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好雏鹅六关

浏览:137

一是保温关 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抗热能力弱,温度过低过高或变化太大,都会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因此,温度是育好雏鹅的关键环节。第1-5天温度保持在27-28℃,第6-10天25-26℃,第11-15天20-25℃,第22-24天20-22℃。

冬季和夜晚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季和白天温度可稍低些,温度的适宜与否可根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断。

①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散开,安静、活动自如,吃食正常,无异常叫声;温度过高时,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喘气,饮水量增加;

②温度偏低时,雏鹅互相拥挤、打堆、不吃食,绒毛直立,躯体卷缩,发出“叽叽”的尖叫声,严重时造成大量的雏被压死、踩死.。

③育雏室的温度过高过低或变化太大,均不利于雏鹅生长发育,温度高时,易感染呼吸疾病或感冒,温度过低时,雏鹅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或死亡数增多,在育雏期间,温度必须平稳下降,温度切忌忽高忽低突然变化。

二是防湿(潮)关 湿度与温度同样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且二者共同起作用。

①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易引起体热的大量散发而感到寒冷,从而引起感冒和下痢,打堆、增加僵鹅、残次鹅和死亡数,这是导致育雏成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②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雏鹅体热的散发受到抑制,体热的积累造成物质代谢和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同时易引起病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育雏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是育雏之大忌。

因此,在育雏室要注意通风换气,喂水时切匆外溢,常打扫卫生,室内通风透气,扫保持舍内干燥,适宜的相应温度以1-10日龄一般为60-65%,10日期以上65-70%。

三是开食关 雏鹅的开食以出壳24-30小时为宜,先饮水后开食,在饮水中加入0.2%高锰酸钾,连用3天。开食用籼米饭,不可用成一团的烂饭,饭粒要用清水淋过,再加一些切成丝状的青菜叶等,放在浅瓷盆内,让小鹅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或者先喂料(米饭),再喂青料;或者把米饭放一处,青菜放另一处,让小鹅自由挑选,一旦形成习惯,就不要天天改变。

开食开水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两点1、喂料①1周龄以内的雏鹅,白天喂6-7次,晚上喂2-3次,这是养好小鹅的重要措施。②向雏鹅提供各种饲料的同时,还应充分供水,每次不仅要喂青饲料,还要常喂水,断水会引起雏鹅暴饮,使消化机能紊乱,容易致病。2、喂水①8-14日龄的雏鹅,白天喂水4-5次,晚上喂1-2次;②2周龄以上,随放牧时间延长,白天喂3次,夜晚加喂一次,③20日龄以上,如放牧场地好,白天可以不喂,夜晚仍要加喂一次。

四是放牧关

①放牧的同时可结合放水,把雏鹅赶到浅水处让其自由下水几分钟,再赶上岸,让其梳理绒毛,待羽毛干后再赶回舍、切不可强迫赶入水中。

②开始放牧放水的日龄视气候情况而定,冬季、早春21日龄后,部分羽毛开始翻白;其他季节在外界气温与育雏室内气温接近时,10日龄后即可放牧。初次放牧冬季、早春选无风晴暖天气进行。放牧场地要求草嫩、无疫情、无污染、饮水方便。

③放牧的时间和距离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以锻炼雏鹅的体质和觅食能力,逐渐过渡到以放牧为主,减少精料的补饲,降低饲养成本。

五是分栏关 雏鹅因种蛋、孵化技术、饲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同出壳的雏鹅个体之间强弱大小各有差异。因此,必须根据雏鹅的大小、强弱进行分群分栏饲养,每栏以25-30羽为宜,对弱群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起整齐度。

六是防疫关 鹅养殖场(户)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进行预防接种。

①小鹅瘟。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0日龄以内苗鹅,其中10日龄左右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可达90%以上。主要靠注射小鹅瘟疫苗预防,也可给1-3日龄的雏鹅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0.5-1.0毫升抗小鹅瘟血清,起预防和治疗作用;在小鹅瘟发病期,可用预防量双倍剂量小鹅瘟血清注射治疗。

②副粘病毒。副粘病毒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种急性、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可于16日龄前后用疫苗预防。

③球虫病。球虫病是小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在饲养过程要注意清洁卫生,尽量让苗鹅少接触粪便,发病时可用敌菌净、球虫净等药物治疗,球虫易产生抗药性,要选用2-3种抗球虫药交替使用。


相关动物:雏鹅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