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牦牛孕产期护管及犊牦牛培育
在我国高寒牧区,牦牛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恶劣,饲养管理粗放,一直存在着母牦牛受胎率不高,所生产的犊牦牛成活率低,且生长发育不良、生长周期长。为做好孕产期母牦牛的护管和犊牦牛的培育,笔者于2001~2004年期间在四川省红原县阿木乡玛莫草场,对孕产期母牦牛及犊牦牛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犊牦牛的繁殖成活率。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母牦牛的妊娠期护管1妊娠初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较小,此时又恰于牧草旺季,一般不需额外补充饲草料及营养;妊娠最后的2~3个月是高原牧区牧草极度匮乏时期,该时期胎儿日趋发育完全,营养需求大,应保证饲草料的供给和质量,加强饲养管理,否则将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进而影响犊牦牛生长;营养过度缺乏还会影响到母牛的繁殖性能,且后期又恰巧处在寒冷的枯草期,因此应针对性的进行补饲。其日饲喂量参考配方为:青干草、多汁饲料各1kg,精饲料0.2kg(玉米粉60%、麸皮34%、豆饼6%),尿素、食盐各5g,骨粉30g。妊娠后期精料饲喂量可在1~2 kg范围内,根据母牦牛膘情进行适当调节。2管理妊娠母牦牛的重心是保胎,临产前应注意观察,避免过肥和运动不足,充足的运动可以增强母牦牛体质,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并可防止难产。母牦牛难产率虽然不高,但初产母牦牛时有发生,应做好助产准备工作。除上述外,妊娠母牦牛饲养管理还应:防止追打、挤撞、猛跑;适当延长放牧时间;禁喂变质、发霉饲料;冷季禁止饮冰水。母牦牛的围产期护管1产前期护管临近产期的母牦牛除应与群放牧,给予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于消化的饲料,预测分娩时间。如发现临产征兆,及时做好接产准备工作。2产中期护管母牦牛刚产时要尽可能舔犊,如果不舔犊则用食盐辅之;在分娩时体内如大量失水,应立即给母牦牛饲喂温糌粑汤(适量加入红糖搅拌均匀);产出胎儿时,子宫颈张开,产道黏膜表层可能造成损伤;产后子宫内积存有恶露,为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侵入创造了条件,因此,对母牦牛产后应进行妥善护理,以促进其机体尽快恢复。产后母牛的护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对母牛外阴部、圈舍及周围生活区域应进行清理、清洗、消毒,针对临床情况可对母牦牛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以确保正常恢复;产后要及时给母牛供给新鲜清洁的饮水或糌粑汤,以补充机体水分;一周内应给母牦牛供给品质好、易消化的饲料,以免引起消化道疾病;母牦牛如产后发生胎衣不下、食滞、乳房炎和褥热等,一经发现立即对症医治。3产后期护管分娩之后应观察母牦牛努责状况,如果产后有努责,应检查子宫内是否还有胎儿或滞留的胎衣及子宫内翻的可能,应及时处理。如果母牛在产后2周仍有恶露排出或恶露腥臭,表示子宫已发生感染,应及时治疗。此外,还应观察母牦牛的精神状况、食欲、外生殖器官或乳房的状况。总之,母牦牛分娩前一个月和生产后的70天是饲养最关键的时期,应给予品质优良的干草,并多喂多汁饲料或精料。分娩的最初几天,母牦牛体力尚未恢复,消化机能不好,必须精心护理,饲喂易消化吸收的精料,精料日饲喂量为0.5~1 kg,并加入其他多汁饲料,3~4天后转为饲喂正常日粮。但是,母牦牛产后恶露没有排净之前,不可多喂精料,以免影响生殖器官的复原和以后的发情配种。犊牦牛的培育1初生犊牦牛对寒冷和疾病抵抗能力差,应做好保温和卫生,随时检查犊牛的精神、行动、食欲、粪便等。确保正常吸到“初乳”是犊牦牛培育的关键;此外应防止远距离放牧造成犊牦牛疲劳;收牧后最好将犊牛集中饲养而与母牛隔离,进行定时“哺乳”;随着犊牛的发育和消化机能的建立,应尽早补饲,开始时可将精料同牛奶混拌并涂抹在犊牛的嘴巴和鼻镜上,由少到多诱导其采食,以便使犊牛顺利通过“断奶”关。补饲精料参考配方为:玉米55%,麸皮15%,豆饼27%,骨粉1.5%,食盐1.5%。2犊牦牛死亡和发病的直接原因大多是饲养管理不善。因此,应加强犊牛哺乳期的管理,保证犊牛健康,培育方法和营养需要可参见表1和表2。表1 犊牦牛及幼龄牦牛的培育方案
日龄或月龄 | 母乳日喂次数 | 精料(kg) | 干草(kg) | 青贮(kg) |
0~7 d | 初乳3 | |||
8~15 d | 2~3 | 训食 | 训食 | |
16~30 d | 2~3 | 自由 | 自由 | |
31~60 d | 2 | 0.1 | 0.2 | |
61~90 d | 2 | 0.2 | 0.4 | |
91d~12月龄 | 1~2 | 0.3 | 0.8 | 训食 |
12~18月龄 | 0 | 0.4 | 1.0 | 自由 |
24月龄以上 | 0 | 0.5 | 1.25 | 自由 |
表2 犊牦牛及幼龄牦牛各阶段的日粮营养需要
阶段划分 | 月龄 | 预期体重(kg) | 能量单位(NND) | 干物质(kg) | 粗蛋白(g) | 钙(g) | 磷(g) |
哺乳期 | 0~2 | 10~15 | 3.0~4.5 | 250~260 | 8~10 | 5~6 | |
2~6 | 15~23 | 3.0~3.5 | 0.5~1.0 | 250~290 | 12~14 | 9~11 | |
6~12 | 25~32 | 3.6~4.5 | 1.0~1.2 | 320~350 | 14~16 | 10~12 | |
半哺期 | 12~18 | 35~55 | 4.0~5.0 | 2.0~2.8 | 350~400 | 16~18 | 12~14 |
断乳后 | 18~24 | 55~72 | 5.5~6.0 | 3.0~3.5 | 500~520 | 20~22 | 13~14 |
24~30 | 75~98 | 6.0~7.0 | 3.5~4.4 | 500~540 | 22~24 | 13~14 | |
103~125 | 6.5~8.0 | 3.6~4.5 | 540~580 | 22~24 | 14~16 |
3培育技术要点3.1哺乳期0~7d以喂初乳为主,7日龄时进行犊牛副伤寒的免疫。犊牛出生后4~6 h对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吸收力最强,故在出生后0.5~1h须吮吸初乳,尽早获得母源抗体。3.2 8d以后喂常乳,并训练采食精料;半个月左右训练采食混合青饲料。3.3随着日龄的增长,精料量相应增加;18月龄以上,有条件可喂青干草和青贮饲料。3.4加强疫病防治。发现疾病,及时根治。归根结底,在我国高寒牧区,大多数母牦牛两年产一胎或三年产两胎,繁殖成活率仅为40%~45%;每年7、8、9月配种旺季发情受配的多,妊娠初期牧草丰茂,营养不缺,后期所处的冬春枯草季节营养极度匮乏,必须饲草料补充,犊牦牛出生后正临牧草新旧更替期,因此,加强母牦牛孕产期的护管才能谈到犊牦牛的成活及培育,此外,每年4月25日左右和10月25日左右应对牦牛进行炭疽、口蹄疫、出败等传染性疫病的免疫注射和定期驱虫。简言之,母牦牛孕产期需做到“产前、产中、产后”的三护管,新生犊牦牛需认真把握好“初乳、哺乳、断乳”的三关!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