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蛋孵化条件控制

浏览:4

捜牧资讯,1 温度控制

孵化初期,胚胎物喷代谢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调节能力,故需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胚胎物质代谢逐渐加强,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加上本身新陈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体热,此时孵化温度还应稍低,以利于散热。因此,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孵化温度偏高则胚胎发育快,雏鸡提前出壳;温度偏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晚而拖延。

据试验,37.8℃孵化21天出雏,孵化率最高;38.5℃仅20天就出雏;39.5℃只需19天,且雏鸡体重轻,孵化率低;35.5℃要延迟到24天出壳,且大多数胚胎死于壳内孵化过程中。

应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人孵方式和孵化方法进行正确施温。例如巷道式孵化器的分批入孵,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7.8℃,出雏器的温度为37.O~37.5℃。箱体式孵化器的整批入孵,采用变温孵化法,1~3天孵化温度38.0℃,4~12天为37.8℃,13~18天为37.6℃,19~21天为37.0℃,孵化室室温控制在22~26℃。这里说的温度均是指空气温度,但笔者所在孵化厂的孵化器具有测量蛋壳温度的功能,因此是将胚胎温度设定在37.8℃,通过监控蛋壳温度来设定孵化器内部环境的空气温度,从而保障胚胎发育有良好的温度环境。

2 湿度控制

湿度具有导热作用,在孵化初期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孵化后期有利于胚胎生理热的散发,适宜的湿度还有利于雏鸡破壳时,在足够湿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下,使蛋壳成分中的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便于雏鸡出壳。孵化室和出雏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5%,孵化器内保持50%~60%,出雏器内保持65%~75%,胚胎对湿变的适应范围较广,不如温度敏感,一般不会造成孵化率大幅下降,但湿度过高,会延长出壳时间,雏鸡体软腹大,绒毛粘连蛋黄液;湿度过低,提前出壳,雏鸡干瘪、瘦小,绒毛干燥、发焦,有时粘壳。湿度过高的控制措施是降低环控湿度设定值,加强通风;湿度低,则需要提高环控湿度设定值,但是不管加湿还是除湿都不能对环境温度产生过大影响。

3 通风控制

通风可以供给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促进胚胎散热通风的要求是保持新鲜的空气,氧气含量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O.5%,但不能因通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一般在孵化初期通风量可以小些,孵化中后期,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大,代谢加强,通风量应逐渐增强。尤其在即将破壳出雏的情况下,更应注意通风,避免孵化后期胚眙闷死在壳内。

笔者所在孵化厂采用的是co2传感器来控制孵化器和出雏器的通风,在孵化器的孵化前1-9天聚集co2含量,标准程序中最高设定是o.85%,从而促进胚眙发育过程中的血管的发育,之后将co2的浓度逐步拉至安全值o.3%以下,通风的控制完全是根据发育过程中co2的要求,而不是用来进行温度控制,因此减少了通风对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三 翻蛋

翻蛋可以避免胚眙与壳膜粘连,使胚胎各部位受热均匀,供应新鲜空气,有助于胚胎运动,保持胎位正常。翻蛋的要求是每隔1~2小时翻蛋1次,孵化14~18天可以停止翻蛋。长期不翻蛋或翻蛋不正常,会降低孵化率、胚胎粘在壳膜上,粘着部分出现畸形。翻蛋以水平位左右各45度为宜,并要防止翻蛋过程中的剧烈震动。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