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鱼仔鱼驯养和鱼种培育

浏览:37

生鱼仔鱼食性驯化和苗种培育是人工养殖生鱼中的一大技术难关。各地普遍反映“生鱼要苗容易,育种难”。苗种发花成活率最高不过50%—60%,一般为20%—30%,甚至更低。因此,提高生鱼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是目前生鱼养殖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关。

一、仔鱼的驯养

刚孵化的仔鱼,体质弱,活动能力差,浮于水面或侧卧于水草等附着物上,以自身卵黄为营养源。随着卵黄囊逐渐被吸收缩小,幼体发育不断完善,其活动能力增强,可自由游动,并开始主动摄食,行混合性营养,此时是生鱼苗种死亡的高峰期,务必精心驯养。其驯养方法如下:

1.适时喂食

当鱼苗孵出4—5天,卵黄囊消失,开始从外界摄食时,用浮游生物网捞取浮游动物,并经30—40目筛绢过滤(鱼苗孵出2—3天时不必过滤),以其滤液均匀泼洒在孵化池内,若食料不能满足其需要时,则可投喂熟蛋黄、酵母、鱼糜以及全价配合饲料(粉料)等作为补充饲料,让其吃饱吃好,以满足鱼苗的生长需要。

2.保持水质清新

鱼苗脱膜后,大量的卵膜和油状物漂浮在水体中或沉入水底,故应经常保持一定的微流水,以增水体溶氧,排除卵膜及油状物。

3.注意病害防治

生鱼苗期最易患水霉病,一般以1—2ppm亚甲基蓝或15—20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一次预防,日常换入的新水应在贮水池中先用25ppm生石灰或氯消毒剂处理,无药害后方可使用,并将池水培育成嫩绿色为好。鱼苗经8—10天的驯养,体长可达10—15毫米,体色转黄。随着鱼苗个体增大,密度增加,对饵料、溶解氧等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及时分池转入苗种培育。

二、鱼种培育

1.土池培育苗种

〈1〉鱼苗池要求 生鱼苗种培育池以土池为好,面积一般以0·2—0·4亩为宜,水深0·5—1·0米。鱼苗放苗前,要清池消毒;先排干池水晒底,再以每亩70公斤生石灰清塘(池水深为7—10厘米),并施足基肥培肥水质,并可施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让鱼苗下池后有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基础饵料。

〈2〉鱼苗放养 鱼苗投放前,先放20—30尾试水鱼以观察水体药性是否已消失。放苗时的水温差不能超过2℃,放养密度视饵料、养殖技术和培育规格而定,一般放养密度为6—7万尾,以后视鱼苗生长情况和培育时间逐步过筛分稀。也有一次放足4—5万尾/亩,直接培育成大规格鱼种。

〈3〉饲料投喂 驯养后的仔鱼,下池时,以浮游生物为食,随着鱼苗长大,摄食量增大,而池中的浮游动物逐渐减少,一方面通过继续施肥培育浮游生物,另一方面可增投喂豆浆、蛋黄、酵母以及全价配合饲料(粉料),经15—20天培育,当鱼苗体长达3厘米以上时,其食性开始转化,摄食量进一步增大,单靠浮游动物已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这时,可投鱼糜于食台上驯食,2—3天后加膨化鱼苗开口饲料拌鱼糜投喂,以后逐步增加饲料的比例,减少鱼糜用量,直至主要用膨化饲料(90%以上)投喂,一般3—5天即可完全驯化。

〈4〉培育管理

a.及时调解水质 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投饵,粪渣残饵最易败坏水质,因此,生鱼培育期间,视水质情况经常换水,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1/4,先排后灌。另外在鱼池中移植一些水浮莲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供鱼苗隐蔽。

b.及时分养 当鱼苗生长规格出现较大差异时,生鱼有大吃小的习性,尤其是食物缺乏时表现更为突出。因此,生鱼苗种培育要及时拉网、过筛、分养,同一池的鱼种力求大小一致,以免弱肉强食,影响鱼苗成活率。

c.防病防逃 日常注意进出水口栅栏,雨天防止漫池。拉网过筛难免损伤鱼体,鱼体一旦受伤,最易患水霉病,生产中常用0·1—0·2ppm的孔雀石绿防治。应注意预防车轮虫、斜管虫的侵袭。

2.网箱培育苗种

〈1〉网箱的制作和设置 网箱采用30—40目的软质尼龙网布缝制,规格5米×1·5米×1·2米,长方形,敞口式。网箱用木料或竹子作框架,网箱四角固定在框架上,高出水面30厘米,网底离地50厘米以上,以卵石作沉子,使网衣充分自由展开,并随水位自由升降。箱间行距4—5米,便于箱内外水体交换,网箱设置的水域要有一定的肥度,靠近进水口,离堤岸3米以上。

〈2〉鱼苗放养 投放的生鱼苗,必须为同一来源,同一批次,大小规格基本一致,一般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平方米。

〈3〉饵料投喂 经驯养的仔鱼投放网箱后,开始用鱼泥诱食,2—3天后加入幼鱼粉料拌和成团状投喂,以后逐渐增加幼鱼饲料量,减少鱼泥量,直至完全用幼鱼粉料。鱼苗经15—20天的饲养,体长一般可达2厘米以上,这时,可投喂膨化鱼苗开口料(拌少许冰鲜鱼浆),每天早、中、晚投喂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8%。

〈4〉饲养管理

a.保持箱内水质清新 鱼苗下箱后,每天清洗一次网箱,并移动位置,便于箱内外水体对流交换。同时,网箱内投放占水面1/5面积的水葫芦或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和供鱼苗隐蔽。

b.及时分箱 鱼苗在网箱内经15—25天的饲养,其个体大小出现差异,必须过筛分稀,以保持网箱内鱼苗规格大小一致。

c.日常管理 主要是勤洗网箱,并检查箱体是否破损,以防外逃。观察鱼苗吃食、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和防治鱼病。

3.鱼种培育期间注意事项

在苗种培育期间,要勤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若发现苗种绕池边游荡,表明池中饵料不足,应及时投喂。由于3周内鱼苗具有高度集群的习性,鱼苗聚集在一起,投饵时游弋于群体中心和体弱的鱼苗,获食机会相对较少,造成摄食情况良好的鱼苗全长可达3·5—3·8厘米,体弱的仅为2·3—2·7厘米,甚至会造成特别体弱的鱼苗因无法获得必要的营养饲料而死亡。因此,一要投喂充足的饲料,二要改进投饵方法,采取一天多次投喂,使鱼苗能摄食均匀,生长速度基本一致。

在培育的初期,轮虫、水蚤的欠缺,中、后期丝蚯蚓、小鱼、小虾的不足,都会使苗种摄食不均而造成长势不一,引发相互残杀。因此,当池塘天然饵料不足时,可在池塘水面上设置灯光引诱昆虫,供鱼苗食用;也可适当投喂水蚤、冰鲜鱼浆和幼鱼配合粉料。生鱼苗有集群的习性,若发现集群过大,应及时疏散,特别在天气闷热的夜间,如出现上述现象,应将鱼苗捞取后分散放到本育苗塘的其它地点。要注意水色的变化,尤其在高温季节里,若水质过肥,溶氧不足,易引起鱼苗浮头、泛塘,造成苗种大批死亡。因此,要根据苗种的生长情况,适时注入新水,逐步提高水位,调节水质,增加水体空间,调整苗种密度。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