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主养与混养效益均佳

浏览:88

中华鳖养殖可分为池塘养殖、网围养殖、稻田养殖以及大水体增养殖。根据中华鳖放养密度的不同,分为主养和混养,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和水域的条件、饲料来源、饲养管理水平等灵活掌握。

中华鳖池塘主养

江苏省扬州宝应区山阳镇实行中华鳖池塘主养,收获500克/只的中华鳖100只~150只,亩效益6000元~7000元。

池塘条件 要求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池塘面积10亩~20亩,水深1.5米,池坡比1:2,池塘淤泥深20厘米左右。每亩使用生石灰100公斤~120公斤或漂白粉10公斤~15公斤清塘消毒,并栽种苦草、眼子菜等沉水植物。

围栏设施 围栏可选用PVC板、石棉瓦和水泥板等,有条件的可砌成砖墙。一般围栏板高出堤面40厘米,并在四角处制作成弧形,同时沿着围栏用铁丝网或聚乙烯网围成1.5米以上的围栏。

食台设置 晒台用木板或毛竹做成矩形晒台,每个3平方米左右,固定于池塘中央,每亩池塘设置3个左右。食台用木板做成1.2米×0.8米的长方形,长边一边带有边沿,每亩设置3个~5个。

苗种放养 清明前后每亩移殖250公斤螺蛳为中华鳖提供活饵料,当水温达到18℃以上、中华鳖自由活动时,每亩投放150克~200克的鳖种200只~300只左右,5月~6月每亩投放2~3厘米的抱卵青虾2000尾,150克/尾~250克/尾的鲢鱼45尾,250克/尾的鳙鱼15尾。苗种放养前均需要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浴15分钟。

饲料投喂 遵循“四定”投喂原则,中华鳖饲料以蚌肉、螺蚬、小杂鱼、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要求新鲜、营养配比合理、不含有病原体和有毒微生物,日投喂量占在池鳖总体重的4%~10%,投喂量以2小时~3小时内吃完为宜。

日常管理 每天巡塘检查,观察中华鳖的吃食、水质变化、病害发生等情况,并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勤换水。另外,应加强防逃、防病、防盗、防敌害生物侵袭。

鳖病防治每隔20天使用二氧化氯对全池进行泼洒消毒1次,每天清洗食台,每3天~5天清洗食台后用5毫克/升的漂白粉或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食台消毒1次,在中华鳖生长旺季,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中草药或制剂防治鳖病,禁止使用有残留的药物预防鳖病。中华鳖围栏混养

扬州宝应县泾河镇实施中华鳖网栏混养,搭配混养草鱼、异育银鲫、鲢鱼、鳙鱼、团头鲂等,平均亩产500克/只的中华鳖25只~50只,平均亩产值3000元以上。

水域条件 选择避风朝阳、安静,远离交通干线、居民生活区和工业区的水域,土壤土质是黏土或壤土,水质呈弱碱性,池底淤泥不超过30厘米。

围栏设置 面积一般20亩~40亩,网围的结构由墙网、石笼、支柱及防逃设施组成。墙网是网围的主体部分,用网目为3厘米的聚乙烯网片缝好后用绳子固定在桩上,网底部用石笼固定并压入泥中20厘米~30厘米,网围高出水面1~1.5米,在网围外四周用蟹笼检查是否有甲鱼逃出,同时根据网围大小设置数量、面积不等的平台,每3亩~5亩设置6只平台,每只平台面积2平方米~3平方米,用作食台、晒台。

防逃设置在第一道网围外2米~3米处做一道常规围网,并在两层网围之间设置地笼防止中华鳖外逃。

放养准备每亩设置3米×1.5米的食台或晒台3个~5个,并在放养前7天~10天每亩用100公斤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并投放少量水葫芦等浮游植物,水草投放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4~1/3,每亩投放活螺蛳150公斤~300公斤。

苗种放养选择在5月下旬以后,每亩投放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200克/只的中华鳖苗种50只~100只,500克/尾~1000克/尾的草鱼25公斤,50克/尾的异育银鲫5公斤,150克/尾~250克/尾的鲢鱼15公斤,250克/尾的鳙鱼5公斤,50克/尾的团头鲂5公斤,苗种投放前均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15分钟或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20分钟。

饲料投喂遵循四定投喂原则,选择小杂鱼、蚌肉等动物性饵料或颗粒饲料进行投喂,日投喂量为在池总鳖重的4%~10%。

日常管理 及时将食台上的残饵扫入水中,一方面防止饵料腐败,避免甲鱼摄食腐败饲料后发病。经常对食台进行消毒,定期使用5毫克/升的漂白粉或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水体进行消毒。每天巡塘检查,加固池塘防逃设施,发现漏洞及时修补。

鳖病防治 注意观察鳖的摄食情况,发现鳖食量减少或不吃是发病的先兆,应将行动迟缓的病鳖捕捉集中起来,观察症状后对症治疗。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