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浏览:112

目前我国饲养的母猪生产性能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比如丹麦与比利时的母猪每年每头可提供仔猪30头;加拿大的母猪每年提供仔猪26头;荷兰的母猪每年提供仔猪27.3头;法国的母猪每年提供仔猪28头~30头;而我国饲养的母猪每头每年提供16.5头。由于母猪生产性能不高,严重地影响到我国养猪生产的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如何提高我国母猪的生产性能?据笔者个人十几年的养猪体会,应该采取以下的主要技术措施。就此问题谈点意见,仅供猪场同仁参考。

1主要技术措施

1.1后备种母猪的培育

1.1.1后备种母猪的选择要求

后备种母猪要体型良好,身体结实,被毛有光泽,四肢发育均匀,粗壮有力,肢蹄结构良好;乳房发育正常,乳头在7对以上,没有瞎乳头和火山乳头;母性好,抗逆性好,抗应激能力强,耐粗性好;生产性能好,产仔率高;生长速度快,酮体品质优等。

1.1.2隔离检疫

引进后备母猪或自产留用后备种母猪,要在“全进全出”的猪舍内隔离饲养,检疫观察1个月,做血清学检查,证实不带病原(无隐性感染者),并补注疫苗与驱虫后转入后备种猪舍进行培育饲养。在后备种猪的培育过程中仍然要坚持选优淘劣。

1.1.3后备种母猪的饲养管理

1.1.3.1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猪舍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良好、冬暖夏凉;温度保持在18℃~20℃为宜,每天保持光照10个小时左右;饲养密度适中,每天能运动30分钟。

1.1.3.2保证充足的饮水

水质要符合NY5027的要求,饮水设备每月清洗消毒1次。饮水对猪只的饲料转化利用、日增重和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复合有机酸化剂,可降低细菌的繁殖速度、改善水质、防止腐败、改善肠道环境、增加采食量、促进肠道营养的消化吸收、降低腹泻的发病率。

1.1.3.3饲喂优质的全价环保饲料

(1)饲喂方法

饲喂后备母猪专用饲料,不准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及育肥猪的饲料。90千克至180千克之前采用自由采食,每日每头饲喂2.5千克,每日喂3次。180日龄后限制采食,每日喂2次,日喂量为每日每头2.2千克。第一次发情前2周要增加优质饲料,日喂量可增至每日每头饲喂3千克~3.5千克,配种后恢复到每日每头饲喂2.5千克。使用全价蛋白质和氨基酸平衡饲料,完全可以保证其营养的需要。营养水平不要过高,过高会使母猪过肥,影响排卵、发情周期不正常、妊娠率下降;营养水平过低则会使后备母猪发育受阻、发情期推迟、繁殖能力下降。

(2)添加微生态制剂

在后备母猪整个培育期,均可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如复合型微生态制剂肽乐健、康乐健、替抗素等,每400克拌料1吨或兑水2吨,连续饲喂或饮水即可。这样能有效的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猪体对饲料的利用率与营养成分的吸收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力与抗病力,减少各种有害气体的排出量,优化养猪的生态环境。

(3)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目前我国饲料原料与成品被霉菌污染较严重,为防万一,建议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型脱霉剂进行饲喂较为安全。可使用梅源清(含有酵母细胞壁、枯草芽孢杆菌、复合益生菌、转移因子等),具有吸附毒素、降解毒素、中和毒素,调节胃肠道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排除毒素;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修复被毒素损伤的肠道;降低应激与免疫抑制,提高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之功能。每100克本品可拌料1吨,或者兑水2吨,连续饲喂或饮水。可长期使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4)饲料中严禁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等,抗生素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

1.1.4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后备种母猪发情配种前40天接种细小病毒活疫苗1次,12天后2次免疫;产第一胎仔猪后15天加强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注1头份。经3次免疫后可不再接种细小病毒疫苗,可获得终生免疫。

后备种母猪发情配种前15天,每头肌注ST猪瘟传代细胞疫苗或猪瘟脾淋疫苗(兔源)2头份,加强免疫1次;配种前10天,每头肌注O型口蹄疫缅甸98谱系全病毒灭活疫苗2头份,此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配种前6天,每头肌注猪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2头份,加强免疫1次,此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猪乙型脑炎疫苗,每年4月份接种1次,每头肌注2毫升;母猪产仔前40天与25天各肌注1次猪病毒性腹泻三联活疫苗,每头2头份。其他疫苗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接种,依情处理。妊娠期间不要接种蓝耳病弱毒活疫苗。

接种疫苗时,可配合使用免疫增强剂如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4或者MHC-Ⅱ类分子等,每次每头1毫升,可与弱病毒活疫苗混合使用,与灭活疫苗则要分别肌注。免疫增强剂能快速提呈抗原,使抗体产生快,抗体均匀度好,抗体持续时间延长,降低免疫抑制与免疫耐受的发生,降低疫苗接种引发的应激反应,有效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1.1.5驱虫

后备种母猪发情配种前20天驱虫1次,用伊维菌素,每公斤体重0.3毫克,皮下注射1次即可;“通灭”或“全灭”,每33公斤体重1毫升,肌注1次即可。

1.1.6保健预防

后备种母猪发情配种前10天,可选用中药制剂和细胞因子制剂通过饮水添加进行保健预防5天~7天,以清除母猪体内可能存在的隐性感染的病原,净化群体,提高猪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有利于母猪发情,提高受精率与胎儿着床。同时又不影响疫苗的免疫。

保健预防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电解质多维500克,奇健(黄芪多糖粉)500克,转移肽(转移因子)600克,溶菌酶400克,兑水1吨,连续饮用7天,(多用于春夏季节)。

方案2:双黄连粉800克,倍康肽(白细胞介素-4)600克,电解质多维500克,抗菌肽400克,兑水1吨,连续饮用7天(多用于秋冬季节)。

方案3:电解质多维500克,英特富(黄芪多糖粉、细胞因子、翻译抑制蛋白)800克,水援(MHC-Ⅱ类分子)500克,兑水1吨,连续饮用7天(四季均可使用)。

1.1.7配种

1.1.7.1诱情与发情

后备种母猪日龄达到220天~230天(7月龄~8月龄),体重在120千克~130千克左右可以进行初配。青年母猪在170日龄~190日龄时应开始诱导发情,方法是让母猪与成年公种猪每天接触20分钟。每天早上与晚上要查情1次,如发现母猪竖耳、弓背、瞪眼、摇尾巴、颤抖、阴门红肿并排出粘液,接受压背试验等,即视为发情。

1.1.7.2适时配种

母猪的发情周期为18天~24天,平均为21天。发情后在24小时~56小时内排卵,卵子在输卵管内能存活8小时~12小时;精子在子宫内可保持活力24小时。发情的第1个发情期不要配种,应在第2个或第3个发情期时进行配种。配种时最好使用2头健康的种公猪分别配种2次~3次,母猪第2个发情期发情后,于12小时~24小时进行第1次配种,在第1次配种后8小时~12小时内再进行第2次配种,每次配种持续10分钟~20分钟。配种时要保持安静,配种后要赶猪走动,但不要让猪只弓背或躺下,以免精液倒流。配种后21天若不再发情,可初步认定已经受胎。

1.2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配种后要转入妊娠舍饲养,注意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

1.2.1母猪妊娠后3周要保持安静,不要有任何形式的干扰和应激

1.2.2提供优良的饲养环境

妊娠母猪最好是单栏饲养,猪舍要冬暖夏凉,温度保持在16℃~20℃为宜,清洁卫生,干净干燥,通风良好,光照充足。

1.2.3给予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卫生的饮水,在饮水中可适量的添加复合有机酸化剂,有利于保护猪只胃肠道的健康,改善消化机能,降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1.2.4饲喂

1.2.4.1饲喂方法

妊娠母猪一定要饲喂妊娠母猪料,采取前低后高的营养水平。配种后前3天,每头每天饲喂1.6千克~1.8千克;配种后第4天至妊娠28天,日喂量为每头2.0千克~2.5千克;妊娠29天~84天,日喂量可增至每头3.5千克,但不过度的饲喂高能量与高蛋白的哺乳母猪料;妊娠85天~110天,每头每天饲喂3千克;妊娠110天后至分娩,日喂量立减为每头1.8千克。

1.2.4.2饲料中不准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及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也不准添加巴豆、水银、砒霜、雄黄、马钱子、班螯、川乌、芒硝、芦荟、红花等中药制剂,也不准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上述这些因素均会严重影响母猪的免疫力与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造成流产与早产等。

1.2.4.3饲料中可添加微生态制剂

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母猪宝(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细胞因子),每100克本品拌料200千克,可连续饲喂,不仅能有效的改善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保持肠道菌群平衡,提高免疫力,改善饲养环境,还能预防母猪妊娠后期的便秘及其他疾病的发生。还有微生态制剂初元、康元、肽乐健、替抗素、唯泰C231、金唯肽C231(母猪专用)等,每400克本品拌料1吨或兑水2吨,连续饲喂或饮用即可。

1.2.5驱虫

妊娠母猪分娩前2周驱虫1次,方法同前面所述。

1.2.6保健预防

妊娠母猪产前、产后各7天,可选择中药制剂与细胞因子制剂联合进行保健预防14天。可有效预防难产、胎衣不下、无乳综合征、便秘以及“三炎症”即子宫内膜炎、阴道炎与乳房炎的发生。

保健预防方案如下:

方案1:黄芪多糖粉1000克,干扰肽(干扰素)800克,转移肽(转移因子)600克,溶酶菌4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4天。

方案2:鱼腥草粉1000克,排疫肽(口服五种高免疫球蛋白)400克,抗菌肽4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4天。

方案3:清开灵粉1200克,水援(MHC-Ⅱ类分子)6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4天。

1.3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1.3.1母猪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1.3.1.1产房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舍内、产房、栏圈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冲洗,反复消毒3次,空舍3天后再进入母猪待产;舍内的门窗、保温箱、饮水器、料槽、栏杆等都要修理好,保证使用。

1.3.1.2准备好高锰酸钾、碘酊、干净毛巾或纱布、手套、照明灯、剪牙与断尾器械、注射用具、剪刀、镊子、塑料盒、消毒液、工具、拖布等。这些物品进入产房前一定要消毒后才能放入产房内备用。

1.3.1.3母猪提前2天~3天进入产房待产,上产床之前要用35℃的温水将母猪全身冲洗干净后并带猪喷雾消毒1次,然后进产房待产。

1.3.1.4产房要保持清洁卫生,干净干燥,通风良好,冬暖夏凉,温度保持在18℃~22℃为好。

1.3.2分娩

1.3.2.1母猪分娩时间为30分钟至6小时,平均为2.5小时,平均出生间隔在15分钟~20分钟。产仔时间超过45分钟时说明母猪分娩不正常,应实施人工助产,否则注射催产素,促其分娩。

1.3.2.2母猪分娩前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房及外阴部;仔猪出生后先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或纱布将仔猪口鼻中的粘液擦去,使仔猪尽快用肺呼吸空气,然后再擦干全身;将仔猪躺卧,把脐带中的血反复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在距仔猪腹部约5厘米~6厘米处剪断脐带,断面用5%碘酊消毒。然后将仔猪放入保温箱中(28℃~32℃),待10分钟,让其适应一下外界环境与温度,再固定乳头尽快吃上初乳。

1.3.3饲喂

母猪分娩后6小时~8小时最好喂稀料,产后2天~3天逐渐加料,产后5天~7天改为湿拌料,每日喂3次。哺乳母猪的采食量=(2.5千克~3.5千克)+0.025×哺乳仔猪数。要给母猪饲喂标准的哺乳母猪料,可增添蛋白质和优质的青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如母猪宝、康元、初元、替抗素等。总之要保证饲喂全价平衡日粮,使母猪产后尽快康复并供给仔猪的充足奶水。母猪哺乳期如果营养供给不足,特别是能量供给不足,会使母猪储备消耗过大,造成母猪连续性生产能力下降,产仔数减少。

1.3.4供给母猪标准的清洁卫生的安全饮水

可在饮水中添加复合酸化剂。每头母猪每天需要水量为5千克~10千克,其分泌的乳汁中含水量为80%左右。饮水不足,影响排乳量。

1.3.5护理好母乳的乳房

母猪产仔后可用40℃温水泡毛巾擦洗按摩乳房每次5分钟,连续数天,可有效的提高泌乳量。防止乳头受伤,以免影响仔猪吮乳。

1.3.6让母猪进行运动

母猪产后5天,如天气暖和,阳光充足,可到户外活动,每天20分钟。半个月后母猪可自由活动,多晒太阳,以增强抗病力,恢复体况快,也利于仔猪健康成长,提高其成活率。

1.3.7免疫预防

经产母猪每年4月份接种1次乙型脑炎弱毒活疫苗,每头肌注2毫升,保护期为9个月;口蹄疫疫苗每4个月接种1次,一年免疫3次,用O型口蹄疫缅甸98毒株生产的灭活疫苗,每头每次肌注2毫升;也可使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新猪毒谱系加缅甸98谱系)免疫,效果尚佳;伪狂犬病双基因缺失活疫苗,每4个月接种1次,可以普免,每次每头肌注2毫升;母猪产仔后,与仔猪断奶时同时接种猪瘟疫苗,用ST传代猪瘟细胞苗或猪瘟脾淋苗,母猪每次每头肌注2毫升;仔猪每头肌注1毫升。

1.3.8断奶

笔者认为仔猪断奶的年龄以25日龄左右断奶为好,对母猪的生产繁殖与仔猪健康和成活率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

2提示

围绕这个中心,要坚持“管重于养,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控”的方针,结合猪场的生产实际,采取科学实用的综合技术措施,全方位的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并形成制度,就一定能达到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提升经济效益的目标。

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到配种妊娠,再到产仔哺乳各个饲养环节,一定要根据其不同的阶段对营养的需要合理饲喂全价优质的饲料,在饲料中不要乱添抗生素、兴奋剂、镇静剂及激素类药物,但可以在饲料中适当的添加微生态制剂,复合酸化制剂及酶制剂等。


相关动物:猪,母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