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红京粉”冬末春初如何育雏

浏览:56

冬末春初是气温低、空气较干燥、多风。此阶段育雏,如果通风、保温做不好的话,雏鸡很容易受到冷热应激影响,导致鸡只的生长受阻和抵抗力下降,但若过于注重保温,又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这些都会给饲养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后备鸡的生长,因此冬末春初育雏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 温度

1温度是育雏的关键

温度是影响冬末春初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给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能有效提高成活率、加速生长发育,所以冬末春初育雏首先要保证供暖设施的到位。在规模养殖场最好采取锅炉集中供暖,对于农户也要设计好供暖方式,在进雏前几天要提前试温,以保证能达到育雏需要的温度(育雏舍内有采暖炉的还要防止煤气中毒)。

2温度控制

育雏的前三天温度一般为35-37℃;第四天温度可下调1-2℃,即维持在34-36℃,以后每天保证温度的适宜下调,保证育雏结束后舍内温度22℃。在进行鸡群分层时要保持当天温度2-3天的过渡期,让鸡群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夜间也可比白天高出0.5-1℃。在保证以上几点的情况下,同时要巡视鸡群,鸡群的精神状态及采食量也是衡量温度是否适宜的标准之一。如果温度适宜,雏鸡表现为活泼,食欲旺盛,同时均匀分布于笼内。温度过高,雏鸡的采食量减少,饮水增多,表现为张口呼吸,翅膀散开;温度过低,雏鸡互相挤压,缩颈,食欲减退。

二 湿度

1湿度对育雏的影响

由于冬末春初空气干燥,育雏舍温度又高,常造成育雏舍内相对湿度较低,如果湿度过低,雏鸡体内水分大量散失,绒毛干枯,食欲下降,造成雏鸡脱水,易出现啄毛,啄肛现象;同时湿度过低也会引起雏鸡稚嫩的呼吸道黏膜发生龟裂,造成抵御疾病屏障的丧失,进而诱发新城疫、传支、传喉等病毒病。湿度过大时,体表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卵黄吸收缓慢,易患病。

2湿度控制

在舍内要悬挂干湿温度计,并保持舍内相对湿度前十天在55-65%之间,十天后由于呼吸、排粪增多,容易潮湿,以40-55%为宜。适宜的湿度使雏鸡胫趾润泽细嫩,舍内湿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消毒达到目的。如果达不到要求的湿度也可以通过地面洒水来增加舍内的湿度。

三 通风

1通风对育雏的影响

冬末春初育雏常因保温而导致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过高,从而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处理好温度与通风的关系。

2通风控制

育雏的第一周在保证温度的基础上,每天进行几次定时通风就可以,一周后随着呼吸量的增加和舍内粪便的增加,要加大通风量,有风机的鸡舍要保证风机能够定时启动(停10分钟左右,转3-5分钟),没有风机的鸡舍,白天要打开一定数量的窗户。

在通风时为了保持通风后舍内的温度稳定,锅炉供暖的要提高锅炉的温度,供暖炉的要提高舍内的温度1-2℃,通风时进风口开启的大小、方向、数量应根据风机开启数量而变化,同时为了防止贼风,可在进风口处加挡板并随时调整高度,当中午温度高时可加大通风量,当雏鸡免疫喉炎时,为了减少喉炎反应的应激,减少并发症,应加大通风量。

四 饲养

1初饮

雏鸡开始饮用水要预温到25℃,前3-4天用真空饮水器饮水,水中加5%的葡萄糖、0.1%百菌消、0.1%多维以提供营养并增强抵抗力。4天后开始使用饮水管,一般水管高度以略高于头顶部为宜。

2开食

在饮水同时开始喂料,开食时可将料潮拌均匀撒在喂料盘上(没有喂料盘可以用报纸或垫纸),同时要勤清洗喂料盘(或更换报纸或垫纸),以减少疾病的传播。一般过十天后开始由强化料转变为雏鸡颗粒料,注意更换料号时逐渐过渡。添加饲料时要少喂勤添,每次加料不超过食槽的1/3,并且做好勤匀料、勤补料。

五 卫生防疫

雏鸡阶段自身的免疫机能还不健全,对外界疾病抵抗的能力比较差,尤其冬末春初呼吸道疾病容易发生,所以除作好封栋隔离的饲养方式外,尽量减少与外界的接触。同时在做好各项免疫的基础上,要加大舍内环境的卫生,减少灰尘,及时清理粪便,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并每天做好消毒工作,减少呼吸道病的发生,舍内人员每天还要及时观察鸡群,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冬末春初育雏受季节因素影响困难较多,但只要把握好以上几个关键点,就能够保证雏鸡健康成长,发挥较好的生产性能。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