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虾养殖之黄鳃病防治技术

浏览:58

当虾油内的聚缩虫(Zoothamuium sp.)、钟形虫(Vorticella sp.)、吸管虫(Acineta sp.)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膝沟藻(Gonyaulax sp.)、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丝藻(Ulothrix sp.)等寄生原虫和藻类大量附着在对虾的甲壳、鳃部及附肢时,便会破坏对虾的气体交换、游泳、摄食和蜕壳机能,使池虾生长停滞。有些症状在虾池缺氧时可引起大量死亡。

病虾鳃部随病情轻重由浅黄、橙黄至土黄色。病情轻时,活力及摄食量正常;重时,行动呆滞,摄食量减少以至停止摄食,造成生长缓慢。

该病主要病原体是外共生性纤毛虫的壳吸管虫和缘毛虫,与裸甲藻、夜光藻一起,附着于虾的鳃部。由于虫体黄色,故病虾的鳃组织呈黄色。病原体附着鳃部后,引起池虾呼吸困难、体质下降,以致细菌二次感染。在虾池水质不良情况下常发生,是养殖日本对虾的多发病之一。

防治方法:①加强水质管理,可把透明度控制在水深的1/2;②经常用沸石粉改良底质。③用0.2×10-6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虾池;④投放光合细菌或微生物制剂,按说明用。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