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的养殖技术

浏览:84

一、蟹种选择

1.蟹种鉴别:应对不同的蟹种和不同水系的蟹种加以鉴别,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养殖河蟹,一般以长江水系的蟹种为最优,瓯江、辽河、闽江等水系的蟹种要做到因时因地而宜。一般情况下,Ⅲ期以下的仔蟹极难区分,幼蟹鉴别主要从步足长度、体色及体形上来区分。从体色上,长江蟹青绿色,体色亮丽有光泽,腹面乳白色,体表透明,色素

分布均匀;辽蟹体色较深,瓯江蟹体表特别是步足花纹明显,色素分布不均,腹面有铁锈色。从体型特征来看,长江幼蟹身体扁平,头胸甲隆起幅度不大,步足长度、宽度与头胸甲比例协调,其它蟹均不具此条件。

2.质量鉴别:不论放养何种水系的蟹种,都要求蟹种的体质强壮、规格整齐、肢体完整。蟹种要现捕、现运、现放,暂养时间不宜过长。暂养静置时间过长,步足极易受伤折断,而大大影响成活率。购买市场上的蟹种或小贩处的蟹种要慎之又慎,应直接到培育塘口或船头购种。“早熟蟹”不论个体大小都不宜投放。长江天然捕捞蟹种中“早

熟蟹”极少,人工培育的较多。凡雌蟹腹部已长成团脐,脐四周布满刚毛的则为“早熟蟹”,即性成熟,不再脱壳生长。雄蟹用手摸尖脐,若基部两侧各有突出,则多为“早熟蟹”,都应除去。

3.规格选择:投放的蟹种规格应从养殖方式、养殖时间、放养量和经济成本方面综合考虑。若第一年培育幼蟹、第二年养成成蟹,则选购小规格的,7月底以前投放以2000-4000只左右/kg为宜。8月份以后投入以400-1000只左右/kg为宜。当年养成成蟹的则选购规格较大的,以200只以下/kg为宜。

二、稻田培育幼蟹

5-6月份,亩放蟹苗0.5-1kg,蟹苗入池前7天左右,亩施300kg经发酵的牛粪等有机肥料,以培育蟹苗喜食的活的开口饵料一一浮游动物;入池后开始数天泼洒蛋黄浆、豆浆、鱼虾浆等;待变态为幼蟹后,可将小鱼、黄豆等做成浆糊状,均匀投喂,日投量按池蟹体重的1-1.5倍灵活掌握;当规格达到2000只/kg左右时,则改以投喂水草、南

瓜等为主,严格控制动物性饵料,并尽量保持水深,若水质允许,适当减少冲水次数,使幼蟹处于半饱半饥的状态,抑制其脱壳生长,减少"早熟蟹"。

6-8月份可亩投规格2000-4000只/kg的幼蟹1-1.5万只。刚入池初投喂点小鱼、蚌、螺肉等,半月后待其体质完全恢复,基本脱壳一次后也要严格控制动物性饵料的投喂。亩放1000-2000只,当年控制投喂,第二年直接养成成蟹。

冬至后应在蟹沟中适当放一些稻草,供蟹在其中越冬。

蟹种捕捞前,先降低水位,然后快速冲水,进水口设置张网,利用幼蟹逆水的习性进行张捕。若水温过低,则宜干池由洞中、草丛或泥土中轻轻将蟹种挖出。

三、成蟹饲养

1.蟹种投放:放养密度根据规格、养成要求、饼料及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定。春节前后投放100-300只/kg左右的长江天然捕捞蟹种,亩放500-600只,成蟹个体秋季多数可达150g以上,亩产50kg以上;若增加放养量,出池规格相对减小,产量增加并不十分明显,由于成蟹个体小而价格低。投放小规格蟹种或人工培育的蟹种、辽河蟹等应

适当增加投放量30%左右,以不超过每亩1000只为度。春节前不宜投放瓯江蟹;6-7月初投放当年的瓯江蟹,规格400只/kg左右,每亩500--600只,当年多数个体可长到75g以上。蟹种投放前要进行温度调节,以提高成活率。

2.日常管理:日常管理要坚持经常化、制度化。

(1)加强投饵:日常投饵要做到精粗结合,动、植物性饵料搭配,首先确保幼蟹对植物性饵料(主要是水草)的需求。蚌、螺等碾碎外壳,山芋、马铃薯等要切成块状。平时一天投喂一次,于傍晚前沿蟹沟遍洒。生长旺季,上午9 时左右增喂一次,占全天投喂量的1/4。每池设置2-3个罾型食台,吃剩的饵料可以捞出,以便检查吃食情况。

饵料搭配上要掌握"两头精、中间青";早期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生长旺季,动物性与植物性并重,保证幼蟹吃饱吃好;后期多投含淀粉量较高的饲料,控制动物性饵料的投喂,以防止水质恶化导致脱壳不遂。投饵量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及河蟹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以控制当天基本吃完为度。池中水草不足。要进行补投,吃剩的残草,随时捞出。

(2)控制水质:经常加注新水,早春每月1--2次,春末夏初每月3--4次,夏季高温,3--5天加或换1次水。要常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