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生态养殖防病技术
螃蟹生态防病是通过活螺蛳的投放,水草的栽种和保护,微生态制剂的合理使用、水质调节及必要的防病手段而达到河蟹疾病的综合防控,通过螃蟹生态防病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养殖户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塘口清整消毒
在11—12月份待存塘水产品销售结束后及时清整修复蟹塘,清除沟内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彻底杀灭各种病原体,清塘药物的选择上,杜绝使用五氯酚钠等违禁药物,可选用茶粕、生石灰、漂白粉等。
二、优质扣蟹的投放
一般选用本地培育的扣蟹入池,规格80—200只/kg,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力强,放养一般在3月份结束,放养密度在400—600只/亩之间,苗种投放时可选用VC或苗复康浸泡后再投放池中,以增强投放蟹种的体质。
三、螺蛳的合理投放
在1—8月份,都可向池中投放鲜活螺蛳,有条件的可在板田上围网,设专区培育水草及螺蛳,投放量在300~600kg/亩,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到分批次投放,在5月份之前建议投放螺蛳不宜太多,一般以200斤/亩为宜,以免引起水质过瘦,及水中缺氧而引起河蟹第
一、第二次脱壳时,发生顶壳现象。
四、水草的栽种和保护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水草栽种及保护的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存环境及河蟹的出池规格,种好水草和保护好水草是生态防病技术的重要措施,目前,一般采取伊乐藻、轮叶黑藻和苦草三种水草混种,环沟前期主要栽伊乐藻以提供河蟹前期生长脱壳需要,3月底田块一般以种苦草为主,条播种植轮叶黑藻及伊乐藻,使池中做到多品种水草共存,分布合理,水草占总蟹池面积的70%左右。
在养殖过程中,水草上容易附着污泥等异物,而影响水草光合作用,降低水草的分解有害物质的能力,一般采取适量施肥,及泼洒护草活水素等方法进行处理。
五、池塘的底质、水质、水位的调节
池塘底质、水质的调节和控制,贯穿河蟹养殖的整个过程,在水质控制上总体要求前期肥,中期清,后期爽。在养殖过程中水质的感观要求,水色呈黄绿色,水质清亮,透明度在40cm左右,高温期间,除掌握好水色,还要了解池塘的主要水质参数,要求溶解氧在5mg/L以上,PH7.5~8.5,氨氮<0.1mg/L,亚硝态氮<0.05mg/L,在养殖过程中,针对不同水质,不同的化验指标,采取相应的水质调节方法。
1. 在水质调节上,最常用的方法是进行池塘换水,在换水时要一次性不能更换太多,以免引起河蟹的应急反应,一般一次性换水不超过10%,或补水2小时。
2. 定期泼洒生石灰,进行PH值调节。补充池中钙源,一般一次性泼洒不超过10kg/亩·米。
3. 高温期间,根据不同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常用微生物制剂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
①光合细菌宜掌握在水温20℃以上时使用,低温及阴雨天不宜使用。在池塘使用时,每立方米体用2~5g兑水后全池泼洒,水瘦时要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细菌,这样有利于保持光合细菌在水体中的活力和繁殖优势,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酸性水体不利于光合细菌生长,应先泼洒少量生石灰乳,调节PH值为7以上后再使用光合细菌。
② 芽孢杆菌:当养殖水体底质环境恶化,藻相不佳时,应尽快使用芽孢杆菌。其迅速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同时能将有机矿物质矿化生成有机盐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氧化、微生物呼吸、水产动物的呼吸提供氧气,循环往复,构成一个良性生态循环,使池塘内藻相达到平衡。
使用芽孢杆菌时,活化工作作为必需措施,活化方法是:加本池水和少量红糖,浸泡4~5小时后即可泼洒,泼洒时应尽量采取增氧措施。
③硝化细菌:使用时不需经过活化处理不能用红糖等来扩大培养,只需要简单地用池水溶解泼洒即可。投放硝化细菌后,一般情况需4~5天才可见明显效果,因此投放时间提前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好方法。
硝化细菌不可与化学增氧剂如碳酸钠或过氧化钙同用,因为这些物质在水体中分解出氧化性较强的氧原子,会杀死硝化细菌,所以,先使用化学增氧剂1小时后,再使用硝化细菌。
④EM菌:为一类有效微生物菌群,是采用适当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筛选出来的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复合微生物菌群,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复合培育而成。EM菌中的有益微生物经固氮、光合作用等一系列分解、合成作用,使水中的有机物质形成营养元素,供自身及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同时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微生物制剂使用上,要做到预防为主,长期使用,一般微生物制剂使用后,天气好时2~3天才开始发挥作用,7~10天效果最佳,因而运用微生物制剂调理水质,预防水质养殖细菌性疾病,一般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微生物制剂和最佳效应时期使用微生物制剂。
在进行水质调节的同时,不能忽视河蟹池池质的调节,常用底质改良剂定期进行底改,使底泥不发黑,不发臭。
水位调节总体要求“春浅、夏深、秋勤”。
六、饵料投喂
在河蟹养殖过程,要选用优质饵料进行投喂,应根据天气、水温、河蟹摄食情况进行增减,做到使河蟹吃饱、吃好,同时不宜投饵过多,而引起河蟹池底质、水质的恶化,并做到“两头精,中间青”。
七、防病、防缺氧
病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注意池塘水质、环境的培养保证水体溶氧充足,这是防病的关键。用施肥来培育水质,用微生态制剂调节好水质,用改底药物调节好底质,同时在上半年水温18℃开始及下半年水温25℃要消毒一次;对清塘不彻底的塘口,坚持常年定期消毒,通过生物、生态及药物的综合防治,有效防止河蟹病害发生.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