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生产中奶农们的几个误区

浏览:12

养牛生产中奶农们的几个误区

一、 重视精料,忽视粗料的品质

牛是反刍类草食家畜。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必须充分注意牛的这一生理特点,绝不能像养猪养鸡那样饲养牛。牛饲养总的原则是以青干草、青贮、秸杆、糟类等含中性洗涤纤维多的粗饲料为主,结合牛各个不同生理阶段添加适量的精饲料以满足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然而大多数养牛户恰恰走进了误区,片面追求精饲料的质量和数量,盲目提高精料中蛋白类饲料的比例和提高精饲料的喂量,造成了蛋白类饲料的浪费,提高了饲料成本,影响了养牛效益。由于精料喂量过大有时还会造成牛消化系统疾病,如瘤胃迟缓、瘤胃酸中毒等。所以在养牛生产中一定注意粗饲料的品质、调制和供给,应多喂一些优质青干草、豆科牧草、优质青贮。在喂农作物秸杆如干玉米秸、稻草等时应经微生物发酵调制成秸杆微贮饲料,以提高牛的采食量和消化率。

粗饲料的品质和喂量会影响牛奶的乳脂率,因为粗饲料经瘤胃发酵后是乙酸的主要产源,而乙酸是乳腺合成乳脂肪的原料之一,乙酸的生成量影响牛奶乳脂率的高低。粗饲料的品质直接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有资料介绍,高品质的粗饲料,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可达体重的2.5%;而低品质的粗饲料(如未经处理的秸杆),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仅达体重的1.5%。所以粗饲料的品质决定和影响牛奶的产量、质量以及养牛经济效益。

二、 重视治疗,轻视饲养管理和预防工作

笔者在走访奶农户中发现,当牛得病时奶农们不惜重金聘请兽医购买好药治疗。殊不知有些病通过改善饲料营养平衡和饲养管理是可以预防的。一个规模场兽医忙的团团转,一个奶农户忙着请兽医,那奶牛一定养不好。所以奶农们可以通过请教畜牧技术员加强饲料调配和饲养管理,提高牛羊生产力并预防诸如难产、产后瘫痪、代谢病、犊牛腹泻、乳房炎、瘤胃迟缓、瘤胃酸中毒、肢蹄病等多种常见病。重视预防工作既不影响奶牛的生产,又能降低饲养成本。

三、 重视泌乳牛饲养,轻视干奶牛的饲养管理

大多数奶牛户有一个认识误区,认为乳牛只要多喂料就多产奶,有投入就有产出;干奶牛不产奶也就不喂料,只投入没产出。殊不知奶牛干奶期的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状况是决定下一胎奶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奶牛的产奶水平必须从“奶少”和“没奶”的时候抓起。“佳农”饲料公司针对干奶牛生理特点,推出干奶牛预混饲料即“黄金搭档”料,对改善干奶牛的营养平衡将起到促进作用。

四、 重视大牛饲养,轻视小牛的饲养管理

多数奶农户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大牛可以马上带来利益,小牛取利还是几年以后的事情,所以在思想深处就有一种轻视小牛的误区。对小牛的饲料投入不足,阻碍了小牛的生长发育速率,小牛延迟发育,因而推迟初配月令,影响牛的终生产奶量和终生经济效益。有资料介绍,年轻奶牛产第一胎时的体重与第一期泌乳量呈强正相关。加强小牛的投入和饲养管理从经济和遗传角度分析是划算的,通过促进小牛的生长速率,在26月令产第一胎能更快地收回投资、降低劳动成本、增加奶牛一生的产奶能力和经济效益,并加快畜群的遗传改进。

五、 没有详细记帐,缺乏必要的经济效益分析

多数奶农户认为收入、支出都是自己家的事,除去开支就是赚的。养一头牛究竟赚多少钱,饲料支出多大,粗料支出多少,当你细究的时候十之八九说不太明白。为了总结经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少走弯路,我奉劝奶农户建立一本收入、支出帐,年底对饲料支出多少,药费支出多少及各种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是多少,牛奶、犊牛收入是多少进行效益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管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意识,使奶农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动物:牛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