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方式及产蛋规律如何调整
蛋鸡的产蛋期都是有一定的时间点的,一个整的产蛋期一般都有三个阶段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这三个阶段都有规律的变化着。
鸡群开产后,最初6周内产蛋率迅速提高,以后则平稳地下降,直至产蛋末期。将每周蛋鸡的日产蛋率标在图纸上,将多点连接起来,即可得到该鸡群的产蛋曲线。鸡群第1个产蛋年的产蛋水平随周龄的增长而呈现低-高-低的产蛋曲线。
产蛋前期是指从开始产蛋到产蛋高峰的时期(21-26周龄)。这个时期产蛋率上升很快,每周12%-20%的比例上升,同时鸡的体重和蛋重也在增加。体重每天增加4-5克,蛋重每周增加1克左右。
产蛋高峰期产蛋率通常在85%以上,一般在28周龄产蛋率可达90%以上。正常情况下,产蛋高峰期可维持3-4个月。在此期间蛋重变化不大,体重略有增加。
产蛋后期产蛋率逐渐下降,每周下降0.5%左右,蛋重相对较大,体重增加。直至72周龄产蛋率下降至65%-70%。
由蛋鸡的产蛋规律可知,要想提高蛋鸡的年产蛋量,必须努力促进产蛋高峰期早日出现,尽量延长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减缓产蛋率下降速度,为此,必须根据各期特点给予充足的营养,实行阶段饲养、调整饲养和限制饲养等方法,使之更符合生产实际,这样才能保证鸡群健康高产。
(一)阶段饲养
阶段饲养是根据鸡群的产蛋率和周龄将产蛋期分为几个阶段,不同阶段喂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这样既满足了鸡群的营养需要,又不致浪费饲料,可谓一举两得。
生产中一般采取3阶段饲养法。开产至40周龄(产蛋率80%以上)为第1阶段,40-60周龄(产蛋率70%-80%)为第2阶段,60周龄以后(产蛋率70%以下)为第3阶段。
采用阶段饲养法时,日粮中蛋白质水平按1、2、3阶段依次降低,分别为17%、16.5%、15%。能量浓度在第2阶段可以在不控制采食量的条件下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浓度,第3阶段在降低饲料能量浓度的同时对鸡群进行限制饲喂,以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
阶段饲养法,日粮中蛋白质等营养水平先高后低,符合鸡的产蛋曲线规律和我国蛋鸡饲养标准。三阶段饲养法与我国蛋鸡饲养标准中将产蛋鸡按不同产蛋水平所分的三个时期不谋而合。采用三阶段饲养法,产蛋高峰出现早,上升快,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产蛋量多。
(二)调整饲养
调整饲养是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使鸡群更好的适应生理及产蛋的需要。调整饲养更为符合蛋鸡养殖的实际需要,是保证鸡群充分发挥遗传潜力,健康高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的有效措施。
1.按产蛋曲线调整饲养
就是按照蛋鸡的产蛋规律对蛋鸡日粮中的蛋白质等营养水平进行调整。调整时应注意这样一个原则:上高峰时要“促”,饲料营养先行;下高峰时应“保”,饲料营养后降。具体调整方法是:在鸡群产蛋高峰上升期,当产蛋率还没上升到高峰时,需要提前更换为高峰期饲料,以促进产蛋率的快速提高;在产蛋率下降期,为减缓产蛋率的下降速度,要在产蛋率下降1周后再更换为产蛋后期料。
2.按季节温度变化调整饲养
季节和环境温度对鸡的采食量及产蛋水平有较大的影响。冬季环境温度低时,鸡的采食量增大,营养物质摄入量增加,因此,需要提高饲料中能量水平,抑制采食,同时降低其他营养物质的浓度;夏季环境温度高时,鸡的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摄入量减少,此时需降低饲料能量含量促进采食,同时增加其他营养物质浓度。
3.按鸡群状况调整饲养
当对鸡群采取一些管理措施或鸡群出现异常时应进行调整饲养。比如在断喙前后3天,每日向饲料中添加5毫克维生素K,可以减少因断喙而导致的出血;接种疫苗后,可将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1%,可以减少应激;当鸡群出现啄羽、啄肛等恶癖时,可在采取其他措施的同时适当增加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这样可以降低啄癖的发生;鸡群发病时,可将蛋白质含量提高1%-2%,多种维生素含量提高0.02%等,这样可以增强鸡的体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小编提示在调整饲养法时,应以饲养标准为基础,保持饲料配方的相对稳定,尽量微调,不可大增大减,并且要注意观察调整效果,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对策,或恢复调整前的饲养。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