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鸭高产饲养与疫病防制技术

浏览:159

近年来我国蛋鸭饲养业得到迅猛发展,养鸭规模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一家一户饲养,逐渐过渡到养鸭专业村、养鸭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养鸭户或者大型的养鸭企业集团。在养鸭数量和区域不断扩大的今天,蛋鸭高产饲养与主要传染病预防技术已成为养鸭场户关注的焦点。为此,特将生产实践中成功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以求对养鸭业有明显地指导和促进作用。

蛋鸭高产饲养技术

1 小鸭的饲养管理

选择恰当的育雏期,一般在4月底5月初育成“早春鸭”最好,也可在6月间养 “晚春鸭”,或在8月间养“秋鸭”。

1.1 适时开食:小鸭出壳后的第2天,有1/3的小鸭形似觅食状态,这时可喂食。多用小米焖熟的硬饭,用10%的葡萄糖水、再加10%的韭菜拌饭。

1.2 注意放水:先开水,后开食是养鸭的特点。喂食前先用鸭篮放水,晴天 13℃~15℃,可直接在冷水中放水,约5分钟左右;如遇雨天或天气寒冷时,可在室内木盆内放水。1周~2周龄内,每天放水在喂食后的15分钟左右进行。

1.3 及时补喂动物性饲料:小鸭饲养到第3天后,应按10%~20%的比例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螺、虾、蚯蚓、小鱼等,或用5%的鱼粉拌料投喂,以促进小鸭的生长发育。

1.4 补喂青料:从第3天起,在饲料中加入10%~20%切碎的青饲料,或投入水面让其自由采食,如青菜叶子、水草、浮萍等。

2 青年鸭的管理

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以防止过肥。每天要定时赶鸭在舍内做转圈运动,每次5~10分钟,每天2~4次。

要多与鸭群接触,以增强鸭子的胆量,从而防止惊群。

3 开产前后产蛋鸭的饲养

蛋鸭大都在150日龄开产,200日龄达到产蛋高峰。这个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尽快把产蛋率推向高峰。从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率上升的趋势不断提高饲料质量,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和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增加采食量,以满足鸭产蛋的营养需要。日平均光照不能少于14小时,光照应从短到长逐渐增加,直至每昼夜达到16小时,本阶段饲养管理是否恰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

看蛋重的增加趋势:若增重势头快,说明养得好。

看产蛋率上升的趋势:最迟到20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

看体重变化:体重若维持在开产时的体重,说明饲养管理得当。

4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到产蛋后期产蛋高峰已难以继续保持,但对于高产品种来说,如果饲养管理得当,仍可维持80%左右的产蛋率。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后期饲养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做好。其饲养管理要点是:

根据体重和产蛋率确定饲料的质量和喂料量,决不可盲目增减饲料。

保持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光照,不能减少。

管理得当,要多放少关,促进运动。

观察蛋壳质量和蛋重的变化,若出现蛋壳质量下降、蛋重减轻,需要增补鱼肝油和无机盐添加剂。

5 产蛋鸭秋冬季的饲养管理

9、10月份,是蛋鸭饲养的关键时期,此期既能保持80%以上的产蛋率,也有急剧下降的危险。

补充人工光照,保持每天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

克服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在冷空气到来前要作好准备,尽量使舍内的小气候变化幅度不要太大。

适当增加营养,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对鸭群要进行一次挑选,把已经停止产蛋的鸭分出来,或提前淘汰,或强制换羽。

6 冬季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提高饲料中代谢能的水平,达到每千克900千卡~3000千卡,粗蛋白质为20%~22%。青饲料或蛋用多维要保证正常供给。

防寒保温。鸭舍周围用防寒草帘围严,防止贼风。冬季期间,垫料只加不换,并保持干燥,以有利于提高舍温。早上迟放鸭,傍晚早关鸭,平常少下水,上午、下午气温高时各下水一次,每次10分钟。

进行人工补充光照,每日光照时间保持16小时。

提高单位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9羽为宜。鸭群最好饮喂温水。

7 蛋鸭群应搭养适量公鸭

母鸭体内的左侧有一个发达的卵巢,其功能是排卵造蛋,右侧还有一个很不发达的雄性腺。如果鸭群中有适量公鸭,则公鸭分泌的雄性荷尔蒙会抑制母鸭体内右侧雄性腺的发育,从而诱导母鸭卵巢多排卵、多产蛋。一般根据养鸭目的和群体的大小来决定搭养公鸭的比例。如果是种鸭群,为了保证种蛋有较高的受精率,公母鸭的比例应以5%~10%为宜。如果是以生产商品蛋为目的的鸭群,则公母鸭的比例可适当小些,如30~50只的蛋鸭群搭养一只公鸭即可;如果是300~500只的蛋鸭群,其公母鸭的比例也可以1%~2%为宜。实验证明,在蛋鸭品种、日龄、数量、饲料及其它饲养管理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搭养公鸭的蛋鸭群比没有搭养公鸭的蛋鸭群产蛋率高5%左右。

主要传染病防制技术

1 鸭瘟的预防:重点是从雏鸭引进时就要高度重视,不从疫区引进种鸭及鸭苗,在与有该病发生的地区进行交易时,要切实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最有效与最可靠的预防措施是作好鸭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对于商品肉鸭,可在5日龄左右首免,15~20日龄时二免。而蛋用鸭或种用鸭,可于20~25日龄首免,然后需每隔5~6个月再免疫一次(也可70~80日龄注射一次鸭瘟弱毒疫苗,对利用两年以上的蛋鸭,可隔一年再注射一次)。这样可使鸭群具

有较强的免疫力。

2 鸭流感的预防:该病发生突然,传播快,一旦发生,无补救措施,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现阶段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H5亚型禽流感疫苗。商品肉鸭1周龄以前,可颈部皮下注射0.5m1禽流感油佐剂疫苗。蛋用鸭与种用鸭在育雏和育成阶段需要进行多次免疫,鸭群经免疫后,应定期(间隔30天左右)采取一定数量的血清样品,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其血凝效价,并根据抗体效价决定再次免疫的时间和免疫次数。蛋鸭和种鸭开产前必须进行加强免疫,以保证鸭群在开产前具有高水平的抗体,使鸭群在产蛋期间具有很好的免疫抵抗力。在产蛋高峰之后,可再进行加强免疫。

3 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包括接种肝炎疫苗和注射高免卵黄抗体。雏鸭1~3日龄用鸭肝炎弱毒疫苗免疫1次,可有效地防止本病发生。若种鸭在开产前间隔15天左右接种两次鸭肝炎疫苗,之后隔3~4个月再加强免疫一次,可以保证雏鸭具有较高的母源抗体,获得较好的保护。但是对于病毒污染较严重的鸭场,I0日龄以后的雏鸭仍有部分可能被感染,对此应考虑避开母源抗体的高峰期加强免疫或分别注射高免卵黄或血清,一旦鸭群暴发肝炎,耍迅速注射鸭肝炎高免卵黄或血清,使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4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在本病流行的地区用雏番鸭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注射种番鸭是预防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种番鸭于开产前1个月左右,皮下或肌肉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开产前10~15天以油佐剂疫苗再次免疫,二免后15天~4个月内种番鸭所产蛋孵化的雏番鸭在10日龄内一般能抵抗自然感染,但在10~12日龄时仍应注射雏番鸭“三周病”高免蛋黄抗体。

对未免疫雏番鸭细小病毒疫苗的种番鸭所产的蛋孵化的雏番鸭,于出壳1天内用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即可。经诊断为“三周病”的雏番鸭群,若及时注射雏番鸭“三周病”高免蛋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5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首先要改善育雏室卫生条件,特别要注意通风、干燥、防寒和降低饲养密度(发病时降低到原来的3/4或2/3),地面育雏要勤换垫料,以保持干燥,做到 “全进/全出”,以便彻底消毒。在病情难以控制的鸭场,应采取空舍停养一段时间,并对鸭舍进行彻底的消毒。有本病发生的鸭场,应注意降低育雏和种鸭的饲养密度,保持地面干燥。在育雏阶段和转群前后,按照用药说明,通过饮水投喂一些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甲砜霉素等。

雏鸭在4~7日龄时接种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油佐剂疫苗,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本病的发生。由于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型较多,所以,以自家疫苗免疫效果最好。由于雏鸭对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都较易感,因此,可使用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联苗来同时预防两种病。一旦发生本病,利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虽不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本病的再度发生。最好根据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6 鸭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搞好鸭舍的环境卫生,保持鸭舍和运动场地面干燥、通风良好。饲养上实行 “全进/全出制”。保持水塘的水体清洁,定期换水和消毒。对种蛋要及时收集并清洁其表面的污物,入孵前要进行熏蒸或浸泡消毒。对鸭接种大肠杆菌灭活苗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但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比较复杂,因此,在生产中要使用自家苗或多价疫苗。商品肉鸡使用大肠杆菌和浆膜炎联苗效果较好。

大肠杆菌耐药谱很广,而且能很快产生或获得耐药性,因此在生产中使用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时,要定期更换药物,或者几种药物交替使用。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分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最适当的抗菌素。

7 鸭霍乱的预防:在鸭霍乱流行地区,选用禽霍乱荚膜亚单位疫苗和禽霍乱灭活苗等免疫接种,但应注意与当地流行的致病菌血清型是否一致。蛋(种)用鸭可于20~30日龄首免,于开产前半个月二免,开产后每半年免疫一次(也可以60~70日龄时免疫一次禽霍乱菌苗,100日龄前后再免疫一次禽霍乱菌苗)。鸭群一旦发病,可首先选用抗菌素(恩诺沙星等)进行全群注射控制病情。然后再通过饮水给药,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死亡和疫情的扩大。


相关动物:鸭,蛋鸭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