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稻共作生产模式的研究
聪明人还是很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小编最近听人说在某小镇有人将鸭鸭稻共作,发起这种新饲养方式的王某说,这项技术不但环保有效,还能节省种田成本,最主要的是能为人们提供安全、优质的有机大米。
“这项技术很有新意,但鸭子的活动难道不会影响秧苗生长吗?”面对笔者的问题,王启龙回答说,不会的,鸭子们的目标是害虫和杂草,它们在水面上左穿右插,不吃锯齿状的稻叶,不会影响稻秧生长。
据王启龙介绍,他于2013年成立了淯源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民450亩土地种植有机水稻。第一年种植就遇上让他感到头疼的问题:种植有机水稻,不能打药除草,稻田的草只能靠人工拔除,去年稻田先后拔了3遍草,第一遍草多草小,7个人1天才拔1亩。算下来,种1亩有机水稻,一年仅拔草至少需要16个工日,一天一人60元,一亩稻田仅人工拔草费用近千元,去年支付拔草费用达四十多万元。土地流转费和人工拔草费两项,每亩成本高达2200元,年底一算账,种植有机水稻不赚反亏。
王启龙说,他想起村里老一辈人种水稻的情景,当时没有农药,村民家家喂鸭子,天一明鸭子就被赶进稻田里吃草吃虫,稻田的草很难长起来。受此启发,2013年8月中旬,合作社从养鸭场买来4000只大龄金定蛋鸭放进稻田,结果除草效果并不理想。王启龙蹲在稻田里观察、思考,终于找出了其中原因:这些鸭子是在大棚里养大的,已经习惯靠人喂食,自主找食能力差,放进稻田时,草已长高,鸭子即便想吃草,也够不着和稻苗一样高的草叶。
2014年水稻插秧不久,合作社又买来4000只金定蛋鸭苗放进稻田。“这些鸭子天不明就‘上班’,天黑了还不‘收工’,在稻田里吃草吃虫。”王启龙说,“鸭子很少有趴着不动的时候,整天在稻田里不停地钻来钻去,连吃加踩踏,小草根本长不起来。只有夹在稻秧间的草能够长大,合作社雇人拔了一遍,总共花了不到1万元钱。另外,鸭子长大后卖给蛋鸭场,每只至少还能赚10元钱。”
由于实行鸭稻共作,王启龙的生态农场种植出来的有机大米质量好,加上省了人工拔草费用,基本不用农药和化肥,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对于鸭稻共作的好处,王启龙说,鸭粪作为有机肥料取代了化肥,鸭子的走动能减少病害的发生。另外,鸭子吃虫还代替了农药治虫,鸭子啄食杂草替代了除草剂,稻田完全不需喷洒农药、化肥、除草剂,水稻和鸭子在这个生产模式下相得益彰。据他介绍,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并不能填饱鸭子的肚皮,工作人员每天早晚还要进行两次喂食:早上只喂个五成饱,好让鸭子还有足够的食欲去捕捉害虫,晚上可以喂个八成饱。
王启龙说,稻田养鸭要注意几个问题。放养时间:以插秧后1个星期为宜。放养密度:每亩15只左右。放养鸭龄:25~32天的鸭苗最好,太小了难以自主觅食,再大了难以养成自主觅食的习惯。放养时间:约3个月,水稻出穗前,要把鸭子赶出稻田,以防鸭子啄食稻穗。放养效益:购买鸭苗每只四五元,每只3个月投食总费用约15元。3个月卖给蛋鸭养殖场,每只最低售价30元。算下来,每只纯利不少于10元。
在我国农村一直有放鸭下田的习惯,农民下田时,顺便把自家养的鸭子赶到田里去吃虫吃草,以节省一部分鸭饲料;到了傍晚,又把鸭子赶回家。“鸭稻共作”与之有很大的不同,此项技术是把鸭子全天候地围养在稻田里,鸭群留在稻田里觅食,直到禾苗抽穗灌浆时才把长大的鸭子赶上来;待稻谷收割后,再把鸭子赶下田觅食遗落的稻穗。在这期间,鸭子成了役畜,以往很难对付的杂草、害虫变成了鸭子的饲料,而鸭粪又是上好的有机肥。鸭群在田里日夜不停地啄食和搅动,促进了稻田养分物质(包括水体中的氧气)的流动,刺激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为水稻生长起到除草、捕虫、施肥和中耕等作用。最难除治的福寿螺更是鸭子爱吃的佳肴。此外,稻田养鸭还可舒缓土壤板结、恢复地力、增强稻秧抗病和抗倒伏能力、促进生态环保……好处数不胜数。
“鸭稻共作”使鸭子、水田、水稻形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通过鸭群的活动使该系统活跃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多级食物链网结构和动物循环再生利用体系。
“鸭稻米”无农药、化肥污染,是有机食品,备受消费者欢迎。此项技术如果在国内水稻产区得到全面推广,将会为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避免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开创出一个新的模式。
相关动物:鸭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