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消毒,斩断疫病“魔手”

浏览:150

本报记者 吴军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畜禽疫病又到了多发时节。我省已连续六年保持了牲畜口蹄疫疫情稳定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无疫,取得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显著成效。为了继续保持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省兽医监督所副所长孙刚提醒广大养殖户,在注重注射疫苗防疫的同时,不可放松对养殖环境的科学消毒。

消毒

防控疫病的有效措施

据介绍,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动物尸体等能大量孳生致病微生物,养殖场所周围的土壤、水源、空气等也都能作为病原传播的媒介,另外蚊蝇、老鼠、野鸟以及人类都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带入养殖场所,可以说养殖场所就是一个病原微生物的积聚地。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严重威胁到养殖场畜禽的健康,动物疫病(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一旦暴发,再采取措施根本来不急。而对养殖场所定期进行规范、全面的消毒,使动物生存的周围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减少到最低程度,能起到非常重要的预防作用,大大降低各类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几率,减少因动物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孙刚表示,在养殖场中,人员进入场区时,必须严格消毒程序:更衣,换鞋,喷雾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后,方可进入。每批畜禽调出后,要彻底清扫干净畜禽舍,用水冲洗,然后喷雾消毒或熏蒸消毒。间隔5~7天后,方可转入下批新畜禽。畜禽舍周围环境要定期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畜禽养殖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定期用漂白粉消毒。大门口、畜禽舍入口消毒池要定期更换消毒液。要定期对保温箱、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

此外,定期带畜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畜禽粪便要运往远离场区的储粪池,统一在硬化的水泥池内堆积发酵。储粪场周围要定期消毒,可用2%火碱或撒生石灰消毒。畜禽病死后,要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同时立即对其原来所在的圈舍、隔离饲养区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疫病蔓延。

同时,他还强调,消毒工作并不是万能的,只是控制疫病发生的手段之一,在消毒的同时,还必须做好饲养管理、免疫接种、药物保健、病尸无害化处理等其它综合防治措施,不能过分地依赖消毒的作用。

药剂

防范成败的关键

消毒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适合的消毒剂种类及其效果。当前,消毒剂种类繁多,按其性质可分为:醇类、碘类、酸类、碱类、卤素类、酚类、氧化剂类、挥发性烷化剂类等,畜禽饲养场常用的几种消毒药分别为:①酚类:来苏儿、石炭酸、农富、菌毒敌、菌毒净、菌毒灭等。②氯制剂:漂白粉、二氯异氰脲酸钠、复合亚氯酸钠等。③含碘类:碘伏、碘仿、三氯化碘、碘酊。④季胺盐类:新洁尔灭、百毒杀、消毒净、度米芬等。⑤过氧化物类: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臭氧等。⑥醇类:乙醇、异丙醇等。

较常用的有二氯异氰脲酸钠粉和复方亚氯酸钠溶液(I)。其中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是一种广谱 、高效、快速的新型消毒杀菌剂,主要用于禽舍、畜栏、器具、种蛋及饮水等消毒 。复方亚氯酸钠溶液(I)为复方消毒剂,用于厩舍、饲喂器具、饮水等消毒,也用于防治鱼、虾的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还有除臭功效。

选择消毒剂时,一要看有效性,尽量选择广效、速效、长效的消毒剂。二要看稳定性,影选择不受环境因子影响,稳定性好,保质期长的消毒剂。三要看安全性,选择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害,无二次污染的消毒剂。四要看经济性,在保证所需的消毒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成本低, 使用方便的消毒剂。

孙刚强调,消毒效果的好坏,主要和消毒剂的杀菌能力、杀菌谱有关。目前国际上一些先进的、好的消毒剂是没有什么气味的;相反有些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存在着消毒盲区,且气味浓、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对畜禽呼吸道、体表等有一定的伤害,反而易引起呼吸道病。

此外,科学的搭配使用两种或多种消毒剂的确能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消毒效果。但是,不同种类的消毒剂也有可能相互发生化学作用,从而降低甚至失去消毒作用。因此,不能自己随意混合使用化学消毒剂,而是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才能确保消毒效果。

方法

达到消毒效果的保证

据了解,消毒可分为日常消毒和紧急消毒。日常消毒应该坚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严格按照程序对场内环境进行规范消毒。紧急消毒是发生动物疫情以后,按要求对疫点内的场地、人员、畜禽、车辆、道路、沟渠、器具、污物、饮水、空气等进行及时、全面的消毒,在疫情扑灭后,还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四种:一是机械性清除。用机械的方法,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这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二是物理消毒法。利用紫外线、干热、湿热、焚烧等物理方法杀灭病原体,如紫外线灯、阳光暴晒、熏蒸消毒、蒸汽消毒、焚烧污物等。三是化学消毒法。即用化学消毒药品进行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四是生物热消毒法。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热量杀灭病原,主要用于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进行化学消毒时,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采用浸泡法(将物品洗净、擦干后浸没在消毒液内)、擦拭法(用化学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喷雾法(用喷雾器将化学消毒剂均匀地喷洒于空气或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熏蒸法(将消毒剂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其呈气体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和抛洒法(直接将粉状消毒剂抛洒于场地表面消毒)进行消毒。

消毒时,由于消毒剂是化学药品,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腐蚀性,甚至毒性,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消毒时必须做好必要的防护。在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和特点,针对性的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一是要穿戴防护用具,消毒时要戴手套、口罩,尽量穿长筒衣裤、胶鞋,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消毒剂。在采用熏蒸、喷雾方法时还要尽量戴上眼罩,避免药物刺激眼睛。二是在使用消毒剂后,尽量暂时远离消毒场所,待达到消毒时间后,再进行清理。消毒后的密闭场所要先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再行进入。三是某些消毒剂是易燃易爆药品(如环氧乙烷),使用过程中室内不得有明火或产生电火花。四是要及时对消毒场所的残余消毒剂进行清理,避免污染附近的食品、水源、土壤等,造成对人的二次伤害。

最后,孙刚强调,注射疫苗和环境消毒都是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但都非常重要。注射疫苗能提高动物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能力,但如果外界病原持续存在的话,就会对动物体一直构成威胁,一旦因天气剧烈变化、饲养方式改变或者惊吓等导致应激反应,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就容易感染疫病。另外,疫苗具有特异性,它只能预防某一种或几种疫病,而且保护率也不是100%的,有一小部分会因某些原因导致免疫失败,使动物缺乏免疫保护力。环境消毒则能清除或杀灭环境中的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动物感染疫病的几率。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