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病、猪流行性腹泻及猪场健康管理策略

浏览:92

2013年10月14-15日第二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成功在中国西安举行。本次会议注册人员1001人,演讲专家20名,参展企业50多个。本次会议的主题主要围绕:蓝耳病(PRRS)、猪流行性腹泻(PED)的防控及猪场健康管理展开。作为一名猪场临床兽医,我如期参加了本次会议,现将我所学内容分享如下。

1、蓝耳病——一个持续“热门”的疾病

本次会议中共有6场报告与蓝耳病有关,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既有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又有行业领军企业的实践总结。主要观点如下:

1.1 中国蓝耳病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专家杨汉春教授开启了首场报告

蓝耳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生产的最重要的疾病,特别是2006-2007年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爆发后,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虽然Hp-PRRS发病有所缓和,但其毒力仍未下降,发病群仍然呈高发病率与死亡率。

目前Hp-PRRS发病时临床症状呈多样化,体温升高、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症状与繁殖性障碍可能会同时出现。感染母猪群持续性排毒,成为猪场蓝耳病的主要感染源。

蓝耳病病毒不稳定,极易变异,新病毒株不断出现,呈持续性感染。此外,该病的致病机理、免疫机理上还有很多问题尚未研究清楚,给该病的防控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目前我国蓝耳病防控中面临两个问题:一:临床新毒株层出不穷;二:减毒活疫苗滥用普遍存在。我国临床所分离毒株的基因组与致病性均呈多样性,虽然我国仍以美洲型为主,高致病性株感染占主导,但已分离到欧洲毒株的存在。很多猪场同时存在多个病毒株。目前我国多家疫苗企业上市了多种减毒活疫苗(V2332,CH-1R,JXA1-R,HuN4-F112,TJM-F92),活疫苗的滥用与盲目使用普遍存在,很多猪场同时使用两种以上活疫苗,并不断更换活疫苗的厂家与毒株种类。杨教授认为:Hp-PRRSV活疫苗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对Hp-PRRS的防控有一定的效力,但其在安全性与免疫抑制上依然存在问题。某些免疫猪出现发热,甚至妊娠母猪出现流产。因Hp-PRRSV活疫苗免疫造成的其它疫苗(如猪瘟)的免疫失败及免疫猪群细菌性疾病增加的状况时有发生。蓝耳病减毒活疫苗的滥用与不科学使用加重了我国PRRS临床发病的复杂性及其控制难度。

在控制策略上,依然强调采用以生物安全、疫苗防控、实验室检测与监测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生物安全方面,蓝耳病的传播以直接接触传播为主,杜绝由注射、车辆、人员、猪只造成的PRRSV传播,我国目前已有多家猪场采用空气过滤的方式阻断PRRS的传播。

应根据猪场的感染状态与防控目标制定免疫策略,摒弃强制免疫、普遍免疫及频繁免疫的做法。建议一个猪场仅使用一种活疫苗,商品猪一生仅免疫一次。若蓝耳病感染保育猪的,可在断奶前免疫哺乳仔猪。若哺乳仔猪发生感染的,可在3日龄进行免疫。对于PRRS阴性与稳定的猪群,不建议注射活疫苗;经产且抗体阳性的母猪群也不建议免疫;可对后备母猪群在配种前1-3个月进行一次免疫。对于仔猪、保育猪及生长育肥猪感染时,利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也是非常必要的。

定期对猪群进行检测与监测,将猪群分为阴性猪群、阳性稳定群、不稳定群。确定猪场蓝耳病的感染状态后,仅对阳性不稳定群进行免疫预防。

1.2 美国蓝耳病的发病状况—李曼大会项目主席Bobert Morrison

自2009年起,美国14个养猪集团、371个母猪群(共120万头母猪、占全美的20%左右)参与了一项蓝耳病发病率的跟踪调查。由兽医每周汇报猪场的发病状况。结果发现:美国每年10月至来年的春天是蓝耳病的高发期,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过去几年蓝耳病的积累发病率在28%(2009年)-38%(2011年)之间。

对于美国养猪业来说,PRRS防控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降低感染风险。目前部分感染压力大的母猪群已经采用了空气过滤系统,降低PRRSV通过空气传播的风险。通过对于生长育肥猪进行免疫来降低母猪群感染风险的方法是否有效尚且未知,此外,对为何每年10月开始爆发蓝耳病也未知,也许与季节、气候有关,也许与引种的时间有关,但都未得到肯定的答案。

1.3 利用生产管理的方法应对PRRS感染—美国派普斯通(pipestone)的方法Gordon Spronk

蓝耳病对美国养猪业每年造成了大约6.64亿美金的经济损失(2011,koltkamp),不但造成高死亡率,而且降低了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增加了干预成本。根据演讲者的试验监控结果:蓝耳病爆发后,母猪群的死亡率由3.96%升至11.3%,而上市的优秀合格猪的比例由93.2%下降至84.0%。此外,在美国市场上,蓝耳阴性的断奶仔猪可多卖1-4美金/头。而为了降低蓝耳病感染的风险,需要在偏远地区建场、进行空气过滤、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并不断审查落实状况、采样检测与监测等预防措施都会增加生产成本,但这些成本比起蓝耳病造成的损失少很多。

派普斯通公司的整体生产目标是:不断的生产出PRRSV PCR阴性的断奶仔猪。然后根据保育与育肥阶段蓝耳病感染风险的高低来决定是否进行疫苗的免疫预防。演讲者认为:虽然疫苗无法阻止新毒株的引入,但疫苗免疫可以改善生产成绩,缩短感染猪的排毒时间,降低排毒量,从而有助于蓝耳病从猪群彻底清除。

该公司蓝耳病的整体防控策略如下:远离其它猪群选址建场,两点式生产管理模式;新建猪场引入蓝耳阴性母猪,然后评估PRRSV感染风险的大小来决定是否免疫疫苗。通过严格的日常生物安全制度、空气过滤设备,加上严格的生物安全执行审计制度,将蓝耳病感染的风险最小化。

若母猪场一旦爆发蓝耳病,立即启动蓝耳病的净化程序。一次性尽量多的引入后备母猪,利用本场野毒感染所有猪,然后连续封闭猪群250天以上。研究表明:同群感染后需要84-301天,猪群生产才能恢复正常。从其展示的数据可知:在同群感染并封群后第二个月生产成绩便出现明显好转。

1.4 新型蓝耳病基因缺失活疫苗的研发与应用—硕腾与武华的展台

在疫苗研发上,美国硕腾公司的研发总监张树成博士与天津株的发明者武华博士共同介绍了天津株的研发过程,Nsp2上360碱基缺失对该疫苗株安全性及效力的影响。并利用这一基因缺失,鉴别自然感染毒与疫苗毒,为该病的净化提供了可能。此外,还重点强调了该疫苗株对猪瘟、伪狂犬的免疫不会进行造成免疫干扰。

笔者:此疫苗的研发理念非常的好,符合未来疫苗研发的方向—安全、有效、能鉴别诊断。但因该疫苗上市时间不长,对该疫苗临床应用的效果尚持保留意见,需要更多的临床跟踪与实践。

1.5 其它观点更精彩—来自牧原与广西农垦的试验研究结果

牧原公司的兽医研发团队监测了不同PRRSV毒株(野毒株与疫苗株)刺激机体后所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并对不同免疫策略下的母猪群流产状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对后备母猪利用本场的优势毒株B21进行驯化,并对繁殖母猪群进行免疫预防对保护性中和抗体的产生与母猪流产的改善最大。

在蓝耳病毒的RT-PCR检测方面,广西农垦的伍少钦分别针对开放阅读框ORF5与ORF7设计了两对引物对临床发病动物血清、不同稀释倍数下自制阳性血清、疫苗病毒液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两组引物对样品检测的敏感度相差很大(ORF7引物扩增敏感度比ORF5高8倍以上),且正在发病猪血清样品中是否能够检测出蓝耳病毒基因(利用ORF7引物)与此时血清抗体的水平(IDEXX PRRSV Ab kit)间无直接关系。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大型猪场开始重视科学研究与实践,牧原公司利用研究结果确立了后备母猪驯化与繁殖群疫苗免疫相结合的免疫策略。广西农垦发现:不同引物对检测结果的阳性与否影响很大,对我们临床解读实验室诊断结果、引种监测以及后备母猪驯化后康复状态判断等很有启示意义。

笔者:对于蓝耳病,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直接接触传播,甚至气溶胶传播(空气过滤系统)是综合防控的前提。定期且准确的检测与监测可及时的了解猪群感染状态,从而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选用何种疫苗将是行业内永远争论的话题,但采用一种疫苗,仅免疫一次基本达成共识。利用野毒对后备母猪进行驯化,已有部分企业在尝试。但因生产模式不同,推行同群感染、封群等措施还存在难度。

2.猪流行性腹泻(PED)--亚洲与美洲共同关注的新焦点

自2010年以来,猪流行性腹泻在东南亚国家爆发,哺乳仔猪呈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经济损失严重。目前东南亚、德国及美国都有PED爆发的报道。本次会议对该病的发生状况、防控建议等方面给与了特别关注,共有5场报告与PED防控相关,专家们的观点也不尽相同。

2.1美国PED最新流行状况--李曼大会项目主席Bobert Morrison

2013年4月15日美国确诊了首个猪场发生了PED,截止2013年8月26日共有188个母猪场通过实验室确诊了PED的爆发(美国AASV官网上截止2013年6月17日共有265个猪场确诊了该病,大约每周有30例左右新增猪场。www.aasv.org)。Geode等人对美国18个爆发PED的猪群进行了总结发现:平均需要经过5.9周时间,每1000头规模的母猪场损失1688头仔猪后猪群才能恢复正常。

笔者:美国目前尚无商品化的疫苗,严格的生物安全(特别是针对国际来源的物品)制度,疾病监测与返饲感染是目前美国养猪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最重要的是,美国的全国猪病健康监测与联合防控在应对PED暴发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美国执业兽医师协会的官方网站上,您可以发现针对PED研究每周的研究进展、每周的全国新增病例报告、兽医诊断实验室及病料采集提交方法、针对PED的生物安全制度及暴发后的处理措施等等,材料非常详细。

2.2 仔猪高死亡腹泻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控---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冯力博士

针对2010-2012年间的仔猪高死亡性腹泻,冯博士提出了几个问题:腹泻的病因到底是什么?是否有新的病因存在?病原是否存在变异?病原的毒力是否增强?及具体的防控措施等。

病原学:从送检的样品阳性率来看,PEDV最高72.77%;PEV (Porcine Enterovirus,PEV,猪肠道病毒)33.88%;TGEV 29.12%;kobuvirus(嵴病毒) 25%;冯博士认为:我国仔猪腹泻问题病原复杂,混合感染严重,虽然PED是最主要的病因,但只关注PED也是无法从根本解决问题的。

在控制策略上:除了饲养管理与生物安全外,冯博士建议根据猪场的稳定与否,推荐使用灭活疫苗或活疫苗,不建议在腹泻发生时进行紧急返饲。同时,冯博士认为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比如:疫苗所含有的病毒种类与发病病原不同,免疫操作不当等。他认为:虽然返饲的免疫效果较好,抗体持续期较长,但返饲时剂量难以确定,病料收集与扩增成本过高,返饲时可能会导致猪场腹泻问题不断。

2.3 当前流行性腹泻的控制及未来的期望——泰国兽医病理学家的观点

泰国于1995年首次确认了PED的发生,并于2007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与我国毒株类似的PED流行。自2007年以来送检样品(53份)中PEDV的阳性率高达71.70%。通过对2008年所分离的33个毒株的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与我国分离株密切相关。

[分页符]

当仔猪发生腹泻时,尽早通过实验室进行病原学(PEDV,TGEV,Rotavirus)确诊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疫苗研发上,泰国已有潜在疫苗株可连续培养至100代,且弱化毒株的临床病变与散毒量均降低。有望开发成通过口服免疫的弱毒疫苗,但目前母猪的免疫试验尚未完成,产品也未上市。

在防控策略上,其认为目前做PED的净化比较难,需要执行严格的生物安全与部分清群工作。认为可与PEDV共存,关键是加强母猪群体的免疫力,建立有效的粘膜免疫非常重要。在首次感染时,建议对全群母猪进行返饲,此后对后备母猪进行连续性驯化。因目前缺少用于后备母猪驯化的病毒种子,故建议用发病仔猪的肠道饲喂未吃初乳的弱小淘汰仔猪,诱导其发病,来收集更多的病料用于后备母猪驯化(一头仔猪肠道用于10头后备母猪,每两天感染一次,连续感染3次),但不建议对整群母猪进行连续性驯化。他认为:为了保证病毒的活力,肠道病料在-20℃下保存最好不好超过3个月时间,最好保存在-80℃。

笔者:PED成为近三年来最大的疾病焦点,其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各国专家的共识。在疫苗选择上,全球范围内尚没有效果非常确实的产品可以选择。作为一种肠道性疾病,粘膜免疫(IgA抗体)非常重要,故返饲技术成为了一种权宜之计。根据笔者在实践中的经验,恰当的时机选择病料、合理的剂量(6-8头/小猪肠道病料)、适当的病毒保护措施(低温、脱脂牛奶作为热保护剂及抗生素添加)及有效的免疫效果评估可以加快猪群的稳定。但在返饲之前,应确认病料中没有猪瘟、伪狂犬、蓝耳病毒等烈性传染病原的存在。

3.猪场健康管理策略

猪场的健康管理包括:疫病临床诊断、检测与监测、生物安全、疫苗与药物使用、生产管理等方面。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细致的生产管理、定期科学的疫病监测及快速的临床诊断、合理的应用疫苗与药物,是保证猪群健康,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

3.1 疫病的临床快速诊断方法——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诊断(Lisa Tokach)

时刻准备好出诊工具箱:内含解剖刀、温度计、照相机、录像机、血液采集装备(针头、真空采血管、注射器等)、记号笔、pH试剂、手套、样品袋、棉签、试管、安乐死药品、猪保定器、载玻片等。解剖箱应多配几套,用完后及时消毒。

视诊:观察猪的精神状态、体格与行为学(是否离群?、神经症状?维生素D缺乏?)、皮肤病变(如:猪丹毒、玫瑰糠疹、皮炎肾病综合征、渗出性皮炎、晒伤)、内外寄生虫(芥螨、蛔虫等)、粪便状况(颜色、形态、是否出血、pH值等)、典型病变(胸腹腔的纤维性渗出、结肠的小鞭虫、回肠增厚、APP肺部局灶性出血与纤维性渗出、呼吸方式等)、外伤等。

触诊:体温(如:仔猪低血糖症与伪狂犬的鉴别诊断,都具有神经症状)、乳房(硬块?水肿?)、肺部病变(气肿?实变?)、胃溃疡灶、蜂窝织炎等;

嗅诊:饲料新鲜度(哺乳母猪?)、粪便(如PED、TGE粪便恶臭)、空气清新度等

听诊:咳嗽(流感—湿咳;支原体—干咳)、尖叫(如:缺水、食盐中毒)等

猪场现场简单的实验室检测:粪便与血液涂片等。

当以上临床诊断无法得出诊断结果时,需要及时采集样品,送至专业的诊断实验室诊断。

笔者:在猪场临床诊断中,问诊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可从畜主处得知:发病猪的日龄、发病史、治疗过程、治疗效果、免疫策略、是否进行过实验室诊断、检测结果、以及畜主或场内兽医对疾病的基本看法等信息。

3.2实验室诊断——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Albert Rovira)

猪支原体感染可导致猪肺炎支原体、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等。肺炎支原体高发病率、低死亡率,可感染各个阶段的猪群,影响猪群的生长速度。

肺炎支原体可导致猪群持续性干咳、可使肺尖叶、心叶发生实变。这新信息对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特异性不强。

在美国,有40%的生长育肥猪场呈支原体阳性(NAHMS,2006),有81%的保育猪免疫肺炎支原体疫苗(NAHMS,2006)。而且大部分种猪公司所提供的后备母猪呈肺炎支原体阴性。故需要对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状态进行监测(IDEXX)。

支原体分离非常困难,不适于实验室诊断。目前实验室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有特征性病变),ELISA 血清学监测与PCR分子生物学检测为主。

演讲者同时对鼻腔拭子、喉部拭子、气管内拭子三种样品进行PCR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喉部拭子的敏感性最高,最适宜于采样与PCR检测。

笔者:因肺炎支原体的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属于经济损耗性疾病的范畴。目前我国阴性场相对较少,故使用ELISA进行血清学监测与PCR进行样品检测的猪场较少。多依靠临床症状与剖检肺部病变做出初步诊断,同时结合药物治疗效果(泰乐菌素、泰妙菌素、林克霉素等)来回馈诊断的正确与否。

3.3 生物安全——来自丹麦、美国等国家的经验

丹麦作为一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有4000多个猪场,年出栏肥猪3000万头,85%的肉品供应国际市场。目前仅有7种猪传染性疾病,有75%的猪群达到了无特定病原体SPF状态。为维持全国猪群的健康状态,丹麦执行了严格而主动的生物安全制度。比如:运猪车辆的消毒、隔离、空气过滤、利用GPS跟踪定位运猪车辆,根据运猪车所行驶的路径决定隔离时间长短等。

美国Pipestone的专家告诉我们:不但应有好的生物安全制度,关键是应不断对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程度进行审查,确保落实。

3.4 抗生素的合理化使用—Lisa Tokach

抗生素在改善猪群健康与动物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养猪生产者,在选择抗生素时应综合考虑其效用、使用成本及抗生素的药物残留风险等因素做出明智的选择,而非单纯的听从药物供应商的建议。

因仔猪个体较小,在抗生素治疗时,药物成本与残留不是最大的担忧,但抗生素使用的必要性(特别群体注射给药)及其对所针对疾病的有效性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若发病率较低,且员工的临床观察能力较强时,建议以个体治疗为主。

随着猪体重的增加,如50公斤左右的猪,抗生素的使用成本与注射给药的劳动力投入会大幅增加,药物残留的担忧较少。故在做出决定时,应综合考虑投入成本、劳动力、药物的有效性等因素。当发病率低时,依然以个体治疗为主。

临上市的猪及母猪群给药要特别考虑药物残留可能所带来的风险。

3.5 通过生产管理实现猪群健康与效益最大化—Bob Thaler and Gordon Spronk

3.5.1 母猪群的管理

妊娠期的背膘管理非常重要,应使临产母猪的背膘达到18-20mm。而母猪在妊娠期的采食量会反向作用于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因此,为了哺乳期母猪达到最大采食量,分泌更多的奶水,减少体失重,需要严格限制妊娠母猪的采食量。据Howdshell的研究表明:在夏天,哺乳于上午6点至中午的采食量占全天采食量的39.12%,午夜至第二天上午6点的采食量占全天采食量的23.94%。故应加强夜间与清晨的补料工作,正确设置通风口(满足最大通风量的需要),保证足够的通风量(34m3/小时-510m3/小时之间),此外在夏天时,应考虑使用湿帘降温。

工人的技能与工作态度对人工授精母猪的繁殖效率影响很大。加强精液保管,稀释后的精液应保存于17℃的黑暗环境下,并每天轻轻翻滚两次,保证精子能够与稀释液充分接触。虽然稀释液可以让精子的活力保持长达7天甚至10天以上的时间,但是储存48-72小时以后,妊娠率(89.5%降至57.7%%{120小时})与卵子的受精率(83.8%降至40.5%{120小时})会大幅下降。

后备母猪的首次配种日龄对母猪的淘汰率与每头仔猪的生产成本影响很大,32-33周龄是较好的首配时间。

3.5.2 断奶后的1-2周的管理至关重要

断奶后第一周的生长表现对后期的生长速度影响很大,特别是第一周水、料的供应至关重要。大约85%的断奶仔猪需要花费35个小时才能找到饮水嘴,而90%的断奶仔猪需要耗费30个小时才能找到料槽。故对断奶仔猪进行早期喂养与补水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在垫子上撒少许饲料,以便诱食。可使用1份饲料与3份水混合成稀粥,饲喂小猪,每天4次,每次的量应在1小时内吃完,连续补稀粥7天。

3.5.4 3周龄至21周龄的管理

每天要确认料槽是否调整正确,饮水是否正常,环境是否舒适并建立温度变化曲线,最后逐个巡栏,及时发现病猪,做好标记并进行个体治疗。此阶段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消耗多,饲料转化率至关重要。应重点关注料槽调整,是否不间断供料,饲料颗粒的细度等因素,提供新鲜的饮水,舒适的环境条件,以取得最佳的饲料转化效率。

3.5.5 21周龄至上市的管理

关注市场行情,把握最佳上市时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相关动物: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