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保证产蛋鸡产蛋率稳定
秋去冬来,天气渐冷,使冷应激现象增加,各种疾病增多,这些不利因素往往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产蛋率一旦降下来,就很难恢复到降低前的水平,给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一套稳定蛋鸡冬季产蛋率的有效措施。
(一)保证合理的营养 冬天,蛋鸡的能量消耗增加,从而鸡的采食量相应加大,此时应饲喂高能量、低蛋白的饲料。如果饲料中能量不足,就要消耗母体内的脂肪,降低鸡体抵御寒冷的能力,甚至把蛋白质转化成能量,这样不但浪费了蛋白质饲料,而且鸡群产蛋率和抗病力都会降低。在满足鸡对蛋白质(18%)、代谢能(11.3~12兆焦/公斤)、钙(3.5%)、有效磷(0.4%)需要的同时,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的用量,尤其是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D的用量,这样可提高蛋鸡的产蛋率。
(二)保持适宜的温度 产蛋鸡要求温度范围是8~27℃,最适温度是13~24℃,如温度降到13℃以下时,则产蛋率开始下降,低温持续时间过长,还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疾病。当然舍内温度也不宜过高,舍内的闷热会使鸡感到不适,同样会使产蛋率下降。因此,鸡舍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尤其是开放式鸡舍更应注意保温。例如:堵塞墙壁漏洞,将迎风的窗户关严,上午9点后将向阳面的窗户打开,照射阳光,调控温度,下午看天气情况,及时关好门窗,晚上给鸡舍的门口或窗户挂草帘等,应特别注意要防止贼风的侵袭。
(三)保持适当的湿度 产蛋鸡要求湿度范围是50%~70%,最适湿度是60%~65%。湿度过低易使鸡体脱水且易引发呼吸道病;湿度过高,常使鸡舍空气污蚀,细菌繁殖加快,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冬季易出现低温高湿,鸡主要通过辐射、传导、对流散发热量。如湿度大,其热容量和导热性能均高,因而使鸡散热较多,用于产蛋的能量就会减少,严重影响产蛋率。在生产中我们常用的降湿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及时维修饮水管道,防止漏水;及时清粪,加强通风。
(四)保持良好通风 在冬季,人们往往只注意防寒保暖,习惯将鸡舍关得严严实实,从不随便打开门窗。其实舍内温度较高,鸡粪发酵产生的氨气以及硫化氢气,还有鸡只本身呼吸时排出的二氧化碳,均会导致鸡舍内有害气体严重超标,不仅影响鸡的产蛋率,还可诱发鸡的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等多种疾病。所以冬季通风是十分必要的。在生产中,冬季要解决好通风换气与防寒保暖的矛盾。通风换气时间一般在中午,打开换气窗在2~3小时,换气窗应安装在舍内墙壁的最高处,而且在对面墙壁的底部要安装相对的换气窗,这样才能做到空气对流,达到真正换气效果。
(五)保持合理的光照 产蛋期光照时间以每天16~17小时为宜,因为光照时间过长会使鸡体疲劳,对健康和产蛋不利。冬季夜长昼短,日照时间大大缩小,蛋鸡产蛋率下降有时与光照时间短有很大关系。所以冬季应人工补充光照,刺激蛋鸡多产蛋。生产中常采用早晨早开灯(5:00)晚上晚关灯(21:00)的办法来补光。但应注意:早晨开灯后在天充分亮以后才关灯,晚上在天没完全黑之前就要开灯补光,否则将引起产蛋下降。另外,补充光照一定要使光照时间保持稳定,不能忽增忽减,更不能半途而废。
(六)及时地防病治病 冬季是蛋鸡呼吸道病的易发季节,卫生防疫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疫病流行,只有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才能将疫病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在预防冬季易发病的工作中,首先不能忽视消毒杀菌,因各种病菌广泛存在于鸡舍内,尽管冬季外界温度低,但舍内温度还是相对高的,很适宜病菌的生长繁殖。所以应定期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以清除环境中的病原隐患。同时舍外环境也应勤消毒。另外,对产蛋鸡群应定期进行抗体监测,及时掌握鸡群的免疫水平,以保证鸡群冬季有较高的抗体水平。在生产中一般每2个月对鸡群进行新城疫Ⅳ系苗饮水或点眼免疫1次,这样做可大大降低新城疫的发病率。对于流行严重的大肠杆菌病等细菌性疾病应及做药敏试验,选择高敏药物以便及时控制病情,同时防止霉形体病、禽流感等更严重疾病的继发感染,以免造成产蛋率下降。
(七)淘汰弱残鸡 冬季环境条件较差,体弱病残的鸡很容易成为鸡群发病的传染源,一旦发病会对鸡场整体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及时淘汰这些鸡只,不仅可以节省饲料,还可以提高鸡群的产蛋率,同时,又能防止其他疾病的传播,减少投药次数,从而为养鸡生产创造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