则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因此,一要搞好雏鸡的防病驱虫工作。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进行胃肠道的消毒。育雏前期雏鸡较易发生沙门氏杆菌病,可用华南农业大学生产的菌敌(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菌敌2毫升)预防沙门氏杆菌病的发生。雏鸡15日龄后易患球虫病,可用华南农业大学生产的灭球液(1千克清洁饮水加入灭球液5毫升)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当雏鸡受到应激因素影响时,可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60毫克的琥珀酸盐,连用10天,或在1千克饲料中添加5毫克的维生素K制剂,能有效地缓解应激。此外,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性的驱虫,特别是驱除蛔虫,可选用驱蛔灵、驱虫净或虫克星等药物。二要认真实施疫病防治工作。鸡的传染病种类很多,特别是在雏鸡阶段,因雏鸡抗病力差,易感染病源引起发病,有些病发生后难以确诊,有些病确诊后却无法治疗(鸡马立克氏病),有些病虽然能治好但会对今后的生产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故失去饲养价值。因此,要求养鸡场户在加强雏鸡饲养管理和认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的同时,还要根据本场的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来控制鸡各种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总之,要制定严格的防疫措施,每天饲喂后将食具冲洗干净,并用消毒剂消毒;注意搞好育雏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垫料要勤换勤晒,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饲料、药物要严格按标准饲喂,严禁喂给发霉变质的饲料,严防饲料中毒;若有病死雏鸡,应及时解剖,诊断,防治,做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病死鸡深埋或焚烧,严格消毒,彻底消灭传染源。

“三度”即把握好温度、湿度和密度。适宜的温度是养好雏鸡的关键,一般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是:1日龄~3日龄为34℃~35℃,4日龄~7日龄为32℃~33℃,7日龄后每周降2℃~3℃,直到20℃为止,约经过六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在实际生产中,温度是否合适,可用温度计测量,也可以观看雏鸡的活动表现。温度过高时,雏鸡散开,张口喘气,食欲减少,饮水量增加。温度过低时,雏鸡睡眠不安,发出“叽叽”叫声,常常拥挤在一起,甚至扎堆,时间稍长则造成大批雏鸡压死现象。温度适当时,则雏鸡散开,三五成群,或单个躺卧,伸腿舒颈自如,呈舒适活泼状态、饮食正常、精神良好。实践证明,保持适当的育雏温度,对控制雏鸡白痢病、球虫病的发生,对促进卵黄囊的吸收利用,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都有明显的效果。其次,雏鸡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湿度。育雏舍的湿度要通过干湿度计来指示,育雏舍内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宜雏鸡的生长发育,比较理想的湿度为:**周龄相对湿度为70%~75%,第二周龄下降到65%,从第三周龄开始,尽量保持在55%~60%。如果湿度过高时,有害气体增加,则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寄生虫卵的发育,诱发球虫病、曲霉菌病等,使雏鸡易患各种疾病。如果湿度过低,鸡舍内干燥,灰尘、羽屑飞扬,鸡体内水分散失,雏鸡绒毛发脆,脚趾干瘪,食欲不振,雏鸡易受寒气侵袭,患呼吸道疾病和羽毛发育不良。改善的办法是在舍内四周墙壁和走道上喷洒少量水,或在火炉上面放上水盆蒸发水分,以达到调节湿度的目的。此外,还要注意雏鸡群的密度。雏鸡的饲养密度是每平方米面积饲养的雏鸡数。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因为密度与育雏舍内的空气、湿度、卫生以及恶癖的发生都有着直接关系。雏鸡饲养密度过大时,育雏舍内空气污浊,氨气的气味大,湿度高,卫生环境差,吃食拥挤,抢水抢料,饥饱不均,残次雏鸡增多,恶癖严重,极容易发病。雏鸡饲养密度小时,虽然对雏鸡生长发育有利,但不利于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力的合理使用,而导致成本提高。因此,在雏鸡群饲养密度不合适时应及时调整。一般情况下是**周时30只/平方米,第二周时25只/平方米,第三周时20只/平方米,第四周时15只/平方米,第五周时10只/平方米左右。另外,雏鸡的饲养密度还必须根据品种、季节、性别、鸡舍结构、通风条件和饲养方式等灵活掌握。通常地面平养雏鸡1周龄~2周龄为每平方米30只~40只,3周龄~4周龄25只~30只。

综上所述的育雏技术措施,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性措施和有力的保证,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才能有效地提高雏鸡的育雏成活率,从而促进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动物:雏鸡
相关疫病:腹部膨大,肚硬,脐部湿黏,精神萎靡,站立不稳,反应迟钝,不爱活动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