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母猪的精细管理及其调控(一)

浏览:155

母猪饲养包括空怀、配种、妊娠、哺乳、离乳相互紧密关联的不同生理阶段,其中妊娠阶段时间最长,约占整个繁殖周期75%左右,妊娠期的饲养管理水平对窝产活仔数及仔猪初生重、母猪的乳腺发育、机体营养的适当贮备、母猪泌乳期的采食量、泌乳量、仔猪断奶重以及母猪泌乳期失重,甚至母猪的连产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母猪以个体为生产单元,可由于体重、胎次、受孕时的体况、妊娠期不同阶段以及环境与管理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营养需要与管理要求,需要有针对性的精细管理,而一些猪场与养殖户往往忽视影响胚胎存活率的因素,忽视妊娠母猪的生理阶段性与个体性,管理十分粗放,在用个体限位栏大群饲养时,只根据预产期排序,照顾到妊娠后期的加料、群圈养时很少照顾到个体间采食的均匀度,致使母猪的生产潜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和深刻理解母猪在妊娠期不同阶段的保胎、生理营养规律是做到妊娠母猪精细管理的前提。

一、母猪妊娠期保胎与生理营养若干规律

1.胚胎生长发育与死亡

胚胎发育大致分为附植前、胚期和胎儿期3个阶段。胚胎在妊娠前期生长缓慢,胎龄30天胎重仅2克,胎龄60天、90天仅占初生重不到10%、32%~39%,2/3的胎重是在妊娠最后20~30天内增长的。母猪受孕后合子附植初期(9~13天)胎盘未形成前没有保护物,易受各种应激因素影响而死亡;孕后约第3~5周,胚胎处于器官和身体各部分形成期,先天畸形大都形成于此期,胚胎在争夺胎盘分泌物中强存弱亡,是胚胎死亡的高峰期。

2.影响胚胎存活率的因素

除因品种、杂交和纯繁的繁育方式和母猪胎次不同可影响胚胎存活率外,主要受营养、环境与疾病的影响。

⑴ 营养和饲料品质

孕初(配种后48~72小时内)饲料的高采食量会降低血浆中孕酮水平及子宫特异蛋白质分泌,导致胚胎成活率降低;在器官形成期严重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会增加胚胎死亡;孕期高能饲养致母猪过肥,乳腺发育受影响,胚胎死亡率增高,难产增多,出生仔猪均匀度差;饲料受霉菌毒素污染,胚胎死亡率升高,母猪抗病力降低。

⑵ 高温热应激

主要对孕初幼胚发育以及附植有影响,尤以孕初3~18天会显著减少活胚数。孕后期(胎龄102~110天)热应激可使母猪死胎比例由4%升至46%不等,循环高温(25 oC~34℃)可避免胚胎损失,而高温与高湿有相乘作用。

⑶卫生条件

由于配种或圈舍不洁,使母猪感染(子宫带菌),可使胚胎存活率降低。

⑷病毒、细菌等感染

妊娠母猪受病原体感染会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如乙型脑炎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李氏杆菌、猪弓形体、猪附红细胞体等。

3.妊娠期母猪营养需要的阶段性

⑴妊娠前中期(75天以内)

除妊娠最初3天限饲可提高胚胎存活率外,妊娠75天前需满足母猪维持需要以及青年母猪本身的生长和成年母猪哺乳期失重的恢复,胚胎发育的营养需要很少。妊娠前35天除注意饲粮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全价性外,可进行限饲(饲粮含消化能11.70~12.11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2%~13%,赖氨酸0.54%~0.65%),也可以在饲粮中增加优质干草粉8%~10%或加投青饲料0.5~1.0千克/天。

⑵妊娠中后期(75~95天)

为乳腺发育的关键时期,应限制能量的过高摄食,以免增加乳房脂肪沉积而减少乳腺分泌细胞的数量,并减少乳腺中DNA和RNA的合成量,导致乳房发育不良,泌乳量减少,可继续进行限饲。

⑶妊娠后期(95~112天)

为胎儿快速生长期,应开始加料,为提高仔猪初生重,应换用添加富含中短链脂肪酸油脂的孕后期料。饲粮含消化能12-7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3%~14%,赖氨酸0.65%~0.77%,初产母猪控制在3千克/天,二产以上母猪3.2~3.5千克/天。

⑷临产期(113天至分娩)

现代瘦肉型母猪每天至少采食1.5~1.8千克饲粮,过低的采食量不仅导致母猪分解自身组织,降低产后采食量,并易使母猪患胃溃疡和便秘,母猪只在分娩当天可少喂或不喂。


相关动物:猪,母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