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鸡的饲养成本,你算过吗?

浏览:10

有人按经济学原理分析说,假如以12亿只在产蛋鸡为供需平衡点,在此基础上,数量每增减5%,则价格反方向变化30%。但这当中有许多变数,不足为据。趁行情好顺势补栏是明智,在行情低迷时少补不补或者说贵在坚持也正确,但行情总是有起有落,审时度势以变应变,这只是经营之道,还不能说是管理到位。管理也不仅仅是鸡不得病又高产,还有个成本考量,就是对鸡场管理中的节约与浪费的权衡把握。这方面,应该是以不变应多变的。这方面的权衡把握坚持住,做好了,就能行情好时多赚,行情差时不赔,少赔。

大概有这几项:

一、雏鸡价格和雏鸡质量。通常,大型种禽企业的雏鸡质量稳定价格也高,但有不少的养殖场户并不认同,认为大场小场的鸡苗质量差不多,小场的鸡苗价格便宜也不难养;可是早期好养与否不是雏鸡质量的唯一。有业内专家指出,假设在一个养殖大县的养殖密集区有40万羽的蛋鸡存栏,这其中有8万羽日龄相同或是相近的雏鸡;这8万羽雏鸡的种鸡孵化来源会呈多元性;因为按照2.5枚种蛋孵出1只母雏算(产蛋率、种蛋合格率、受精率、孵化率均按全程平均值计算),就需要23.6万套种鸡1天的全部是合格的种蛋产出量来入孵。这样有20多万套在产母鸡的种鸡场,其规模配置应该是在产鸡、青年鸡、育雏鸡3批次60多万套,这在现实中是不多见的。那怎么办?只能是由几个或多个种鸡孵化场提供不同日龄,不同批次,不同收集贮存期,不同外购来源的种蛋来孵化供雏。这不仅使得雏鸡的母源抗体不一致,还会形成不同病原微生物的集聚,增大这一区域鸡群发病几率和病情隐患,有些疾病在育雏早期不发,可会在4周龄以后陆续发生,一旦发病其损失就不是雏鸡价格便宜所能抵消的了。所以,笔者认为,衡量进苗成本要从长计议,就算做不到每批雏鸡都是同批同日龄种蛋孵化的,也要从信誉好,种鸡日龄比较一致,管理比较严谨的大场进苗,这方面不搞节约。

二、育成鸡指标及后续影响。育成鸡的生产指标主要是体重均匀度和胫骨长。由于育成鸡体温调节功能逐渐完善,体况稳定,再加上免疫不如育雏期多,相对发病也少,人们容易忽略其管理细节;往往造成性成熟与体成熟不能同步。最常见的就是不能定时称重并及时调整笼位,有针对性的促进体重均匀度和胫骨发育,不能保证体重适龄达标或倚轻倚重,还有胫骨长度普遍不够。这方面投入不足的后续影响,主要是开产过迟或早产早衰,产蛋无高峰或高峰期短。据推算,育成鸡群中有15%以上不达标鸡,则高峰期会提早结束少1-3个月,按1个月计,平均每只鸡要少产3枚蛋,1万只鸡就会少产3万枚。这就是1760多公斤,按8.2元/公斤批发价计,等于少收入14470元,若按2.4:1的料蛋比算,也可以视为每万只鸡多耗料4220多公斤。

三、玉米、豆粕价格和质量。蛋鸡养殖的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70%-75%,按目前的饲养周期计算,1只蛋鸡的全程耗料要在55公斤左右。蛋鸡养殖场户大多自配料,购进的大宗原料就是玉米和豆粕。全价配合饲料的玉米用量在55%-65%,其成本占原料总成本的约50%。玉米价格每涨0.1元/公斤,全价料每吨成本增加60元,全程饲料成本增加3.3元/只鸡。这样一来,有的养殖场户就不得不设法降低购进玉米的成本,于是,价格低廉水分高杂质多的甚至有霉变的玉米就配入全价料,造成能量值不够,其后果要么是鸡多采食要么是鸡消化系统出毛病,总归是饲料转化率不高,料蛋比不合算,明着节约实则浪费。

为了降低饲料费用,业内不断有人提出以小麦替代玉米的方案设想并且已有实验,效果正有待确认完善。小麦替代玉米的优势在于,小麦不同批次、产地、贮存期长短之间的营养成分差异比玉米小,配方更容易掌握;而玉米不同批次、产地、贮存期的水分、能量值、粗蛋白等差异大,尤其是玉米生长期和收获季节容易遇到温度偏高雨水偏多,“站秆生霉”普遍,使得饲料配方失真,鸡群时不时处于营养应激状态,影响发育和产蛋。再有,小麦比玉米价格大约低200元/吨左右,用30%的小麦替代玉米每吨饲料可节约40元以上。而小麦因蛋白含量高,又可以减少4%-5%的豆粕用量,以目前豆粕4600元/吨计,每吨全价料可节约成本约60元。这样合计可降低成本约100元/吨。10万只产蛋鸡每月就可节约3600元左右。至于小麦应用中的缺陷不足,相信今后几年会有突破。

豆粕用量一般占蛋鸡饲料配方的18%-24%。目前市售豆粕价位依质量分几个等级,怎样使用才更经济划算呢?

有专家这样分析:以蛋白质含量与相应价位做比较,应该是以豆粕粗蛋白含量高、价位也高的为合理。豆粕价位高,但每吨价计算每公斤粗蛋白的价格低,这就合理。比如说,粗蛋白34%的豆粕2800元/吨,粗蛋白46%的豆粕2900元/吨,粗蛋白48%的豆粕2980元/吨。从吨价与粗蛋白含量看,含量越高,价格越贵,可是若按粗蛋白单位价格计算,则是越贵的豆粕粗蛋白价格越低,

例如:粗蛋白48%的豆粕,每吨2980元,每公斤粗蛋白是6.21元;粗蛋白46%的豆粕,每吨2900元,每公斤粗蛋白6.3元;粗蛋白44%的豆粕,每吨2800元,每公斤粗蛋白6.51元。这样,吨价越高,粗蛋白单位成本反而越低。据测算,越是高蛋白的豆粕,其有效能值、可利用氨基酸含量也越高于低蛋白含量的豆粕。

再如,47%粗蛋白的豆粕有效能值是2.53Mcal/kg;44%粗蛋白的豆粕有效能值是2.39Mcal/kg。此外,47%粗蛋白的豆粕所含多种氨基酸的含量、真消化率、可利用度均比44%粗蛋白豆粕所含各项要高;这就告诉我们,选择豆粕应是质量(去皮豆粕)第一,价格第二,因为从提高家禽营养水平以致生产水平计算,高质量才更划算。此外,未来应用酶制剂开发豆粕体外消化技术会使得豆粕的消化利用率更高。

由于豆粕原料价格高,有的养殖场自配料会用比例过高的棉籽粕来代替豆粕,甚至用20%~30%的未脱毒的棉籽饼。有的饲料厂也会因成本因素而超量用棉粕配制饲料;这样一来,成本是降低了,粗蛋白也够了,可是,每公斤饲料中含游离棉酚达200~300ppm,这是行业专家建议允许含量的10~15倍。这样的饲料饲喂的鸡,产蛋蛋黄呈棕褐色,蛋白呈微红色,煮熟后呈胶质状,不易破碎,切开蛋黄呈橡皮状波纹,被称为“橡皮蛋”。是不符合食用标准的。棉酚的蓄积中毒还会致消化道出血、机体免疫力降低等,是不划算的。

四、低产鸡的存在。有人做过测算,我国鸡蛋以年产2400万吨计,照现有的12亿只在产鸡算,那只鸡平均产蛋率应当是20公斤,可实际上,这样高的产蛋率在我国只有极少数高水平管理的鸡场才能实现。我国蛋鸡饲养平均产蛋率为17公斤左右,有相当部分养殖场户的产蛋率在15-16公斤间徘徊。这就意味着,2400万吨的鸡蛋产量靠12亿只鸡是完不成的,这至少需要14亿只在产蛋鸡都达到17公斤/只的产蛋目标;有人推算,我国蛋鸡整体中有大约15%的照常吃料不高产的低产鸡存在,由于料蛋比偏高,就存在着相当数量的饲料浪费。以存栏10万羽在产蛋鸡的鸡场计算,有1.5万羽低产鸡,就等于平均每鸡日采食多耗料20克,300天累计就是9万公斤全价料,按2.7元/公斤计就是24万多元。这是被吃掉的纯利润!所以,笔者的观点是,及时随时查找低产鸡,不要舍不得立即淘汰,不留“白吃饱”。

五、破蛋率和死淘率偏高。据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的统计,在鸡蛋生产过程中,我国每年因蛋壳质量不佳而不能形成合格商品蛋上市的比例占总产量的6%-10%之间,假设1只蛋鸡产300枚蛋,不合格的就是最低也要18枚,这样一来,拿不起的裂纹、薄皮、软壳、无壳蛋就是平均每鸡少产出1公斤合格商品蛋,少收入8.2元/只/全程。有人说,这部分裂薄软无蛋可以用来现场喂鸡,肥水不流外人田,哪有损失?殊不知,生鲜鸡蛋喂鸡其消化率是很低的,大部分都排泄了。我国蛋鸡饲养全程的死淘率超过10%,而国际平均率是3%-6%。比较起来,14亿只鸡每年要多死淘5千万至6千万只。按每鸡平均投入成本(育雏育成开产合计平均)20元计,年大约损失10亿至12亿元。这两项偏高率最直接原因是鸡群患病,所以有人说鸡病是最大的成本,不无道理。防病就是减灾,任重道远。

六、设备设施与管理细节。风机是能源消耗的第一大户,标准的1万只蛋鸡的鸡舍,每小时的换气量为12万立方米,需要2-4台5万立方米/时的风机,每台风机的耗电量是1.1千瓦,4台风机的耗电量是4.4千瓦/时。以每昼夜累积开启6小时计,共耗电26.4千瓦,一个月为792千瓦,一年为9504千瓦,仅此一项,按农电0.52元/度计,就是4752元。据测算,如果鸡舍密闭性好,百叶窗启闭灵活又严紧,侧风窗利用的好,就可节约20%的电能,那一年就是1900余千瓦。采用节能灯、选择好的风机,再加上鸡舍结构合理,操作得当,这笔电费的节省也是可观的。

料槽结构不合理或高度不当,冬季鸡舍温度偏低,一次添料过多,断喙不当,体重抽查不及时,都是日常所见又极易被忽略的细节,有所改进也是节约,如,采用铰链式喂料机可比人工饲喂减少5%的饲料浪费。

七、用药的结果。无病不用药,有病滥用药已经是养鸡业的常态。有人认为,鸡群无病时每月1-2次的用中药或中西合剂预防保健是浪费,因为每月花费0.05元/只,一年就是0.6元/只,还不能保证不发病;若管理的好加上运气好,果真发病了,用药也就是0.2-0.3元/只。饲养全程患病2-3次,也就0.6元/只左右,多者0.8-1元/只,何必每只还多花那六七毛钱呢?这是治重于防的惯性思维在作怪。事实上,管理的好加上运气好再加上预防的好,是可以做到全程不发较重的病的,因为鸡群机体的基础抵抗力始终完整。这不仅是药费的事,还有生产性能发挥的事呢,谁都知道,每次发病无论轻重会

或多或少影响生长发育或产蛋,这笔账值得往远处细算。

还有人认为预防也好,治疗也好,用原粉要比用制剂效果好还更划算,因为制剂不也是原粉做的吗?原粉纯度更高呀;用拌料粉剂比用口服液水剂既方便又便宜。可是细究起来,不是如此。比如,直接使用原粉需要按确切的喂料量或饮水量换算成每只鸡的使用量,需要知道该种药的折纯换算,不能按每吨加入多少克来换算,那往往不准,不是剂量不足就是超用。

原粉直接饮水或拌料很容易混合不均,混合不均则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导致中毒,特别是安全范围小的药物,如马杜拉霉素,其安全范围不到正常使用量的2倍,稍有不慎,便会导致中毒。

原粉经口服给药要经历消化道酸碱作用、微生物作用、消化酶的作用、食物成分的影响以及吸收后肝脏的分解,复合制剂因加入缓释剂增效剂保护剂可以充分发挥药效,适口性还更好,而原粉则不能,生物利用度较低,有些药物生物利用度甚至不到10%,有的原粉可以溶于水但口服不吸收如氨基糖甙类,某些头孢菌素类,口服吸收有限,只能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而不能用于治疗全身感染。

长期用原粉比用制剂更容易产生耐药性,使得病原微生物对某类药物持续广泛的不敏感,导致病原耐药总是紧跟甚至领先于新药开发。

用拌料药的确方便又没有口服液容易堵水嘴的弊端,但鸡的消化道较短,随饲料摄入的散粉剂有一部分会没来得及吸收就被排出体外了。比较起来,口服液制剂尤其是中药口服液制剂更容易为鸡的消化道吸收。而且经过加工提取之后,药物成分更纯更完整佐剂的增效性更佳,因而生物利用度也更高,其后续结果也更明显。

所以,用药成本不能仅从表面价位去计较,也不应仅从一时疗效去认同,要考虑累积效应和潜在效果。

饲养成本问题是鸡场管理永恒的主题,无论行情怎样变,这是不会变的。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