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体脂沉积的营养调控
肉鸭体脂分布规律不同于肉鸡,肉鸭体脂主要沉积在皮下、腹部等脂肪组织以及肌肉等部位,其中皮脂是积蓄脂肪的主要部位。现代肉鸭品种在生长加快的同时,也出现了体脂沉积过多的问题。适当的皮下脂肪沉积有利于烹调加工,但过多的脂肪沉积,降低了肉鸭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 1鸭脂肪细胞沉积原理 大多数哺乳动物脂肪合成的主要场所是肝脏、胃肠道和脂肪组织,而家禽脂肪组织本身不能合成脂肪,脂肪在肝脏合成后,转移到脂肪组织沉积。Hood(1982)指出家禽腹部脂肪的沉积,主要由脂肪细胞数目增生及细胞肥大造成的,Evans(1972)观察aylesbury鸭(与北京鸭同种)时发现,在8周龄以前脂肪沉积十分迅速,随后脂肪细胞体积随日龄而增大。戴谦等(1991)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鸭脂肪细胞直径及体积在12周龄时最大,但在性成熟之后则有显著减小现象。 2影响体脂沉积的营养因素 2.1能量和蛋白水平 黄世仪等(1995)研究了不同能量蛋白质水平日粮对樱桃谷肉鸭生长性能影响。0-3周龄设3个能量水平(12.13MJ/kg、11.51MJ/kg、10.67MJ/kg),在每个能量水平下设3个蛋白质水平(22.0%、20.0%、18.0%)共9个处理;4-7周龄时在前期每个能量水平下再分3个蛋白质水平(16.0%、14.0%、12.0%)共27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蛋白质水平下,随着能量水平的增加,肉鸭的皮脂率和腹脂率逐渐增加,但是差异不显著。 根据体蛋白,体脂肪沉积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分析可知,肉鸭体成分沉积变化规雄与高等哺乳动物类似。0-3周龄营养物质沉积以蛋白质为主。随年龄增长,体脂肪沉积的速度加快。Scott等(1959)发现,将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比值从0.78降到0.40(假定能量浓度不变,日粮蛋白水平被提高约l5%),北京鸭胴体脂肪可从33%下降到24%。Dean(1986)试验表明,每增加1%的蛋白质,皮下脂肪仅减少0.3%。Leclercg等(1988)认为,日粮蛋白质不影响脂肪率,也不影响胸肌和腿肌含量,想通过增加蛋白质水平来降低脂肪率收效甚微。周安国等(1995)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鸭体脂肪沉积的影响变化不定。回归分析表明,粗蛋白摄入受限的时间不同,增加日粮粗蛋白水平,体脂肪沉积增加适合的曲线模式不同。试验肉鸭在12日龄和16日龄粗蛋白摄入受限的肉鸭,增加日粮粗蛋白,体脂增加两个不同的生长模式。这两种曲线模式都是常用于描述动物生长规律的函致。动物之所以可用不同生长曲张描述生长规律,体脂肪沉积的不同,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黄世仪(1995)在相同能量水平下,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肉鸭在0-3周龄的皮脂率和腹脂率逐渐减少,日粮蛋能比在9.9-l3.3g/MJ之间的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蛋能比为9.9g/MJ的肉鸭腹脂率则显著高于l4.9g/MJ(P 相关动物:鸭,肉鸭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