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业为何同行不同利

浏览:98

中国有句古话:“有同行,没同利。”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养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仍不违背这个规律。一开始,只要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掌握一些技术知识,养鸡就可以赚钱。而近几年的情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同是养鸡户, 投入了同样的资金和人力,收益却相差很大。笔者根据较长时间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种源问题

一些养鸡户对种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很随便地到一些管理制度不完善、生产水平低下的种鸡场引种。结果发现引回家的小鸡即使在育雏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仍然不断感染白痢、大肠杆菌病等疾病,药费花了不少,而鸡的死亡率却居高不下。还有的鸡群开产前一切正常,而从产蛋开始,就陆续有鸡消瘦、死亡。死鸡解剖后发现其内脏肿瘤比较严重或坐骨神经明显增粗,这可能与种鸡场马立克氏病的免疫工作有关,要么是疫苗质量低劣,要么是疫苗实际接种率低。也有些养鸡户在小鸡引进1个多月后才发现鸡群中公鸡的比例很高,有的甚至达30%,不仅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打乱了原来的生产计划,间接损失惨重。

二、环境问题 一些养鸡户极不注意环境卫生,特别是夏季,舍内鸡粪遍地、蝇蛆成群,舍外死鸡、疫苗瓶乱丢乱放。鸡群处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产蛋率高、死淘率低是绝对不可能的。

三、饲料问题 有些人认为,鸡蛋卖相好的时候用高价饲料,卖相差的时候用低价饲料,这样才最合算。其实这种认为是错误的,因为高价饲料不等于高质量饲料。正确方法是通过对比选择一种营养全价、养鸡效益高的饲料,对比最好是在同一鸡舍中进行,以尽量减少误差。

四、鸡病防治

有些养鸡户习惯每隔几天就使用一些抗生素等药物来预防疾病感染,结果却事与愿违。因为连续大剂量用药造成机体的耐药性增强,有时甚至造成蓄积性中毒。正确方法应该是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用药。例如,在呼吸道病的多发季节,适当使用一些预防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在鸡舍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尽早使用一些抗应激类药物等等。由于各地情况不同,鸡的免疫程序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若照搬某地的免疫程序,则有可能不但没能预防本地的疾病,反而又引进某种新的疾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有部分养鸡户为减轻劳动强度,把一些本应该注射、滴鼻或点眼、刺种的疫苗以饮水方式进行免疫,造成免疫失败。

五、文化程度 这种因素直接影响到养鸡业的方方面面,因为科学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突飞猛进地发展,有些观点在发展过程中甚至有可能与以前截然相反。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一般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技术和新信息,养鸡效益自然就比较高。

六、信息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信息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威力。纵观这些年来我国养鸡业的潮起潮落,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信息闭塞。当养鸡处于高潮时,有些养鸡户因贪恋眼前的利润,无法清楚地判断本地乃至全国的养鸡数量是否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仍然积极地去赶潮流,结果受到了市场的惩罚。相反,好多头脑冷静、善于搜集信息的养鸡户因为能够比较准确地作出决策,损失自然要小得多,甚至还略有盈利。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