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猪疫病流行调查与综合防控

浏览:128

在规模化养猪的实践中猪疫病始终是养猪业的严重威胁。近年来,柳江县规模化养猪发展比较快,为了加强猪疫病综合防治工作, 必须开展本地猪病流行病调查,摸清其发病规律,建立相应的防控对策。因此,笔者2009 年1 月~2010 年12月在临床实践中对12家规模化猪场802例猪病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分析了其流行特点,并提出了防控措施。

1 猪场疾病流行特点

1.1 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高发

笔者对2 年来发病的养殖场所反映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 许多发病养殖场猪发病时都有体温升高、体表发红、呼吸异常、繁殖障碍的现象, 有时单一症状出现, 有时同时出现。以上的各种特征符合感染性疫病的临床特征, 说明目前猪场疾病主要以病原感染性疾病为主。其他如营养、环境等因素引发的疾病发生所占比率低,发生率不高。从临床症状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⑴发病数量多,且大多体温升高;⑵体表皮肤发红,特别是耳朵、两腿之间皮肤;⑶繁殖障碍性疾病较多;⑷仔猪(15~60 日龄)成活率偏低;⑸消化道疾病症状,排干粪或稀便,⑹成年猪一过性发烧、食欲减退,但死亡率不高。

1.2 发病低龄化,母猪流产、仔猪死亡多从发病日龄上看主要集中在2 个阶段:一是母猪妊娠阶段,胎儿死亡导致流产;二是断奶阶段(20~40 日龄),有的猪场在40 日龄时仔猪成活率在20%以下。目前发病日龄越来越低龄化,当妊娠母猪被病原感染时, 造成菌血症、毒血症,病原微生物、毒素通过胎盘屏障到达胎儿体内,直接毒害胎儿导致流产;或者由于高烧、缺氧等间接原因导致流产,而母猪却没事。仔猪在断奶后体内抗体浓度突然下降, 断奶期容易发病。这说明目前流行的疫病的病毒毒株较弱,对成年猪影响不大,所表现的症状是一般性的发烧、采食减少,通常不会引起养殖户的注意,成年猪死亡率不高。

1.3 多病原混感多, 而单一病原较少

从目前混合感染发生的情况看,那些管理水平低下、引种过程中不进行检疫的猪场, 容易引入新的病原,从而使饲养场内多病原同时长期存在。对802 例猪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 其中单一感染190 例(占23.9%), 混合感染612 例(占76.1%)。

1.4 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在802 病例中,细菌性疾病主要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猪丹毒、猪肺疫、沙门氏菌等,前三位分别为21.2%、13.3%、8.7%。在本地区,猪肺疫、猪丹毒、沙门氏菌病等烈性细菌性传染病通过疫苗免疫和抗生素治疗,已基本被控制住。对于管理较好的饲养场,这些病原已经不存在了,有些通过加强防疫管理,坚持自繁自养,不引入新的病原,即使在不进行疫苗免疫的情况下也可以杜绝这类病的发生。但许多条件致病菌、易发生耐药的菌株(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 容易发病且造成大面积流行。

1.5 病毒性疾病的发病

通过对802 个病例进行问诊归类,根据临床症状开展相应实验室检测,对579 次送检的病死猪进行了猪瘟荧光试验检测野毒病原,其中478 次结果为阳性,占发病次数的59.6%。通过临床症状进行排除,对可疑病例进行了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检测, 发病猪场802 个病例中,发病猪群中检测到有病毒感染的有704 次,占检测数量的87.78%。猪瘟仍然是猪场的常发病,繁殖障碍性疾病增多,圆环病毒病等新病由于无有效防控措施有上升趋势。

1.6 寄生虫性疾病发病

传统上的寄生虫病,如球虫、蛔虫、绦虫感染等,由于有效药物的应用,通过合理的驱虫程序,发生次数很少。而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引发的新型疾病,发生次数增多,在802病例中,分别为19.7%和12.5%。由于弓形体、附红细胞体是多宿主,多种感染途径,在集体抵抗力下降时可以发病,一般抗生素无效,导致目前大面积流行。所以这2 种疾病应引起养殖场的关注。

2 防控措施

建议猪场自身开展病原学检测调查,定期监测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制定出本场的具体可行方案,了解猪场的病原种类,掌握猪场的污染情况。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开展蓝耳病、伪狂犬、圆环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的净化工作。通过制定监测计划,时刻了解猪场疫苗免疫抗体水平,及时调整免疫计划, 使猪群的疫苗免疫抗体始终在保护水平以上。如用商品化的疫苗经过多次调整仍没有解决问题的,可以联系正规机构生产自家疫苗注射。当猪群中发生大规模的疾病流行时,特别是发热性的疾病,一定要找兽医等专业人员及时解决问题,切不可自己盲目治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猪群中发现有一过性的体温升高、采食减少,几天以后猪群恢复正常,往往养猪户没有认真对待。如果是蓝耳病、伪狂犬等繁殖障碍性疾病,通常再过一段时间后所造成的危害才表现出来,而这时已错过预防、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关动物: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