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如何提高新生仔猪成活率?

浏览:29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仔猪饲养是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最关键阶段,特别是新生仔猪,如不采取积极的防护,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在冬春季若能度过这个危险期,就可大大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从而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一、环境卫生

注意消毒待产母猪进入产房之前要将产房清扫干净,用相关的消毒液对地面、墙壁和圈栏进行消毒。墙壁、门窗有破损时应进行修补,防止贼风,保持温湿度良好(产房内温度为16℃~21℃,湿度为55%~75%)。地面要光滑,同时检查保育箱、产热灯、水嘴、饲槽等功能是否正常。必要时可用高锰酸钾(21g/m3)和甲醛(42ml/m3)进行熏蒸24小时,之后敞开门窗闲置3天~5天后即可进猪。

二、母猪减毒

分娩舍定期使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消毒,在妊娠母猪进入产房前要用温和的肥皂水洗刷全身,清除脏物,再用0.2%新洁尔灭消毒全身,分娩前用0.1%高锰酸钾清洗乳房和外阴部。

母猪产前“减毒”于妊娠后期85天至分娩前5天~7天,用相关敏感药物做好“母猪减毒”工作,主要是对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繁殖障碍性猪瘟、伪狂犬、霉形体感染等经母仔传播或并发的病原提前处理,降低发病率,并且在妊娠后期做好抗应激工作,以防流产。推荐方案:于分娩前30天用复方替米先锋+抗病毒i号粉+水溶性阿莫西林300ppm,连续拌料15天;同时在母猪分娩前后一周注射长效阿莫西林(15mg/kgw)或长效土霉素(0.2ml/kgw),以防治母猪三联症(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

母猪在分娩前40天做好相关疫苗的免疫工作,如大肠杆菌苗、仔猪红痢、萎缩性鼻炎、伪狂犬等,建议免疫前后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注射1次~2次,以起到提高免疫,缓解免疫应激的作用;于分娩前15天~20天使用阿维菌素片、伊干二净等进行驱虫保健。

三、饮水充足

初生仔猪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母乳和仔猪补料中蛋白质含量高,需要供给较多的水分,缺水不仅会影响仔猪生长发育,而且也可能导致喝尿液和脏水的恶癖,进而出现下痢,所以在仔猪3日龄~5日龄时要补充清洁的饮水,如在每1公斤水中添加葡萄糖20kg、碳酸氢钠2g、维生素0.06g。

四、疫苗注射

仔猪生后1、7、21日龄可用长效土霉素进行三针保健,1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0.5毫升,7日龄注射0.6毫升,21日龄注射2毫升,可有效地预防仔猪腹泻、早期呼吸道综合征,显著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仔猪补铁补硒仔猪生后3天肌注牲血素1毫升;3天~5天补硒,肌注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0.5毫升,断奶前再补1次。这样可以防止仔猪下痢、白肌病、营养性贫血等。

五、保温防压

新生仔猪对于寒冷的环境和低血糖是极度敏感的,皮毛稀薄,皮下脂肪少,体内存备的能源仅够1天使用,而且体质差的仔猪也很容易被母猪压死,所以保温防压是非常关键的。新生仔猪的体温为39℃,环境适宜温度为30℃~34℃,母猪适宜温度为16℃~20℃,所以产房内温度为20℃,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按每3天递减3℃,直至断奶前递减至22℃~25℃。初生仔猪死亡因母猪卧压致死的大约占非感染性死亡数的20%,提高温度,补充能量可以降低这种现象。

六、初乳充足,加强营养

仔猪出生后要在1小时~2小时内吃到足够的初乳。仔猪出生后1小时内,由人工辅助吃上初乳,出生后2天~3天内要固定好乳头,把初生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排乳头,初生强壮的仔猪固定在后排乳头。如果母猪的产仔数超过母猪乳头的数量或者乳量不足,要及时做好寄养或人工喂给牛奶等代乳品。寄养时为了防止“奶妈”拒哺或咬寄养仔猪,可将被寄养的小猪身上涂上“奶妈”的尿或奶水,使“奶妈”嗅不出被寄养仔猪的气味。

除了正常的饲养外,妊娠后期要加强营养供给,进行短期优饲。如每头每天增喂1kg以上混合精料或在原饲粮基础上添加动物性脂肪或植物油脂(占日粮的5%-6%),以有助于提高仔猪初生重和存活率;补充脂肪还有利于提高初乳和常乳的含脂率。在母猪产前1周的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可大大减少仔猪脐带出血及仔猪产中的死亡率。


相关动物: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