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疾病的宏观控制整体观

浏览:137

猪呼吸道病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它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控制好猪呼吸道病会大大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疾病的本质就是全身性机能障碍的局部表现,所以必须在控制上始终坚持“整体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国猪病发病率高、生产性能低下和目前的防控理念、防控措施有关。所谓的整体与局部是相对而言,把猪场看成整体,那么单栋的饲养舍就是局部;把猪群看作整体,单只猪就是局部;把猪看作整体,呼吸系统就是局部。防控猪病的本质是解决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1、搞好环境控制的“整体观”――“天物合一”思想

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做到环境与动物之间保持和谐,动物生存环境符合动物的自然生物学属性动物才能不发病或少发病。这就是“天物合一”思想。从生物学特性来讲,猪喜欢干燥、温暖、舒适、卫生的环境,而广大养猪业户基于条件的限制,给猪提供的是往往是潮湿、寒冷、难耐、肮脏的环境,常常造成猪群发病率的上升。

温度:初生仔猪需要32-33℃的环境温度,以后每周可下降2℃,21天断奶的仔猪断奶时需要27℃,28天断奶的仔猪断奶时的环境温度也不能低于25℃。保育期的仔猪环境温度以22-25℃为宜。育成、育肥阶段环境温度以18-23℃为宜。

湿度:相对湿度以50-55%为宜。

空气质量:氨气 20ppm以下。

二氧化碳:0.15%以下。

总尘埃:3.7毫克/立方米以下。

可吸入尘埃:0.23毫克/立方米以下。

饲养密度:断奶-15千克,每平方米3头;15-30千克,每平方米2头;30-60千克,每平方米1.5头;60-100千克,每平方米0.9头。

降低饲养密度可大大降低猪群的发病率,在目前猪病多发的情况下提高饲养密度只会造成猪群发病率升高、经济效益下降,而降低饲养密度可能会使单只猪的经济效益和总体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升高。

猪群的大小:保育猪每群不超过20头。最好是同一母猪生产的同一窝仔猪,一般在10头左右。不涉及并群,减少仔猪之间的争斗。育成、育肥猪 每群不超过10头。

2、管理方式上的“整体观”-“群防群控”思想

猪病防控上的“群防群控”思想,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采取的措施针对所有的猪,二是我们采取的措施,针对尽可能多的病。管理方式是否科学、先进,会造成发病率的巨大差异,是决定养猪成败的关键,是界定现代科学养猪与传统养猪的分水岭。

全进全出制度:全进全出制度是控制传染病和减少传染病发生的最好方式。为了控制呼吸道病的水平传播,必须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空舍的消毒,切断病原微生物的生存链,降低猪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杜绝上一批次的猪把病原微生物传给下一批猪。

密闭式隔栏:采用栅栏式隔栏,两个不同栏舍的猪只会进行嘴巴的接触,造成疾病的接触传播。一头猪发病会通过这种接吻式的(猪只喜欢的一种感情交流方式)传播方式将疾病在整个猪舍传播开来。采用封闭式隔栏(隔墙),会杜绝各栏舍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把传播范围限制在一个栏内。

分点饲养:分点饲养又分为三点式饲养和两点式饲养。三点式饲养,就是妊娠舍和分娩舍为一处,保育舍为一处,育成和育肥另为一处。两点式饲养就是妊娠舍和分娩舍为一处,保育舍、育成舍和育肥舍为一处。各点之间的距离在150米以上。分点式饲养杜绝或减少了不同生产用途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群之间疾病的传播机会。及时淘汰病弱猪:生长发育迟缓的猪只最易感染疾病或者本身就是患病猪,这些猪往往成为猪场内猪病的主要传染源。及时淘汰这些病弱猪只就等于消除了传染源,会大大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机会。另外,养殖这些病弱猪根本就不会给养殖者带来经济效益。

3、控制猪细菌性呼吸道病的“整体观”--提高群体免疫力+脉冲式给药

引起猪细菌性呼吸道病的病原有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败血波氏杆菌、链球菌等等。这些病原所导致的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用疫苗免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可能与猪群免疫力低下加之疫苗本身的质量不佳有关。目前,导致猪呼吸道疾病乃至大多数感染性疾病的多发其主要原因就是猪群的群体免疫力低下,全面提高猪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是杜绝和减少疾病的根本。导致猪群免疫力低下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免疫抑制病的广泛存在,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重金属添加剂的滥用,如高铜、高胂、高锌;霉菌毒素污染;影响免疫的化学药物,如氨基苷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滥用;严重的囚禁;恶劣的环境;过多的应激;营养的不平衡。定期或长期添加一些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对减少呼吸道疾病大有益处。有些呼吸道疾病属于内源性感染,如副猪嗜血杆菌病等,通过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消毒等措施不能有效控制发病,必须定期添加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和对该病原菌敏感药物进行预防。例如在养猪生产上,用提高免疫力的诸益健与复方广谱抗菌药氟特、别克混饲,可以同时抑杀病原和提高免疫力,对预防猪细菌性呼吸道病效果极为显著。目前,广大养猪场在保健用药时通常采用低剂量7天给药的方式有必要进行修改,改变为剂量提高1倍添加3天的方法效果更好。我们国家的养猪生产在抗生素使用上很不科学、很不严谨,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造成细菌的广泛耐药,最后导致药物预防效果不佳。如果血液中的药物浓度或靶组织的药物浓度达不到有效抑菌浓度,那么无论添加7天、70天、还是7个月都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药物浓度足够,3天时间的添加就足以对体内的细菌进行有效抑杀和清除,没有必要进行长达7天时间的添加。

4、控制病毒性呼吸道病的“整体观”――提高群体免疫力+免疫接种

引起猪呼吸道病的常见的病毒有伪狂犬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圆环病毒以及猪瘟病毒等。以上这几种病毒性呼吸道病没有任何好的抗病毒药可以应用于临床,并且农业部在2005年11月份已下文明令禁止在食用动物上使用人工合成的抗病毒药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虽然有弱毒疫苗和灭能苗问世,但临床使用效果不甚理想,中外专家的意见也不一致,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猪圆环病毒感染截止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疫苗上市,疫苗正在研制之中。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比较低,一般不采用免疫接种的方式进行预防。猪流感多发于寒冷季节,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疫苗应用也不广泛。这四种病主要依靠综合性生物安全措施、改善饲养环境、提高猪的营养水平和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来进行预防。

猪伪狂犬病:在育成猪和育肥猪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嗽,渐进性消瘦,应用抗菌药和抗病毒药治疗无任何效果。目前主要采用疫苗接种的方法进行控制,在伪狂犬病的严重威胁区,在仔猪3日龄时用半个剂量的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进行喷鼻,21日龄时进行伪狂犬病弱毒基因缺失疫苗注射,7-8周龄时再进行肌肉注射接种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有极高的保护率。伪狂犬病的中度威胁区,可以不进行喷鼻免疫,仅在21日龄和7—8周龄时两次免疫即可。伪狂犬病的低发地区,仅在7—8周龄时一次免疫接种即可。猪伪狂犬病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所以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建议采用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

猪瘟:以免疫接种为主要预防手段,脾淋苗效果优于细胞苗。

5、控制寄生虫性呼吸道病的“整体观”--应用四加一驱虫模式

后圆线虫(肺丝虫)、蛔虫、有齿冠尾线虫(肾虫),都能引起猪的呼吸道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渐进性消瘦,用任何抗菌药治疗都没有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造成误诊和延误治疗,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效益。采用四加一驱虫模式会大大降低寄生虫的发病率,甚至会杜绝寄生虫病的发生。所谓的四加一驱虫模式就是一年给种猪驱虫四次,每隔三个月驱虫一次;育肥猪在保育结束时驱虫一次的一种先进驱虫方式。采用四加一驱虫模式可以彻底净化猪场和猪体,大大降低了种猪、仔猪和育肥猪的感染率,对增强母猪的母性、提高母猪的产奶量,提高仔猪出生重和断奶重都将大有益处。采用四加一驱虫模式对所选用的驱虫药要求比较高,要求广谱、高效、毒副作用低,并且在猪的任何生长阶段和生产阶段都可以服用。伊维丁预混剂具备上述优点,是采用四加一模式驱虫的首选驱虫药。每1000千克饲料加伊维丁1000克,连喂7天,可以通驱体内和体外寄生虫。在给药期间,向环境喷洒灭虱螨类药物对于驱杀体外寄生虫效果更好。


相关动物: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