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吻鮠人工繁殖、培苗及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亲鱼选择
选用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乃是人工繁殖成功与否之关键。该鱼性成熟年龄一般为4龄,通常选择体重在2.5kg以上的个体作为亲鱼。成熟较理想的雌鱼生殖突较短,仅0.5cm左右,生 殖孔宽而圆,色泽红润,腹部膨大,仰腹可见明显的卵巢轮廓,手感松软而略有弹性。雄鱼 应选择生殖突尖而长,约1cm,虽通常不易挤出精液,但只要其末端呈鲜红色就可选用。采用人工受精法时雌雄比例为5∶1,采用自然受精方法时则为1∶1或2∶3。
2.催产
催产多采用LRH-A和鲤鱼脑下垂体(PG)。单独或混合使用均可,尤以混合使用效果更佳。注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一针注射及两针注射,注射方法及剂量的选择可根据亲鱼的成熟情 况、水温的高低及个人的习惯而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雌鱼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LRH-A 30~50μg、鲤鱼垂体0.5~1.5个,雄鱼减半。若对雌鱼采用两针注射,则第一针为总剂 量 的1/5~1/4,余量第二针注射。雄鱼在雌鱼注射第二针时注射全量。两针之间的时间间距为 10~12h。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或背部。最适水温为23~25℃。一般效应时间为19~22h。
3.授精与孵化
自然产卵、自然受精虽可获得鱼苗,但由于其效果较差,不适应规模化生产及效益,故较少 采用。规模化生产多采用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的方法,其主要缺点在于需要杀雄鱼取精。
长吻鮠的怀卵量较少,体重3~6kg的个体,绝对怀 卵量仅1.7万~10.8万粒,初次成熟的个 体的怀卵量只有数千粒,该鱼精巢呈扁带状多树枝状分叉,不易于挤压法获得精液。
长吻鮠在成熟较好的情况下,催产后达到效应时间 ,其卵子较易挤出、挤空。而雄鱼须剖腹取出精巢放入碾钵内,用手术剪将其剪碎后加生理盐水与卵混合,用鸡毛搅拌使精、卵充分 混匀受精。长吻鮠卵为粘性卵,成熟的卵遇水会产 生很强的粘性,卵膜吸水膨胀,卵径可达2.5mm~3.0mm。受精卵的强粘性能保持到鱼苗 出膜,未受精卵、过熟卵和未成熟卵几小时 后就会变白,同时失去粘性。受精卵粘附在产卵孵化巢上以后,置于微流水中。孵化用水要 求溶氧在7mg/L以上,水温22~25℃。pH值在8左右,氨氮控制在0.03mg/L以下,15h后测定 受精率。胚体扭动时期应及时剔除死卵。最适孵化水温为24~26℃,低于20℃或高于28℃不 利于孵化。长吻鮠胚胎发育有两个敏感期,即原肠 期和脱膜前期,故在该期时应充分注意水质、溶氧、流速及水温等因子的控制。
仔鱼脱膜后需6~7d才能作水花出售或下暂养培苗池(最好用小网箱)暂养培育。
二、鱼苗、鱼种培育
孵出后4~5d,鱼苗口缘已具颌齿,能吃蛋黄、水蚤及碎鱼肉末。待卵黄囊行将消失、仔鱼能自由游泳和主动摄食,且鱼体呈灰黑色时,此乃真正的水花鱼苗。在暂养培苗池暂养 期间,主要做到三个“保持”:保持大流量、小流速的水体交换情况;保持水质清新、水温状况稳定;保持鱼苗不堆积,从第4d开始投喂熟蛋黄。
1.鱼苗培育
(1)培苗池
培苗池最好是十几至四十几平方米、水深1.0~1.5m的水泥池,角位为圆角,底面稍有坡度,便于排水,当然池再大或小些也可用于培苗,但不利于规模化生产和工人操作。池深一边的 底部设排水阀(可根据需要调节水位),进水阀设于另一端池面以上(引入的水需经筛网过滤) 。鱼苗培育的用水量不大,但要求水源洁净无污染,通常用水库、溪河、湖泊等地表水为好 ,如用自来水、深井水,则须彻底暴气后方可使用。最好配备增氧设备,鱼塘肥水不宜作培苗水源。
(2)放养密度
好的培苗池培苗密度可达800尾/平方米(约1cm苗),一般培苗池培苗密度约100~400尾/。
(3)培苗管理
刚下池的水花鱼苗可投喂用纱布过滤的熟蛋黄浆,每万尾鱼苗用蛋黄1~2个,也可投喂用40目筛布过滤而得到的细小水蚤。一个40平方米的培育池应一次性投喂水蚤约1.3kg,以后根据鱼苗食用的具体情况适当补充,随着鱼苗的生长,可吃大一些的水蚤,从第7d起,可吃一些水蚯蚓(红虫),而且水蚤也不需经过滤。2cm的鱼苗可以只喂水蚤。
刚下池时,水宜浅不宜深,一般以40cm为宜,鱼苗1.5cm时,水可加深到60cm~80cm,鱼苗 2.5cm~3.0cm时,水深可加到1m。培苗期间应注意及时换水。一次性换水量不宜超过原池水的2/3。培苗水质要求:溶氧在5mg/L以上,pH值为7.0~8.5,硬度约为8(德国度),氨氮在0.03mg/L左右。
由于长吻鮠十分怕光,故池水透明度不宜太大,可采取一些遮光措施,如遮光棚等(多在深 水端)。由于不存在弱肉强食的现象,故不需进行多级分筛,加之长吻鮠鱼苗价格较贵,鱼苗阶段不宜采用肥水下塘的粗养法。条件适宜,15d左右就能培育到3.3cm长。然后换池拉 疏培育到5cm左右,再下大塘进行成鱼养殖。
(4)注意事项
放苗前应先试水,即在放苗前打一桶底层水,放入几尾长吻鮠 鱼苗,观察2h左右(有时需半天),若无异常方可放苗入池。
注意鱼苗运输所带之水应与池水水温一致,温差不能超过2℃。
鱼苗下池前应用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
尽可能傍晚时分放苗,第二天上午加盖遮阴,可避免鱼苗患气泡病。
放苗前应喂饱,做到饱食下池。
放苗操作时应小心轻放,双脚滑行,避免踩死鱼苗。
2.鱼种培育
(1)转食驯化
鱼苗阶段主要摄食活饵料,5cm后需转食配合饲料或冰鲜鱼。
转食驯化宜在水泥池中进行,转食之后则宜在1亩(1/15公顷)以上的土池中进行。
转食驯化池中5cm规格的鱼苗密度约100尾/。放入1~2d后就可投喂转食用的人工配合饲料 ,先采取跟踪投喂方法,再逐步过渡到定点投喂,最好设饵料台。
(2)转食饲料
可用鱼粉、面粉加诱食剂配制而成,粗蛋白含量应达55%左右。诱食剂也可用绞烂的杂鱼肉 糜、蚯蚓或鸡蛋等。用量是每500g干饲料加诱食剂100g~150g。用鳗料转食效果也很好,也 可用绞碎的冰鲜与鳗料混合投喂。日投饵4次左右,投饵量为鱼种重的15%。约经8d的转食驯 养,可逐日降低诱食剂的用量,再经3d可投不加诱食剂的饲料。
(3)饲养管理
饲料应适口新鲜,不能霉变。傍晚可投多些(长吻鮠 喜夜食),每隔一个月用土霉素或氯霉素 混入饲料喂鱼,预防肠炎和出血病。
注意水质,勤排污,饲料台要经常晒。每个月要用生石灰泼洒一次(30ppm)。
长吻鮠喜底层活动,如发现水中层有大量鱼群,且 头朝上、嘴巴不停地张合着,即是暗浮头,应立即采取增氧等措施。
三、成鱼养殖
目前最成功的养殖方式是微流水池塘单养。
1.鱼塘条件
1~5亩、水深1.3~2.0m、泥底较理想。进排水方便、水质好,配备增氧机或有微流水。
2.鱼种放养
密度:5cm鱼苗每亩放2500尾,或每亩放尾重约45g鱼种1100尾,或尾重250~400g的二龄鱼 种400~500尾,另搭配200g的鲢50~100尾、鳙25~50尾,肉食性鱼。
3.饲料投喂
可用配合饲料、冰鲜鱼或两者混合使用,蛋白质要求40%~42%,能量蛋白比为103左右,氨 基酸指数在36.3~40.8之间,也可用鳗料,只是价格较贵。
4.饲养管理
长吻鮠幼鱼摄食与生长最适温度为25℃,适宜温度区为20~30℃,起始温度为15℃。水温10 ℃时基本不摄食,水温高于30℃饲料转换率明显下降。有鉴于此,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减饲料 的投喂量,保持好的水质。长吻鮠的耗氧率几乎比 家鱼高一倍,特别不耐低氧,一旦发现鱼 体变色、眼珠无光的个体,通常很难救活。日投饲量约为鱼体重的1.5%~3%,根据池塘大 小设置鱼台数量,通常一亩左右的鱼塘设6个饵料台。成鱼阶段的病害主要是肠炎病和锚头蚤等寄生虫病。
四、病害防治
1.出血病
病因:初步研究系细菌引起。
病征:鳍基和鱼腹发红充血,部分病鱼在水中不停地旋转或狂窜,不久即死亡。
预防方法:目前没什么特效方法治疗。可用下述方法预防。一是每隔15d用40ppm的生石灰水 全池泼洒;二是调控水温,使水温低于30℃;三是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泼洒,同时用氯霉素混合饲料喂鱼。
2.小瓜虫病
病因:多子小瓜虫寄生在鳃、鳍及体表。
发病季节:初冬、春末。
病征:体表、鳍条或鳃部有许多肉眼可见的白色小点状囊泡,故又称“白点病”。病情严重 时,体表像盖着一层白色薄膜,病鱼游动迟缓,漂浮水面。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福尔马林或2ppm~5ppm亚甲基蓝和0.1ppm硝酸亚汞全池泼洒消毒,并用0.7ppm硝酸亚汞浸泡病鱼18~20min,隔天再泡一次,转池饲养,效果显著,
注意:长吻鮠对硝酸亚汞极为敏感,故浸泡时间要准确。此病不能用硫酸铜或食盐治疗。
3.烂鳃病
病因:柱状曲绕杆菌。一般由水质老化、底层水发臭、池底淤泥太多等原因引起。
发病季节:4~10月。
病征: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吃食,鳃丝腐烂,带泥,多黄色黏液。死鱼的鳃盖和嘴巴都张开,鳃丝发白,末端软骨外露。
防治方法:此病对鱼种、成鱼亲鱼的危害较大。一是改善环境清除池底淤泥,多用生石灰消毒清塘;二是注排水应先排后灌;三是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或用2%的食盐水浸洗病鱼10 min,也可用呋喃西林浸洗病鱼至难以忍受时。也可口服红霉素25~100mg/kg*d,连续4~5 d。
4.盘钩虫病
病因:病原体是盘钩虫。
病征:鱼苗、亲鱼均可患此病,鱼体消瘦,影响性腺发育。
防治方法:用0.2~0.4ppm的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或0.7ppm的药液浸洗病鱼1~2次 。
5.肠炎病
病因: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
发病季节:4~10月。
病征:腹部膨大呈红斑,肛门红肿,轻压有黄色或红色黏液流出,肠管充血发炎呈鲜红或紫红色。
防治方法:用1ppm漂白粉(含30%有效氯)全池泼洒。
口服大蒜头(捣烂)每1kg饵料50g/d,连续3天。磺胺胍或土霉素,第一天每5g/50kg,第二 天开始减半,连续6天为一个疗程。
6.车轮虫、斜管虫并发症
病因:车轮虫、小车轮虫或鲤斜管虫寄生鱼鳃及体表。
病征:体表及鳃黏液增多,成群在池边狂游。有时头部微红,吻圈呈灰白色。体消瘦,漂浮水面或侧卧靠近池边。
防治方法:用0.4ppm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用8ppm的硫酸铜溶液浸 洗病鱼20min,也可用0.2%的福尔马林浸洗2min。
7.水霉病
病因:在捕捞、放养时操作不慎擦伤鱼体,水霉菌侵入伤口。
病征:水霉菌迅速蔓延、呈棉絮状的菌丝黏附在鱼体体表。
防治方法: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病鱼3~5min。或7ppm孔雀石绿浸洗3~5min,也可用0.04% 的食盐和0.04%的小苏打合剂浸洗。全池消毒可用上述合剂全池泼洒,或用0.2ppm孔雀石 绿全池泼洒。
8.锚头蚤病
病因:锚头蚤寄生在鱼口腔、体表等部位,吸取鱼体营养。
发病季节:4~10月。
病征:锚头蚤的寄生使寄生部位发炎红肿,组织坏死。病鱼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
防治方法:用10~30ppm高锰酸钾浸洗30~60min,严重时用1ppm的晶体敌百虫浸洗鱼体,2 次即可治愈。全池泼洒0.5ppm晶体敌百虫。
五、安全运输
1.鱼苗、鱼种运输
运载工具:多用双层鱼苗袋充氧,但塑料桶等也可。
装运密度:每袋可装7日龄水花鱼苗5000尾(气温28℃) ,或3cm鱼苗400尾、或5cm鱼苗200尾,通 常可保证10h的安全运输,成活率90%以上。超过5cm的鱼苗不宜用鱼苗袋长途运输,因鱼鳍 棘较坚硬,能将袋刺破。此时应改用无毒塑料桶运输。
2.成鱼运输
应采用无毒塑料桶或鱼篓等不易破损的容器充氧运输。
长途运输(300km以上)用鱼桶或鱼篓内内衬塑料袋,每水体可装成鱼50kg左右,10h成活率 90%以上。
短途运输可用敞口帆布桶或塑料桶充氧方法。
空运多用塑料桶,容积为50kg水的桶可充氧运输500~750g/尾的成鱼2~4尾。
若有条件,采用活鱼车运输也较为理想。
3.注意事项
长吻鮠耗氧较家鱼高得多,所以运输时要充分注意 其氧气之需要。
操作过程要轻柔、快捷,尽量减少刺激,不要损伤鱼体。
装运前应囤养(吊池)3~4h,让鱼排尽粪便及许多粘液,使运鱼容器内的水体保持清爽。
运鱼之水应清新,可加少量青毒素片,尽量选择早、晚或凉爽的天气运输。视温度、天气等 情况确定装鱼量,夏天水温高时可适当加冰降温运输。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