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养鹅业的发展
有关资料表明,近两年在德国,一个圣诞节就需450万只鹅,东南亚、俄罗斯、中亚各国、中东伊斯兰国家,都喜食鹅肉。在欧洲,鹅肉价在一般国家高于鸡肉2~3倍,法国则高3.5倍。据预测,几年后,日本将是世界鹅肥肝消费的第二大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也步入行列。
世界鹅肥肝总产量为9000t,还有4500吨的缺口量,同时,国际市场上鹅肉的需求量也明显呈增长趋势,这对中国禽养殖、加工业来说,是一个值得抓住的商机。
1.养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鹅种中,高产的年产蛋100枚左右,中等的70枚左右。以中产鹅为例,1只鹅一般每年只繁殖35只鹅苗,可以生产100公斤活鹅。我国北方历年来雏鹅的售价大都在每只5元左右,加上活鹅拔毛,养1只鹅年可收入100元以上。鹅的消费群体主要在我国南方,南方售价也比北方高。据调查,安徽省活鹅批发价通常在每公斤8.4元左右,高时可达9元,低时也在7元上下,农民养1只肉用仔鹅可盈利8~16元。养1只鹅在青饲料充足的条件下,每只鹅需投资12元左右,6月龄体重可达3.5公斤以上,圈养的情况下不足4个月就可出栏,只是要多支出4~5元的饲料费。如按目前活鹅价格每公斤7元计,每只鹅纯收入达10元以上。
鹅体综合利用率高,增值潜力大。鹅全身是宝,羽绒、肥肝、鹅掌、鹅头、鹅舌、鹅脖、鹅翅、肠、筋、胃、血等都是很值钱的畅销产品,通过鹅体的初加工、深加工和精加工,其经济效益可比卖活鹅该胭体增值几倍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2.营养丰富,药残少的鹅肉
鹅肉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2.3%赖氨酸含量比鸡肉中的高30%;鹅肉的脂肪含量仅11%左右,而瘦肉型猪的脂肪含量为28.8%左右,瘦羊肉的脂肪含量也在13%左右。重要的是鹅脂肪中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猪肉、牛肉、羊肉中的含量都丰富得多,且鹅肉胆固醇含量低,消费者不用怕因吃鹅肉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鹅的抗病力较强,疾病较少,无需大量、长时间用药,产品无药物残留。
3.我国养鹅业的现状
我国养鹅业近年来发展很快,1985年鹅存栏量l.5亿只,到2000年已近7亿只,鹅肉产量达70多万吨,饲养量占世界70%以上。从全国来看,养鹅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为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等省,其中安徽省占全国鹅肉总产的12%左右,仅安徽省无为县鹅年饲养量达1000万只,农民因此增收1亿元以上。黑龙江省近年来每年向新加坡出口分割鹅30多万只。
4.我国养鹅的优势
4.l种源的优势
我国有3000多年的养鹅历史,有10多个不同用途的优良鹅种,品种资源丰富。虽然土杂鹅的鹅苗价格便宜、易购,但饲养周期长、饲料转化率低,良种鹅则生长快、饲养周期短、饲料转化率高。养一只良种鹅要比养一只土杂鹅的经济效益高40%~60%,良种鹅80~90日龄体重能达3~4千克,而土杂鹅养至120日龄还达不到出栏体重。
目前市场上中等体重白鹅销路看好、价高。所以建立养豁鹅、太湖鹅、河北白鹅、承德地方白鹅、朗德鹅、莱茵鹅等品种。
4.2自然的优势
我国草、湿地面积约7200万亩,仅河南就有270多万亩,地域辽阔、地理纬度独特,生态条件优越,很适于养鹅。鹅以食草为主,采食精粮少,发展养鹅符合我国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力多、饲粮不足和农、林、果副产品丰富的国情。
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紧缺,工资高,不适于养鹅,这给我们留下了宽松的发展空间。
4.3养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鹅能充分利用多种农作物副产品和林木落叶,将其转化为优质的鹅产品,既降低了饲料成本,又能够减少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鹅可以同鱼、果、林等产业以及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共生共长,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鹅的粪便还可以肥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饲养方式
5.l农户饲养
农户可利用河滩、草地上的青草养鹅,补饲少量精料和杂草、树叶等,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根据青饲料的数量和农户庭院的大小决定养殖规模。建议每户饲养200~300只为宜,这种方式养鹅投资小,收入多,适合农户采用。
5.2规模化饲养
如果采取规模化养,数量可扩大到1000~3000只。舍饲用精料养鹅生长速度快,出栏体重也较大。
5.3种草养鹅
如有条件种草养鹅效果更好。种草要因地制宜,选择品质好、适口性好、高产的牧草品种,如鲁梅克斯、串叶松香草、籽粒觅、苦荬菜、苜蓿、沙打旺等。可按每只鹅吃草40公斤左右计算,一般每667平方米人工草地可饲养鹅150~200只,高产饲料地可供300只以上的鹅食用,经济效益高出农作物的l~2倍。
对于草地的利用,可以刈割饲喂,也可划区轮放的方式饲养。
鹅的觅食能力和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耐粗饲无需高水平的饲养设施,鹅舍建筑可繁可简,规模可大可小,养户可根据具体条件,适度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营养、安全、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对鹅产品的消费需求量必将日益增加,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应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根据自身条件,稳步发展,与时俱进,实现奔小康的目标。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