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乙醇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喹乙醇又称喹酰胺醇,商品名为快育灵、倍育诺,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西德拜尔药厂研究合成的饲料添加剂。因其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效果,尤其是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所致的消化道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有促进畜禽对饲料的消化利用,提高生长速度等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多种兽药及饲料添加剂中。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确实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对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饲养环境较恶劣的场地使用效果更为显著。我国于1981年由北京营养源研究所研制成功,并已广泛用作畜禽生长促进剂。然而,由于存在使用方法不当等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喹乙醇的应用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将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就喹乙醇的特性、吸收、排泄与残留、作用机理、应用效果、中毒及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作一综合阐述,以供畜牧兽医工作者、饲料生产企业参考。
喹乙醇的理化特性
喹乙醇的化学名称为:2-[N-(2一羟基一乙基)一氨基甲酰]-3-甲基一喹口恶啉-1,4一二氧化物,分子式C12H13N3O4,为淡黄色结晶粉末,微溶于热水,难溶于冷水,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熔点202℃~205℃(亦即它的分解点),对热稳定,在70℃~90℃经30分钟无变化,味苦,无臭,纯晶对光敏感,光照易分解为棕色或深棕色,属喹恶啉类抑菌促生长剂。
喹乙醇的吸收、排泄与残留
喹乙醇一般以消化道吸收,主要在肝脏代谢,已经分离到的代谢产物有5种,约85%经肾随尿排出,15%随粪便以原形体排出体外,喹乙醇内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喂鸡的药物有53%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大量的国内外研究报道,喹乙醇毒性低,药物排泄迅速,通常停药24天后,体内残留已低于0.1×10-6,按规定剂量使用人畜都安全;经研究报道,用每千克30毫克的饲料剂量喂石岐杂种鸡,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4小时后药物在肌肉、肝、肾、脾及肺中的含量低于0.2µ克/千克;还有记载,子猪添加质量分数为100×10-6的喹乙醇混饲连喂140天,停药24小时后组织中的残留小于0.2µ克/千克;但也有报道,子猪和鸡超量使用易中毒,连续使用大剂量易引起蓄积中毒,并且畜产品的残留量增大;还有报道,用质量分数为30×10-6及70×10-6的饲料浓度连续饲喂滨白鸡7天后检测,蛋中残留量随着剂量加大而增加,最大残留量达到29.59µ克/只。
喹乙醇的作用机理
喹乙醇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经化学合成而得,其具有较强的抑制有害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如禽巴氏杆菌、大肠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上述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4、3.16、16及16µ克/毫升,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等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喹乙醇与氯霉素、四环素等常用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同时,喹乙醇还能影响代谢(特别是内分泌系统),促进合成,提高饲料中能量的利用效果,从而改善饲料转化,提高氮的生物学价值,促进氮的沉积,从而导致蛋白质、细胞形成和组成增多,进而达到增加动物体重,促进生产的目的。
喹乙醇在畜禽养殖业中的应用
喹乙醇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喹乙醇能促进蛋白同化作用,增加机体蛋白合成,使更多的氮储存于体内呈现促生长和多产瘦肉的作用。据报道,在小猪至30千克的饲养阶段中,喹乙醇对饲料的消化率有显著影响,试验组(喹乙醇的质量分数为50×10-6)比对照组的粗蛋白消化率提高5%,有机物的消化也得到改善。北京市营养研究所报道,在饲粮中加入质量分数为50×10-6的喹乙醇饲喂断奶子猪62天,日增重前30天提高29.1%,后30天提高9.1%,全期平均日增重16.3%,饲料报酬提高9%,发病率降低52%,瘦肉率提高5.8%,膘厚降低5.1%。德国学者报道,喹乙醇对子猪促生长增重平均提高4.4%~21.8%,瘦肉率提高4.5%,饲料报酬提高6%~15%,发病率降低37%~50%。因此,在养猪生产中使用喹乙醇,可节省饲料,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猪的发病率,提高经济效益。
喹乙醇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喹乙醇作为家禽生长促进剂,能提高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据报道,用含喹乙醇每千克25毫克的饲料喂肉鸡,日增重可提高5%~10%,节约饲料6%左右,肥育期平均缩短3天~5天;用每千克25毫克~30毫克浓度的饲粮喂蛋鸡,产蛋率平均提高5%~8.5%,饲料利用率提高2%~8%,四川省饲料公司饲养试验报道,饲料中添加每千克25毫克的喹乙醇,产蛋率提高了15.94%,料蛋比为3.33∶1,降低了1.77%;鸭用每千克25毫克的喹乙醇试验也同样取得了增重快(日增重提高6%~13%),饲料报酬高,降低饲养成本(节约饲料6%)的效果。喹乙醇近年来还广泛应用于防治禽病如禽巴氏杆菌病。据报道,用每千克30毫克体重的喹乙醇一次投服治疗人工感染的禽巴氏杆菌病有很好的疗效,保护率为98%。一些临床治疗报告也表明,喹乙醇是治疗禽巴氏杆菌病的较理想药物。
喹乙醇在养牛、养兔生产中的应用
江苏省镇江市农科所报道,对青年奶牛进行喹乙醇2个月的饲养试验,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32%,饲料利用率提高37%,每增重1千克活重饲料费用降低32.1%。以喹乙醇作为兔饲料的添加剂可提高饲料报酬,促进兔的生长,也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有报道,在毛用幼兔日粮中每千克添加50毫克~120毫克的喹乙醇,可以提高日增重8.5%~20%,降低饲料成本5%~8.7%,降低发病率37.0%~54.7%,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江苏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报道,在兔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喹乙醇,试验组比对照组增重提高8.5%~31.7%,节省饲料7.9%~20%。
喹乙醇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喹乙醇的中毒
中毒的原因喹乙醇中毒的原因主要是使用不当,剂量不准确,添加过量,又连续饲喂,引起动物中毒。主要表现为:畜主缺乏对喹乙醇的认识,习惯性加大用药剂量;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引起蓄积性中毒;与含喹乙醇的其他药物或饲料同时使用,因喹乙醇超量而发生中毒;错把喹乙醇当作营养性饲料添加剂使用;饲料混合不均匀。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家畜的中毒病例报道较少。病猪主要表现为皮肤充血,全身呈红色,耳根及背中线两侧出现黄豆大的水泡,水泡易破裂流出液体,最后结痂。目前尚未见中毒死亡报道。
禽类中毒病例较多,多见于急性病例,也有少量的慢性中毒病例。病程一般3天~5天,但也有长达1个月的。病禽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饮食减少或废绝,呈半瘫或全瘫状态,腹泻,呼吸困难,冠呈紫色;蛋鸡的产蛋率急剧下降;禽最后一般尖叫死亡,剖检时,腺胃、肌胃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严重,其他肠段也有程度不一的出血,肠黏膜易剥离;肺充血;肝肿大、黄疤;心肌出血并时有心包积液;脾肿大,泄殖腔出血;脑膜出血。
诊治根据有无使用过喹乙醇或使用喹乙醇的量和时间、发病动物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消化道内容物、血液及组织器官中的含量等即可确诊。对禽中毒诊断时应与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巴氏杆菌等病进行区别。
目前,喹乙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方法。除立即停止使用喹乙醇外,一般采用对症疗法;保护肝脏和促进肾脏代谢,可大量供水,并补充葡萄糖、维生素、肾肿解毒灵等,这些有利于促进喹乙醇代谢和排出体外而解毒。
喹乙醇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避免喹乙醇中毒,在使用喹乙醇时应注意:预防用药,畜禽应严格按《中国药典》推荐的用药量,猪用喹乙醇的质量分数为50×10-6—100×10-6;家禽用喹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5×10-6—35×10-6进行使用,切勿随意加大剂量;因喹乙醇难以溶于水,一般不采用饮水给药;家禽用于治疗目的的投药量最大不能超过预防量的一倍;混料时必须充分搅拌均匀,常用方法采取等量递增混合法;喹乙醇有中度蓄积性毒性,其残留也是一个较突出的问题。因此,畜禽在屠宰或上市前35天停止用药。
结束语
喹乙醇是一种低毒、高效、用量少的抗菌促生长剂。目前,在国内它早已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广泛地应用于畜禽生产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能有效地预防疾病,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代谢,提高氮的沉积,从而促进蛋白质、组织细胞的形成,加速生长,增加经济效益。但喹乙醇的蓄积毒性不但能使动物发生中毒或死亡,且其可能残留在肉食品中,对人体也有较大危害。因此,使用时,必须严格按其使用范围、剂量浓度并实行休药期。对喹乙醇的残留、致突变性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