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鱼的营养需求和饲料

浏览:111

1、鲟鱼是动物食性的鱼类,在幼鱼开食阶段可捕食浮游动物,但很快鱼苗就发展成营底栖生活。与这一生活方式相适应,这是的鲟鱼口部突出、下位。鲟鱼喜欢的食物随不同种类而变化,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小型鱼类等。由于鲟鱼在物种进化上的原始性,其消化系统结构也有独特的地方,既有软骨鱼类的瓣肠,又有硬骨鱼类的幽门盲囊,因此,鲟鱼的营养要求也有其独特的地方。

1.1、蛋白质和氨基酸

鲟鱼属肉食性鱼类,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较高。根据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几种鲟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非常接近,西伯利亚鲟、美洲鲟和史氏鲟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时对饲料蛋白质含量的最低要求分别是40.5+1.6%,40+2%合39.8%。

对鲟鱼的氨基酸需求研究还不多。一般来说,鱼体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与鱼类的必需氨基酸十分相似,因此,鱼体的必需氨基酸组成常常被用来估算鱼类的必需氨基酸需求,同样道理,鱼卵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也被用来估算幼鱼的必需氨基酸需求。即使亲缘关系更疏远的鱼类的氨基酸组成都非常接近。

1. 2脂肪

鲟鱼获得最佳生长时所需的饲料脂肪水平还不清楚。通常用作鲟鱼幼鱼和亲鱼饲料的鳟饲料的脂肪含量为10%-20%,我国学者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史氏鲟幼鱼在饲料脂肪含量为8-10%时生长最好。鲟鱼对脂肪的来源没有特别的要求。

1. 3碳水化合物

以生长、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为指标,比较西伯利亚鲟在利用生淀粉、糊化淀粉以及挤压膨化淀粉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当饲料中的淀粉含量为38%时,西伯利亚鲟对糊化淀粉和挤压膨化淀粉的利用能力相似,但比对生淀粉的利用能力要好。比较美洲鲟、鲑鱼和罗非鱼等三种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结果是美洲鲟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最高,而且美洲鲟对糊精的利用能力比葡萄糖高。

1. 4维生素和矿物质

由于鲟鱼的商业性养殖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对鲟鱼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营养需求的研究十分有限,只对维生素C和胆碱两种维生素的需求作了研究。通过测定组织中古洛糖酸内脂氧化酶活性以及生长试验来研究美洲鲟对维生素C的需求,结果表明,美洲鲟的生长和维持组织水平都不需要维生素C。美洲鲟稚鱼的胆碱需求量为0.17-0.32%。由于其它因素会影响到鲟鱼对胆碱的需求,所以鲟鱼饲料中胆碱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4-0.6%

鲟鱼是一种摄食缓慢的鱼类。考虑到投喂的饲料在被鲟鱼摄食前,饲料中的一部分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在水中溶失,因此,鲟鱼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添加要比实际需求量高些。

2、鲟鱼的饲料及其投喂

2. 1鲟鱼的饲料

鲟鱼苗开食后即可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但在大规模生产时成活率往往难以保证。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刚开口摄食的鲟鱼苗多用活饵(浮游动物或切碎的水蚯蚓)投喂。经过30天左右的喂养,鲟鱼苗可长到体长3.8-9.4lcm体重0.5-3.9g的规格,成活率可达60%以上。但由于活饵来源困难,价格较高,因此鲟鱼苗用活饵培育大约30天后,即可驯食人工配合饲料。人们已经成功的用配合饲料吧鲟鱼养成商品鱼上市。

鲟鱼的配合饲料可以是硬颗粒饲料。实践证明,鲟鱼更喜欢比较软的饲料,特别是在从活饵到配合饲料的食性驯化阶段。

2.2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的关键技术是把摄食活饵的鲟鱼苗驯化转食人工配合饲料。要想驯化转食获得理想的结果,必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掌握适当的驯化时机。如果驯化时间过早,虽然这是稚鱼的遗传可塑性较大,驯化需时较短,但由于稚鱼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容易造成培苗成活率低,而驯化时间太迟,又会给驯化增加难度,延长驯化时间。实践证明,用活饵把鲟鱼苗培育到体重1克左右开始驯食配合饲料效果较好。

(2) 保持适宜的放养密度。在溶氧和其它水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较高的放养密度可增加鱼苗和饲料接触的机会,有利于驯化成功。在有一定水交换量、中央排水的圆形鱼池中驯化效果较好,鱼池的水深控制在20-40厘米,鱼苗的放养密度可达400-500尾/平方米。

(3) 保证饲料的质量。鲟鱼是一种底栖被动摄食的鱼类,嗅觉十分灵敏,对饲料气味有极强的记忆力。因此,配合饲料除了要满足鲟鱼的营养需求外,添加一些用作开口饲料的活饵作引诱剂,驯食效果更为理想。


相关动物:鲟鱼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