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设饲养方式不同的3个处理:即传统的水面圈养(对照组)、无水面旱地圈养结合间歇喷淋(处理1)、笼养(处理2),用以测定各组产蛋期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处理2组500日龄入舍母鸭平均产蛋数为283.3枚、总蛋重为18.86kg,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312.1枚、20.67kg)和处理1组(306.90枚、20.31kg),对照组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产蛋期死亡淘汰率为7.4%,极显著(P<0.01)高于处理2(4.76%)和处理1(4.23%),处理2与处理1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1全期料蛋比为2.72:1,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2.90:1)和处理2(3.05:1);各处理间蛋品质量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旱地平养结合间歇喷淋的饲养方式,不仅不影响蛋鸭的产蛋性能,而且显著降低饲料消耗,可以替代传统的水面饲养方式。
关键词:畜牧学;饲养方式;生产性能;比较;蛋鸭
中国是世界上养鸭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蛋鸭生产国。千百年来,我国蛋鸭饲养都是采用传统水域放牧(半放牧)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造成鸭子粪便对河流、水源的污染,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一些烈性传染病(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经粪便随水流传播,严重危害人及畜禽的生活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而恶劣的饲养环境又对放养其中的蛋鸭健康产生危害。水禽在开放水域饲养,容易与野鸟接触,野鸟起着禽流感病毒库的作用,因而带来了爆发的风险[1]。由于这种水域放牧或水面圈养的饲养方式无法实现对蛋鸭采食、饮水和环境质量的控制,存在着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也就谈不上无公害生产。专家呼吁水禽应该停止放牧和下水[2]。我国北方地区缺少水面,冬季持续时间长,室外气温低,蛋鸭依赖水域放牧的传统饲养方式造成了我国北方蛋鸭生产明显的季节性,制约了北方蛋鸭业的发展[3]。
近年来,孙平风等[4]、朱国法等[5]开展了蛋鸭离河生态养殖模式研究,采用旱地结合水面的圈养模式替代河流放养。但蛋鸭在水塘中游泳,饲料饮水的质量仍然无法得到控制,蛋鸭的粪便无法统一收集处理,造成污染源向公共水域排放。梁巍等[6]、米玉玲等[7]开展了蛋鸭笼养的研究,但未见到笼养鸭产蛋性能不受影响的报道。本研究旨在改变蛋鸭传统饲养方式,通过对蛋鸭饮水、饲料质量和饲养环境的无公害控制,探索一种替代传统水面饲养,符合生物安全原则的蛋鸭饲养模式。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与方法
本项目采用单因子重复试验。将同一批山麻鸭种鸭提供的1日龄山麻鸭雏1260只分为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每组420只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鸭。3个组采用相同日粮、相同光照制度、相同免疫程序,全程不添加任何药物。对照组采用场内原有的传统池塘水面圈养,人工喂料,定期更换池塘水。2个试验组,均可控制鸭子采食和饮水,饲料卫生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饮水和喷淋水来自自来水,水质符合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试验1组全程采用无水面旱地圈养,设旱地运动场和舍内产蛋间,人工喂料,普拉松饮水器饮水。旱地运动场建倾斜度为0. 5%的排水沟,使不形成淤水,水沟上铺盖塑料格栅,上方1 m左右铺设内径1.5 cm的PVC管,作为间歇喷淋管,每天定时喷淋鸭子2~3次,喷淋水流入排水沟,汇合流入沼气池,经沼气发酵处理后达标排出。舍内采用谷壳垫料,80日龄后舍内安置产蛋箱,保持产蛋箱内垫料清洁,舍内垫料定期收集,堆放腐熟后用作果园施肥;试验2组采用二层阶梯笼养,每个笼位(长42cm×宽39cm×高34cm),育雏、育成期与试验1组一样,采用旱地平养,80日龄转入笼养,每个笼位两只鸭,饲养至500日龄。
1.2试验测定指标和方法
试验期从小鸭出雏至500日龄,记录各组群体开产日龄、开产体重、产蛋期采食量、产蛋量、蛋重、死亡淘汰数等指标,计算每个重复的群体平均每只入舍母鸭500日龄产蛋数,每只入舍母鸭500日龄总产蛋重,各组育成期死亡淘汰率,产蛋期死亡淘汰率,300日龄时各组随机抽样测定30枚鸭蛋的蛋重、蛋型指数、蛋壳厚度、蛋白高度、蛋比重、蛋黄色泽、哈夫氏单位等蛋品质指标。
1.3统计分析
测定结果用Excel统计,用SPSS11.5软件进行组间差异显著性分析,差异显著的用Ducan氏法进行多重比较。小于30%的百分数指标经过反正弦转换处理后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各阶段日粮营养水平见表1。对照组和旱地圈养组的各阶段饲养密度见表2。
表1蛋鸭各阶段的营养水平
项目 | 0—4周 | 5—10周(生长期) | 11—15周(生长后期) | 16周以上 |
代谢能(MJ/kg) | 10.87 | 9.20 | 10.03 | 10.46 |
粗蛋白(%) | 18 | 13.00 | 15.50 | 17.0 |
脂肪(%) | 3.0 | 3.00 | 3.00 | 3.0 |
纤维(%) | 3.5 | 7.0 | 4.5 | 5.0 |
钙(%) | 1.00 | 1.00 | 2.5 | 3.5 |
有效磷(%) | 0.55 | 0.53 | 0.50 | 0.450 |
蛋氨酸(%) | 0.6 | 0.3 | 0.4 | 0.35 |
赖氨酸(%) | 1.15 | 0.7 | 0.9 | 0.8 |
蛋+胱氨酸(%) | 0.88 | 0.60 | 0.70 | 0.70 |
表2非笼养组蛋鸭不同阶段采用的饲养密度
日龄(d) | 1—10 | 11—20 | 21—28 | 29—70 | 71—105 | 105— |
舍内密度(只/m2) | 30 | 25 | 20 | 10 | 8 | 8 |
2、结果与讨论
表3蛋鸭不同饲养方式生产性能比较
项目 | 旱地平养 | 笼养 | 对照组 |
重复样本数(组) | 6 | 6 | 6 |
(0~110 d)母鸭死淘率/ % | 6.69±0.84A | 5.76±1.32A | 6.35±0.57A |
入舍母鸭开产日龄/d | 109.7±1.4A | 111.3±1.0A | 111.2±1.47A |
开产(110 d)体重/g | 1358.5±47.8A | 1336.8±36.9A | 1345.6±52.7A |
300日龄体重/ g | 1354.6±58.7A | 1365.5±42.7A | 1362.6±46.8A |
(111~500 d)死淘率/% | 4.23±0.56A | 4.04±0.40A | 7.40±0.78B |
每入舍母鸭500d产蛋数/枚 | 306.9±2.1A | 283.3±3.0B | 312.1±2.6A |
平均每枚蛋重/g | 66.17±0.35A | 66.57±0.25A | 66.23±0.31A |
每入舍母鸭产蛋总重/kg | 20.310±0.235A | 18.857±0.136B | 20.667±0.150A |
每只入舍母鸭产蛋期耗料/kg | 55.267±0.252A | 57.600±0.794B | 59.940±0.750C |
产蛋期料蛋比 | 2.72±0.02A | 3.05±0.02B | 2.90±0.015C |
注:同行肩标字母不同为差异极显著(P<0.01),同行肩标字母相同为无显著差异(P> 0.05)
2.1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鸭死淘率的影响
由表3可见,在使用相同免疫程序,全期不使用药物的条件下,3个组育雏期、育成期的死亡淘汰率差异不显著(P> 0.05);产蛋期入舍母鸭死亡淘汰率对照组为7.4%,旱地平养组为4.23%,笼养组为4.76%,旱地平养组和笼养组分别比对照组低42.8%和35. 7%,与对照组差异均极显著(P< 0.01),而旱地平养组与笼养组无显著差异(P> 0.05)。说明在饮水和饲料来源和质量都可以得到控制的2个试验组,虽然在育雏育成阶段未表现出死亡淘汰率的显著差异,但在产蛋期,由于有效提高了蛋鸭的生物安全水平,死淘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2.2不同饲养方式对母鸭开产日龄的影响
由表3可见,3个组的开产日龄(达50%产蛋率),旱地平养组为109.7 d,笼养组为111.3 d,对照组为111.2 d,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说明笼养或者旱地平养对蛋鸭的开产日龄不构成影响。
2.3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鸭平均每枚蛋重的影响
由表3可见,产蛋期平均每枚蛋重笼养组66.57 g,旱地平养组66.17 g,对照组66.23 g,3组差异不显著(P> 0.05)。说明饲养方式对蛋鸭每枚蛋重不会产生影响。
2.4不同饲养方式对入舍母鸭500日龄产蛋数和500日龄产蛋总重的影响
由表3可见,每只入舍母鸭500日龄产蛋数笼养组为283.3枚,比对照组的312.1枚低9.2%,比旱地平养组的306.9枚低7.7%,差异均极显著(P< 0.01);旱地平养组比对照组少1.7%,无显著差异(P> 0.05)。每只入舍母鸭500日龄产蛋总重笼养组为18.86kg,比对照组的20.67kg低8.76%,差异极显著(P< 0.01),而旱地平养组为20.31kg,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
说明蛋鸭笼养会极显著地影响蛋鸭产蛋性能遗传潜能的发挥,这可能与笼养条件下蛋鸭产生明显的惊群不安等强烈的应急反应有关。而旱地平养结合间歇喷淋的方式,能够刺激蛋鸭分泌尾脂腺,梳理滋润羽毛,避免因缺水造成的蛋鸭羽毛板结断裂,满足了蛋鸭的生理需求,不影响蛋鸭产蛋遗传潜能的发挥。
2.5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鸭产蛋期体重的影响
由表3可见,3种不同饲养方式下开产体重和300d体重均没有差异。
2.6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鸭产蛋期饲料消耗和料蛋比的影响
由表3可见,每只入舍母鸭产蛋期(500d)饲料消耗旱地平养组为55.27 kg,比笼养组的57.60 kg低4.0%,差异极显著(P< 0.01),比对照组的59.94 kg低7.8%,差异也极显著(P< 0.01);笼养组比对照组低3.90%,差异极显著(P< 0.01)。每只入舍母鸭产蛋期(500日龄)料蛋比旱地平养组为2.72:1,比对照组的2.90:1低0.18,差异极显著(P< 0.01);笼养为3.05:1,比旱养组高0.33,比对照组高0.15,差异均极显著(P< 0.01)。这可能由于蛋鸭旱地无水面圈养和笼养减少了水面运动量,饲料消耗极显著降低。而蛋鸭在旱地上活动,又减少了饲料散落水中引起的浪费,显著节约了蛋鸭的饲料消耗。而旱地圈养蛋鸭产蛋量与对照组接近,因此显著降低了料蛋比。说明旱地平养的饲养方式在蛋鸭产蛋性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还大量的节约饲料消耗,从而提高了饲料转化率。
2.7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鸭蛋品质的影响
表4不同饲养方式对鸭蛋蛋品质的影响
抽测3个组300日龄所产蛋30枚蛋,测定蛋品质。由表4可见,蛋品质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 0.05)。说明蛋鸭笼养或旱地平养的饲养方式对蛋品质没有影响。
3.结论:
采用本试验的无水面旱地平养结合间歇喷淋的蛋鸭饲养模式,不仅不影响蛋鸭的产蛋性能,显著降低饲料消耗,而且可以实现蛋鸭粪便的统一收集,无害化处理,既克服了水域污染对蛋鸭健康的危害又避免了蛋鸭直接接触水域产生的对水源的污染和疾病传播,是一种符合生物安全原则的蛋鸭无公害生产饲养模式,可以替代传统的蛋鸭水域放牧或半放牧饲养。
相关动物:鸭,蛋鸭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