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鱼反交苗能不能养?

浏览:22

场上兴起的,生鱼反交苗技术难度大,每年生产的苗约2000万尾,业界对其生长速度,饵料系数、抢食 …

业界对其“生长速度、饵料系数、抢食性、产量”分歧大

近日,记者在基层走访时发现,顺德杏坛有苗场正在推广生鱼反交苗。据了解,反交苗是最近这一两年才开始在市场上兴起的,生鱼反交苗技术难度大,每年生产的苗约2000万尾,业界对其生长速度,饵料系数、抢食性、产量分歧大,市场反应不一。

据了解,湖南种的生鱼叫做乌鳢,香港种的生鱼叫斑鳢,正交苗就是乌鳢公鱼与斑鳢母鱼杂交产生的生鱼苗,而反交苗则是乌鳢母鱼与斑鳢公鱼杂交产生的生鱼苗,市场上销售的一般都是正交苗。

梁柳环是顺德区龙潭镇的一名养殖户,在2011年6月至2012年的4月养殖中使用了生鱼的反交苗。“反交苗的育苗成活率高,但是不抢食,生长速度慢,饵料系数高。每次喂饲料的时候,鱼的反应都不热烈,吃到五六成饱就不吃了。”3月1日,梁柳环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由于前年香港种(斑鳢)的母鱼缺乏,有育苗场就拿香港种(斑鳢)公鱼与湖南种(乌鳢)母鱼杂交,2011年她拿了150多万尾黑芝麻(反交苗)来育苗,苗长到12朝的时候,大部分都拿来出售,自己留了8万尾放到合计8亩的两口小塘,到了2012年4月出鱼接近8万斤,亩产约1万斤,饵料系数在1.4,比当时周围的养殖户高了0.1。对于这样的收成,梁显然是不满意的。

反交的生鱼收成之后,梁柳环就转用回正交苗,2012年4月份她在自己8亩塘里放了16万尾的黑芝麻(正交苗),密度比2011年多了一倍。“对比反交苗那一造,投苗密度增大一倍,鱼就应该顶塘,但是2013年1月出鱼(正交苗)的规格和去年差相差无几,亩产达到2万斤。”梁柳环惊叹道。

正交苗的亩产比反交苗翻了一番,由此梁柳环对“反交苗生产性能差”的怀疑更深。

“由于2012年的养殖效果不好,杏坛现在也很少人使用反交苗了。”3月1日,顺德杏坛养殖户梁卫强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在我们这边说反交苗好的一般都是育苗场的人,因为反交苗孵化成活率比正常苗要高3、4倍,苗的价钱相差不大。而说反交苗不好的都是养殖户,周边几个使用过反交苗的养殖户,都抱怨反交苗生产速度慢,不抢料,产量低。”

顺德杏坛的周伟谷接触生鱼反交苗已经有4年,周伟谷告诉记者,生鱼反交苗生长整齐,抗病力强,虽然炮头鱼规格比不上正交苗的,但总体规格要比正交苗大。周伟谷在2012年5月投放正交苗,到2013年1月收成,投苗密度8000尾/亩,产量1万斤/亩,饵料系数只有1.2。

“目前市场上反应反交苗的养殖效果差距那么大,主要是因为亲本质量的差异。”中山三角镇生鱼杂交苗场的梁桂洪向记者透露,反交苗并不是因为2011年的港种贵才出现的,很早之前就有专家在研究。现在市场上反交苗占到生鱼苗的10%。“我们去年亲自做过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反交苗的饵料系数低,抗病力强。”

同一种苗,竟然在市场上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记者带着疑问咨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专门从事生鱼反交苗研究的陈慈研究员。

陈慈告诉记者,反交苗是从2009年开始推广,由于反交苗生产技术难度大,苗的数量很少,目前市场上一年有2000万尾左右的流通量。据这几年的试验对比数据显示,反交苗的生长速度要比正交苗快18%-20%,目前主要推广的区域集中在中山的三角、顺德的均安杏坛。

海南新吉水产何学军博士认为,由于市场上反交苗使用的人不多,养殖效果如何目前还很难有定论。而且养殖户养殖的苗是正交还是反交只有苗场的人才知道。“按照常理来说,杂交组合中,只有其中一种组合的杂交优势是比较明显的,而两种组合都应用于实践生产的很少。”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