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防疫的几个关键措施
在养鸭生产中,疾病一直是制约肉鸭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测算,鸭群规模每增加一倍,疫病发生率就升高6倍。因此,做好鸭病防控成为当务之急。现结合生产服务中遇到的问题,谈谈看法。
做好环境消毒工作是预防疫病发生的前提
确保有效的消毒效果 目前用于肉鸭养殖场环境消毒的药物有:醛类(甲醛、戊二醛)、碱类(如火碱、生石灰)、卤素类(氯制剂有漂白粉、消毒王、灭毒威等,碘制剂有碘三氧)、过氧化物类(如过氧乙酸)、季胺盐类(如百毒杀)。消毒前先要做物理性的清扫冲洗,以防有机物(如粪、尿、脓血、体液等)的存在,然后再进行喷洒药液消毒。
消毒顺序——鸭场消毒时要遵循先净道(运送饲料等的道路),后污道(清粪车行驶的道路);先后备鸭场区,后蛋鸭场区;先种后商。鸭舍内的消毒桶严禁借用或混用。
消毒频数—— 一般情况下,每周不少于两次的全场和带鸭消毒;发病时期,坚持每天带鸭消毒。
做好基础免疫工作是预防鸭病流行的关键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养殖场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保护鸭群健康。一个地区鸭群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不止一种,而可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菌苗)的性质不尽相同,在鸭体内所产生的抗体并能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期限(免疫期)也不同。因此,鸭群需使用多种疫苗(菌苗)来预防不同疾病,也需要根据各种疫苗(菌苗)的免疫特性来制定预防接种的次数和时间,这就形成了在实际中应用的免疫程序。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能够很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并尽量减少因为疫苗免疫给鸭群造成的应激反应。因此,种鸭免疫应避开产蛋高峰,雏鸭免疫应考虑母源抗体的存在。给鸭群打预防针既要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又要提高免疫质量,关键要看免疫效果。鸭场可根据本地区和本场疾病发生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入疫苗进行免疫,例如在鸭肝炎的高发区或受肝炎威胁的地区就必须进行鸭传染性肝炎的免疫。
疫苗免疫,对鸭群本身是一种应激,为了减小这种应激,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不同季节,免疫接种要注意必要的细节问题。冬季气温极低,使用油乳剂灭活疫苗时,先要将疫苗恢复至室温,否则注射到皮下的疫苗形成疫苗团而不易吸收;夏季气候炎热,疫苗接种时,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并且尽量将免疫时间安排在清晨凉爽的时候。免疫中,要不断摇匀疫苗,使每只鸭都能获得等量有效的抗原免疫。接种组织弱毒苗时,免疫全程时间最好控制在1个半小时内,以防疫苗在温度过高的鸭舍中长时间暴露而影响病毒的免疫活性。
做好禽流感AI防控工作是当前及今后的迫切任务
AI给养禽业造成的不仅仅是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灭顶之灾。该病血清型众多,且存在基因突变、重组或重排现象,给AI防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进行AI防控中,除采用免疫预防结合药物治疗的常规方法外,还应根据禽流感病毒(AIV)感染不同于其他疾病的特征,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1.A型AIV有囊膜,裸露时对诸如去污剂等脂溶剂比较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死;该病毒不耐热,60℃加热10分钟、70℃加热数分钟即可使其丧失活性。但在野外条件下,AIV常从感染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排出,当病毒受到这些有机物的保护时,就极大地增加了抗灭活的抵抗力,要灭活环境中的病毒,首先考虑的是对感染禽群的扑杀,继而对其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发酵等的无害化处理,以切断其传播。
因此,养鸭场应坚持全进全出的封闭式饲养管理,避免与野鸟或其他禽群混饲,并加强活禽市场的监管,切断传播途径。
2.考虑到AI不但血清型众多,而且病毒基因存在突变、重组或重排,这样就需要快速多变的疫情监测工作严格有效。因此,定期持续的鸭群跟踪监测成为必要。
3.加强病毒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根据发病时间、发病地区的病毒特点和差异,确立疫病防控措施的重点。
相关动物:鸭,肉鸭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