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现代养猪30论(1)

浏览:100

1、养猪“洞”论

提高养猪水平,享受快乐养猪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探究和解决养猪问题的过程。任何一个猪场,无论是生产规模大小、生产水平高低,不可能一个问题也没有,也就是说多多少少总会存在那么一些“洞”。高水平的猪场存在的问题比较少,也比较小,低水平的猪场则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而且比较大。我们提高养殖水平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找“洞”补“洞”的过程。在养猪生产中如果猪舍地面上或者屋顶上出现了洞,养猪者都会很轻易的发现并及时修补,一般也会很明确的先补大洞后补小洞,让大洞变小洞,小洞变无洞。但是,今天大部分猪场影响生产的主要不是那些地面上的洞也不是屋顶的洞,而是那些潜在的洞。对这些洞我们今天存在多少,找到了多少,补了多少呢?要想提高养猪水平,我们就是要善于查漏补缺,善于找洞、补洞,全方位、深层次的分析猪场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去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让洞变少、变小。猪场问题少了,猪长好了,利润多了,养猪人的心情快乐了。但是,目前一些猪场大洞怕补,小洞不想补,结果这些洞象病毒繁殖一样,越来越多,象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整个猪场毁灭在这些洞里。

一些猪场生产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善于去发现切实存在的问题,怕去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是自我封闭缺乏交流,自我感觉良好,找不出问题;有的发现问题,目光短浅,重视脚下利益,对其危害长远带来的经济损失缺乏清醒的认识,怕投资。其结果是问题越来越严重,解决起来更加困难棘手。让我们养猪人携手共进,不断在交流中完善自我,提高生产水平,养猪业永远是个艳阳天!

2、高产猪群稳定论

规模化猪场要想保持持续稳定生产,首先必须保证基础母猪群的稳定,而基础母猪群要保证较高的生产水平,就要不断的淘汰那些产龄高繁殖性能已经下降的母猪,补充新的后备母猪维持母猪群合理的胎次结构,根据母猪的繁殖成绩合理的安排老猪的淘汰和后备猪的补充,要善于淘汰、敢于淘汰。

某些猪场为了追求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将留做本场使用的后备猪也卖掉,造成基础母猪群结构老龄化,生产成绩不断下降,繁殖性能低下的母猪想淘不敢淘。有些猪场,母猪已经分娩12胎以上,繁殖性能下降到了边缘,但是没有后备猪补充,或者是该猪有良好的繁殖记录还舍不得淘汰,结果使得母猪群年龄、胎次比例严重失衡,短期内后备猪难以补给,猪群结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先是高胎次母猪比例过大,后是初产母猪比例过大,造成全群繁殖成绩持续下滑,产仔少、出生重小、整齐度差、活力不强,在生长过程中死亡率和淘汰率自然上升,健康状况也很差,相应的医疗费用增加,给猪场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一些猪场虽然比较注重猪群结构的稳定,但在后备猪的选育过程中,漏洞百出,或者根本意识不到后备猪在配种前的饲养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导致有很好繁殖潜力的母猪不能在一生中未发挥应有的繁殖效力。有的猪场在选留后备猪的时候只注重乳头对数,对后备猪的健康状况和整体发育情况缺乏详细了解,一些患病多次,甚至是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的母猪,有些父母代有严重的遗传疾病,由于缺乏严格的选育体系而进入后备行列。有些猪场在选留后备猪的时候根本不进行血检,使得一些患有隐性猪瘟、圆环病毒、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症等严重危害当前养猪业传染病的猪进入后备猪群。有些猪场后备猪根本就没有系谱可查,或者系谱不全虚假,在配种时往往发生近交。有些猪场,给后备猪吃育肥料,根本不符合后备猪生长发育的特殊需要,造成后备猪过肥不发情,或者增重过快,生殖器官发育迟缓,甚至退化。目前好多猪场把重点放在产房和仔猪保育上,却忽视了母猪尤其是后备猪的饲养管理,其结果只能是生产水平仍然上不去,或者生产不稳定。


相关动物: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