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猪技术手册(十二)

浏览:131

二、口蹄疫及其防治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蹄冠、口腔、乳房等处的皮肤或粘膜出现水泡或溃烂为特征,是多种家畜共患的传染病。

(一)病原: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目前已知道有七个不同的血清型,A型和O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这些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化学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对高温和酸碱的抵抗力较差。

(二)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和秋季气侯较寒冷的时候多发,传染性极强,可直接和间接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排泄物污染物及昆虫、鸟类、鼠类等则可造成间接传播,病毒随风引起的气源性传播在口蹄疫流行方面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症状:病初体温上升,相继在蹄冠、蹄踵、趾间、口腔、黏膜、乳房、鼻腔等处出现水泡和烂斑,母猪泌乳量下降,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发病后,常因急性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继发细菌感染,会出现蹄壳脱落,严重跛行。

(四)剖检;一般表现消瘦,口底、鼻腔、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仔猪可见有虎斑心、急性出血性胃肠炎等,仔猪大多数呈现败血症的症状。

(五)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剖检及流行病学调查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必须结合实验室诊断。

(六)防治:少量发生时,须采用综合紧急防制措施,包括:扑杀和淘汰病猪、隔离、封锁、消毒、疫苗接种等。确有必要治疗时以加强饲养管理、预防并发感染为原则,有条件的还可用痊愈血清或全血进行治疗。

预防接种:按农业部及北京市推广的免疫程序,用口蹄疫灭活苗进行免疫。


相关动物: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