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实用技术大全
黄鳝又叫鳝鱼、田鳗、罗鳝、长鱼。黄鳝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列为席上佳肴。鳝肉还具有补血、补气的功能,明代医药家李时珍认为,黄鳝特别适合女性进补,可益气、补虚损。是上等水产滋补品,并有治疗风湿、虚劳咳嗽、小儿疳积、中耳炎、黄肿等疾病的功效。黄鳝肉还可加工成罐头,其头、发骨是加工鱼粉的好原料。故而畅销香港、日本,远销美国,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各地都大量收购,但各地价格不一,一般冬季收购价每0.5公斤活黄鳝10元左右。
人工饲养黄鳝,占地面积少,管理简便,病害少,饲料来源广,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收益大,是农村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一、黄鳝的生活习性
黄鳝为底栖生活的鱼类,多生活在河道、湖泊、堰塘、沟塘及稻田中,常在田埂、堤岸和乱石缝中钻洞穴居,亦喜栖于腐植质多的偏酸性的水底泥窟中。黄鳝昼伏夜出,白天藏于洞内,晚间出外活动,常于夜间守候洞口捕食。当气温、水温较高时,白天也常出洞呼吸与捕食。黄鳝喜活食、耐饥饿。冬季,在其栖息处干涸时,能潜入一尺多深的泥土中越冬达数月之久。 黄鳝鳃小,主要依靠口咽腔的内壁表皮作为辅助呼吸器官,通过表皮上发达的微细血管网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浅水中常可发现黄鳝竖直了前半段身体,将吻端伸出水面进行呼吸,所以黄鳝在氧气极端贫乏的水体中也能生活。黄鳝体表粘液丰富,离水后不易死亡,故宜长途运输。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2℃。低于10℃以下,很少觅食;低于5℃,停止进食,进入冬眠;高于32℃,藏于穴内避暑。对光刺激不太敏感。故春夏秋三季活动频繁。 黄鳝是一种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各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大型浮游动物,也捕食水蚯蚓、蝌蚪、幼蛙、螺、蚌及小型鱼、虾类。而且还有嗜食陆生动物的癖好,夜间常游至岸边,甚至离水上岸觅食,捕食陆生蚯蚓、蚱蜢、金龟子和飞蛾。此外,还兼有食机碎屑、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
二、黄鳝的繁殖
繁殖习性 黄鳝在生物学上有奇特的性逆转现象。从胚胎期到性成熟,都是雌性,产卵以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黄鳝体长在20厘米以下的全为雌性;体长在22厘米左右时,开始性逆转;体长36-38厘米时,雌雄个数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的个体全为雄性。黄鳝两年成熟,黄鳝的生殖季节较长,产卵季节为每年的4-8月,产卵盛期在5-6月。黄鳝产卵常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或挺水植物、乱石块间。产卵时常在洞口或水中出现泡沫,积聚成团的卵并不产于泡沫中,而是产在洞口附近的巢中。受精卵孵化期较长,约需
七、八天才能孵出幼鳝。刚出膜的幼鳝,全长1。3厘米左右,此时具有胸鳍,鳍上布满血管。当鳝全长达到3厘米以上时,胸鳍即逐渐退化,最后消失。
黄鳝依其体色一般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体色黄色并夹杂有大斑点,增肉倍数为l:5—6,生长较快,以此作养殖品种较佳。第二种为体表青黄色,第三种体灰色且斑点细密,后二种生长速度缓慢,增肉倍数为1:1—3,故不宜人工养殖。目前,我国各地主要是从稻田、池塘、湖泊等水域捕捉野生鳝苗或在市场上收购无伤、无病的小鳝投放饲养。已经养起黄鳝的地方,可采取保护幼鳝越冬的办法来保存种苗。具体做法是:每年10月份左右,将大黄鳝捕捞起来,小鳝则留在池中,让其钻入泥穴越冬。这时应把水放干,保持土壤润湿。到第二年春暖之后,再放水入池,幼鳝即出穴觅食,成为第二年的饲养种苗。在同一个饲养池内,各苗大小要求大体均匀,以免大吃小,造成损失。 黄鳝生长缓慢,一般多用上一年繁殖的幼鳝饲养。鳝种的来源有二个,一是在每年的4—10月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二是从市场上采购。无论是自捕还是购买,都以笼捕为好,钩捕或电捕的鳝种因体内有伤,成活率极低,即使不死,生长也极其缓慢,故一定要挑选无病无伤的鳝种放养。
三、黄鳝的饲养管理
1、鳝池的建造 鳝池可用砖石砌成,池壁、池底、池角等处用水泥砂浆或三合土色缝,石灰多的地方,也用三合土筑池。目前,常见的鳝池有三种。①自流换水养鳝池:其特点是80厘米深的鳝池底部比排水沟高,池呈长方形,面积3X 4或3X 5。
②栖息和喂饵组合池:其特点是栖息与喂饵分开,
③简便池:有些地方的鳝池墙基稍深,池底可不铺砖或石块,可降低建池成本。
不管什么鳝池都要开一进水口、一排水涵洞和一个溢水口。进水口最好接一水槽,让水从水槽中跌落入池,这样注水时,一方面可曝气增氧。另一方面可防止黄鳝沿水口逃逸,在进水口的对方池,开一个排水涵洞,并在池面开一溢水口,各水口都要安装好拦鱼设施。池内也可用三分之一水面养殖水浮莲、水胡芦和绿萍等水生植物,并在池旁种南瓜等,池上搭架遮荫,为鳝鱼生长创造好生态条件。鳝池在放养前,应用生石灰清池消毒,一般按每亩池面积排干水后用生石灰50—60公斤,消毒后半个月左右才能放养鳝苗。家庭养殖黄鳝,也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水塘等零星水面,将其改建成鳝鱼池。面积大、小均可,但要有水源,以便干旱时人工加水或换水。池深0.7—1米为宜。新建鱼池,最好选择避风向阳、近住宅、靠水源的清洁地方,面积约2—10平方米,以4—5平方米最好。 无论那种鱼池,都必须不漏水。
2、饲养管理
①水源足水质好:黄鳝生长要求水质肥、清洁、深氧足,黄鳝是喜浅水和喜温性的动物,所以在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黄鳝体表有很多粘液。若贮养密度大,又不及时换水,粘液也会越积越多。这些粘液在分解时要消耗大量溶氧,并产生热量,使水温明显升高,造成黄蟮死亡。因此,要做好换水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新,提高黄鳝食欲,加强饵料转化。换水是清除池塘污物、增加溶氧、保持水质清新的有效途径。投饵不宜太多,多了会腐烂发臭,使水质变坏,一般于投饵后1至2天需注换新水一次。生长期水深保持10至15厘米,并视天气变化调节水深。
②注意水温的变化: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春季气温较低,有时还会出现“春寒”现象。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夏季池内除种水生植物外,还可在池边种一些瓜豆、搭棚遮荫。冬季低温,要防寒、排干水,覆盖一层稻草,保持池温与土壤湿润。防止鳝鱼冻死,但在池内不要随意行走或堆压重物,以免压实地下孔道,造成通气孔堵塞,导致黄鳝窒息死亡。
③加强巡逻观察:常注意观测水质、水温、池水深浅之变,凡是打雷下大雨时加强看管,防止洪水冲垮池子或鳝鱼翻池。
④防毒防害:要防止有毒物质进入养鳝池内,池内不得放鹅、放鸭,以免吞食幼鳝,减少收益。
⑤适当保持水层深度:一般10—15厘米深度为宜,高温季节适当加深水位,但不可超过20厘米。因为黄鳝对水温差反应较为敏感,一旦换水的温差超过3℃,黄鳝就可能患上感冒病而逐渐死亡。所以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要经常灌注新水,具体换水间隔时间,春秋季七天换一次,夏季三天换一次。换水次数也须因水源、黄鳝多少、水质情况而定。入冬之后,要排尽池水,只保持池土湿润。并在池土上覆盖一层6-8寸的稻草或其它杂草,以免池水冰冻, 因池中无水,尤其要防猫、狗、鼠入池,吞食鳝鱼。
⑥饵料的投喂:黄鳝有大吃小的凶残现象。因此,宜按大小规格分池饲喂。刚孵化4-5天的幼鳝,主要投喂水蚤、轮虫、新鲜鱼浆和藻类等,尤以水蚤最佳。以后可逐步喂蚯蚓、螺肉、蚕蛹等。投放饵料,用量视吃食情况灵活掌握,确保吃好而又不让残饵留下毒害水质。当体长达到6-8厘米即行分养。 成鳝主要投喂蚯蚓、蝌蚪、小蛙、蝇蛆、小虾、蚕蛹、螺蚌肉等,也可喂一些下杂鱼浆或其它动物内脏等。尤以蚯蚓最佳,每5-6克鲜蚯蚓能增长1克鳝肉。也可喂一部分麦麸、米饭、瓜果、菜屑之类植物性饵料,今后要探索“混合饵料”喂料。喂饵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免幼鳝由于暴食引起病害。黄鳝昼伏夜出索食,开始宜每天下午4-5时或傍晚供饵,以后逐日提前投喂,约10—巧天驯饵,即可在每天上午9时或下午2时供饵,也可隔日供饵, 以增加其食量。每日投饵量为鳝鱼总体量的6-7%,精料宜少,粗料宜多。分早晚两次喂养,投饵集中投在饵料台上。饵料台可用木框、竹箩、铝制网线或尼龙密网布等制饵料框架,并将其固定在池中。水温对黄鳝食量及其摄食活动影响很大,15-28℃为最佳生长温度,摄食活动增强,此时要勤喂,喂饱;15℃以下,摄食缓慢,影响索饵;10℃以下,停止吃食,随水温下降而进入洞穴冬眠。
四、黄鳝常见病的防治
黄鳝一般发病期是在5-8月份之间。其大部分病还会导致生命危险,但对黄鳝的生长有严重的影响。下面介绍黄鳝常见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1、赤皮病 (又叫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是因鳝鱼的皮肤在捕捞时或运输时受伤,细菌侵入皮肤所引起的。
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尤共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病鳝身体瘦弱,春末夏初较为常见。
预防方法:
(1)放养前用1/20万至1/5万的漂白粉浸洗鳝体约半小时;
(2)发病季节用漂白粉挂篓进行预防;
(3)在捕捞和运输种苗时,操作小心,勿使鳝苗受伤。
治疗方法:
(1)用漂白粉在全池进行泼洒,每平方米用0.4克,兑成溶液泼匀,也可用在挂篓方法治疗;
(2)用磺胺噻唑拌料投喂,第一天按池内鳝量每100斤用药5克,第二天100斤用药2.5克,方法是把病鳝放入2.5%食盐水中浸泡15-20分钟;
(3)每平方米用明矾0.05%克泼洒,两天后用生石灰25克泼洒水面(按平方米计算)。
2、细菌性肠炎(又叫烂肠瘟,乌头瘟)。
症状:行动缓慢,停止摄食,头部显得特别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者腹部有血和黄色粘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此病一般在4-7月份发生流行较快)。
预防方法:
(1)用石灰水彻底清池(每平方米15-25克);
(2)在发病季节每10—15天用漂白粉消毒一次。
治疗方法:
(1)用磺胺噻唑每50公斤鳝种用5克拌料投喂;
(2)用大蒜每50公斤鳝种15克拌料投喂;
(3)2-6天后减半继续投喂,另外还可用呋喃西林代替,每50公斤鳝种用2克拌料投喂。
3、水霉病(又叫鳝毛病或肤霉病)
春季的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王要是互相咬伤皮肤伤口侵入霉菌所致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扩散而生成“白毛”,使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而死。
防治方法: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大小分养,尽量减少鱼体受伤。发现鳝病后,可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4、毛细线虫病
毛细线虫寄生在黄鳝肠壁粘膜层,破坏组织,使肠中其它病菌侵入肠壁,引起发炎,如果大量毛细线虫寄生,也可直接造成黄鳝消瘦死亡。
防治方法:按每50公斤鳝鱼用90%的敌百虫晶体4-5克,拌豆饼粉1.5公斤,作成药饵投喂。
5、发烧病
由于高度密养,黄鳝体表分泌的粘液在水中聚积发酵,释放出大量热量使水温聚升,深氧降低,黄鳝焦躁不安,相互缠绕,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鳝池内可混养少量泥鳅,吃掉残饵,并通过泥鳅上下窜游,防止黄鳝相互绕。蟮贮养的密度,一定要适当,不能过大。黄鳝发病后,立即更换亲水,或在池中泼洒万分之六的硫酸铜溶液(每平方米洒40-50毫升)。
6、感冒病
由于注入新水的温度太低,黄鳝一时不能适应而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温度太低的井水或泉水给鳝池换水之前,应经地面流过一定距离,使水温升高接近原鳝池水温时,再注入池内。当秋末冬初水温降低到12℃以下时,黄鳝开始入穴越冬,此时要排干池水,保保持池土湿润,并在池土上面覆盖一层稻草保温,以免池水冰冻。
7、梅花斑病
黄鳝背部出现多处黄豆大小梅花斑状溃疡,发红,出血。据群众经验介绍,可取两只蟾蜍(癞蛤蟆)削开头皮,用绳子扣住,在池内来回拖转,使蟾蜍分泌的蟾酥散布在池内,可防治此病。
五、黄鳝的捕捞方法
捕捞黄鳝一般在10月下旬至春节前后,这时气候气温较低,黄鳝已停止生长,起捕后也便于贮运和鲜活出口。捕捞的方法有:排干水后翻泥捕鳝、网捕鳝法、笼捕法。一般家庭养鳝可采用笼捕法,此法操作简便、效果好。捕鳝的笼用竹篾纺织而成。捕捞一般在晚上进行,捕捞时在笼里放入鳝鱼喜欢吃的饵料,然后放入池中的投饵处,大约隔2-3小时,就可提取笼中的黄鳝,规格小的自然掉入池中。编第规格,应当因地制宜,达到捕起商品鳝鱼的目的,而又不影响小鳝的生长。
六、黄鳝的贮运
捕捞的黄鳝,可用水缸、木桶、水泥池来暂养。贮养黄蟮的水温,宜控制在18-28℃。当黄蟮投入贮养池后,对贮养的黄蟮,投喂的饲料即要适口,又要适量。一般60公斤容量器内,可贮存黄鳝30公斤,加清水25公斤,气温23-30‘C,每4-6小时换水一次,并用手伸入底部翻动一次,防止发烧缺氧窒息。起捕装时容器贮运时,一定要洗净泥沙与污物,勤换水,并严禁用油污容器贮运。
运输方式:
①木桶装运。一只高67厘米,口径57厘米的木桶,上加有小桶气孔的盖板防逃。运程一天内,装鳝25公斤,加水25公斤为宜,若天气炎热时还可酌情减少运量,在途中要勤换水,或在桶内放入一些泥鳅,利于搅动,减少黄鳝互相缠绕,成活率高。
②尼龙袋充氧装运,每袋装10公斤左右,加水淹没鳝体。充氧后扎紧袋口,利于空运。
③箩筐装运,箩筐垫无毒薄膜,每筐装25斤为宜,筐内不放水,不封口,防止缺氧气,为避免外逃,可用竹筛盖口,并在筐内放少量肥泥,贮运时每筐一天用四个鸡蛋打破搅入筐内,再用手搅散,以保持一定的养分和水份,每筐内放泥鳅一公斤,每隔12小时,用手插入筐内搅动,避免鳝体起绕。
黄鳝其鲜美的味道始终别具一格,鳝鱼体内的组胺酸是其鲜味的主要成分,但在死后组胺酸迅速分解为有毒的组胺。组胺中毒会出现皮疹、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使人因中毒而死亡。对于喜欢吃黄鳝的人们,我在这里要提个醒,黄鳝必须买鲜活的。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