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原因与应对措施,仔猪腹泻防治技术

浏览:83

仔猪腹泻会使仔猪出现停止生长、生长缓慢、严重消瘦,病情严重甚至会引起仔猪死亡,是个令养猪业很头疼的问题,对于养猪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制约,而引起仔猪腹泻的因素非常的多,比如生理、病理、饲料、环境、应激、抗原抗体等,都会引起仔猪腹泻,造成医药成本提高,或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因此针对仔猪腹泻,现将各方面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与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一、病理因素:

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主要是病原性大肠杆菌。仔猪从断奶到转入育肥舍死亡率约为2.4%,大约70%的死亡被认为是由于大肠杆菌的作用,亦即断奶仔猪的1.7%。此外轮状病毒感染、寄生虫(主要为内寄生虫及球虫)感染亦是断奶后腹泻的原因。轮状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是仔猪断奶腹泻的重要原因。

大肠杆菌最可能的来源就是猪舍环境,传播途径是通过粪便,大肠杆菌在小肠的繁殖首先吸附在易感猪的小肠上皮细胞上,吸附是通过细菌的蛋白菌毛与肠细胞的蛋白菌毛受体互作进行的,主要有关的蛋白菌毛有两种即F4和F18,每一个菌毛变株都含有一个共同的和一个特殊的抗原因子,F4菌毛只出现在肠素株,亦即导致下痢的变株,结果具有F4菌毛的大肠杆菌导致新生仔猪、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的腹泻,F4受体与断奶仔猪有密切关系。有效的肠毒素的数量取决于高的大肠杆菌数,肠道内实际是一个培养体系。腹泻的临床表现及死亡是一种或多种毒素的作用,主要毒素有三个类型即LTI、STa、STb,它们为蛋白质和小肽,蛋白质性LTI具有抗原性,多数毒素可以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肠毒素和肠粘膜上受体结合导致小肠粘膜不可逆的高液体渗出即腹泻。

二、生理因素:

断奶后生理性腹泻的发病原理:1、食物在胃内消化不良,2、造成小肠内消化吸收不良,3、大量未充分消化食糜涌入大肠,4、大肠微生物发酵增加,5、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上升,6、大肠内渗透压上升,水进入大肠,7、腹泻开始。

此时仔猪的生理特点:

1、母源抗体水平已降的很低而仔猪的主动免疫功能尚不完善,仔猪抗病力较低,

2、仔猪出生后,胃肠道进行一系列生长胃表现为组织生长和泌酸能力增加,小肠表现为组织生长增加及明显的上皮变化(包括小肠上皮细胞吸附大分子能力下降及大肠上皮细胞合成消化酶的功能及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功能丧失),而仔猪断奶后不能获得奶中的活性物质如表皮生长因子等,因而影响胃肠道的进一步发育。断奶后小肠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会有一个暂时性降低现象,这可能是引起腹泻的最初原因。断奶后绒毛萎缩腺窝增生等消化道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是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原因。在2---6周龄期间为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过渡期,由于断奶往往在此过渡期内,此时仔猪抵抗力弱,因而易发生腹泻及生病。

3、胃酸分泌不足,仔猪胃内PH值升高,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特别是胃蛋白酶),胃酸分泌不足直接导致消化道蛋白酶分泌下降。由母乳变为固体饲料,仔猪胃中酸度显着下降,胃内泌酸能力较弱,直到断奶3—4周后胃酸分泌才达到正常水平,仔猪日粮由母乳变为固体饲料应更能促进仔猪胃重提高、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内酸度调控,而事实却相反;主要原因:1、断奶易引起仔猪胃内泌酸能力的减弱,2、断奶后仔猪失去母乳这一乳糖源,消化道内发酵产生的乳酸量急剧降低,3、仔猪断奶后24小时内通常拒食,此时处于负能量平衡状态,若自由采食会出现无规律的摄食行为,导致吃食过猛胃过分充满,胃排空率下降,胃内分泌盐酸不能及时提高其内容物的酸度,4、断奶仔猪日粮对酸缓冲力较高中和了所分泌的胃酸,5、仔猪胃内微生物影响胃酸分泌。

小肠和大肠内酸度不受断奶和日龄影响,病理状态下小肠后段和大肠内容物PH值降低(体内微生态平衡遭破坏,微生物发酵失常,产生较多的有机酸)。

消化道酸度影响因素:1、神经和激素调控,调控过程:头期刺激→胃膨胀→化学刺激→化学抑制→胃抑制,2、断奶,断奶应激及失去母乳这一乳糖源3、微生物影响,4、日粮影响(日粮系酸力、营养选择、营养水平的确定),5、采食影响(采食频率、采食量及采食行为),6、环境影响(卫生状况、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状况)。

4、断奶后各种消化酶的种类和数量严重不足,断奶使乳糖酶、小肠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活性和含量均下降,胰腺中胰蛋白酶不受断奶影响,28日龄前断奶小肠中胰蛋白酶活性断奶后下降,28日龄以后断奶小肠中胰蛋白酶活性基本不受影响。

断奶造成肠道形态的改变、消化酶活性下降对仔猪的影响大于肠道吸收功能的影响。三、饲料营养:

饲料营养直接与仔猪断奶后生理紊乱有关,仔猪的早期补料有助于消化道的逐步适应、促进消化酶、消化液的分泌,并且饲喂开食料的小猪能较好的保持肠壁的完整性,但早期补料并不总能促进改革胰脏发育及消化酶合成,窝与窝间及个体间存在差异。

仔猪开食料中蛋白质水平增加,断奶后腹泻发生率提高,这可能由于高蛋白水平导致腐败性腹泻及影响消化酶活力。因此阶段仔猪的大肠发酵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能很好的利用非消化蛋白质和非淀粉多糖,日粮蛋白质水平和植物性蛋白质用量过大与仔猪腐败性腹泻和大肠杆菌失调及氨的形成有关,此外日粮高的蛋白质水平亦会由于植物蛋白的过敏反应而引起仔猪拉稀。饲料消化障碍引起的毒副作用:仔猪饲料消化障碍有两个方面:一是蛋白质消化障碍,未被分解、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肠道后,被大肠杆菌等分解,产生尸胺、组胺等有毒物质,刺激肠壁,引起腹泻。二是较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影响蛋白质的利用、吸收,仔猪消化酶不足且活力低,难以消化较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饲料,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而消化不良。

配制仔猪日粮不仅要考虑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还要考虑蛋白源的种类,避免使用过高的蛋白水平,适宜的非淀粉多糖含量亦很重要,此外配制日粮是还应考虑尽可能防止仔猪拉稀,增强其免疫力。

四、饲养管理:

1、温度、断奶仔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为20---30日龄为22℃--25℃,30—40日龄为21℃--22℃,41—60日龄为21℃,60—90日龄为20℃。为保持上述温度冬季应注意防风保温,夏季要防暑降温,可采取喷雾、淋浴通风等方法。2、湿度、仔猪舍湿度过大可增加寒冷和炎热对猪的不良影响,潮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可引发仔猪多种疾病,断奶仔猪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3、清洁卫生: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定期消毒,杀灭病菌,防止传染病,控制通风换气量,保持空气清新减少有害气体对猪的毒害作用。4、喂料、对哺乳仔猪进行早期强制性补料和断奶前减少母乳,使仔猪进行饲料的过渡和饲喂方法的过渡。仔猪断奶后3—5天进行限饲,平均日采食量160克,5天后自由采食。5、饮水、最好安装自动饮水器,保证供给清洁饮水,若饮水不足不仅会影响仔猪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因饮污水造成拉痢等病。6、适当免疫、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和驱虫,应考虑疫苗的有效期和效价疫苗保存良好与否等。

五、应激

仔猪的断奶应激主要有营养应激、环境应激、心理应激等。1、营养应激主要表现为由液体饲料变为固体饲料使仔猪开始接触大量的抗原,营养成分发生变化,同时失去了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的源,因此常使仔猪发生消化道疾病。2、环境应激主要是母猪的离开、环境温度的变化及转群和群等原因引起的环境变化。3、心理应激、母子分开及环境变化引起的心理恐惧。

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的体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能力,不仅影响淋巴细胞的数量也影响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即淋巴细胞的质量断奶应激会严重影响仔猪免疫机能的正常发育。28日龄前断奶的仔猪其免疫机能的正常发育会严重阻滞,28---35日龄断奶仔猪断奶后的免疫能力也会严重受抑但要轻一些。

六、抗原抗体反应:

无论是细菌性腹泻还是饲料蛋白过敏性腹泻,都是由于细菌抗原和饲料蛋白抗原在消化道发生抗原抗体反映的结果。

细菌抗原主要是指细菌的菌毛,有关的细菌菌毛有两种即F4和F18,均具有抗原性,细菌通过菌毛与肠道受体相结合而吸附到肠壁上,这种抗原可诱导肠粘膜发生抗原过敏反应,导致肠组织发生损害,发生腹泻。

饲料蛋白抗原目前主要集中在大豆蛋白,对断奶仔猪来说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蛋白抗原性过敏反应导致小肠绒毛萎缩,隐窝细胞增生,隐窝加宽,血液中抗大豆IgG升高,十二指肠粘膜嗜酸性细胞密度增加,水分及营养物质吸收不良,腹泻率增加,生产性能下降。

饲料蛋白的抗原同其它抗原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刺激消化道粘膜发生过敏反应。抗原作用于免疫系统的效应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不同过敏反应类型,导致不同的病理学变化,食物过敏及其它肠道感染的共同表现是绒毛萎缩及隐窝细胞增生,表面上似乎是由于迟发型过敏反应所致,有试验表明,绒毛结构受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所影响和控制。

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防治措施

对病原性的除加强管理外还要进行一定的药物防治。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止痢。应用抗菌素,如硫酸新霉素+东莨菪碱混合口服,效果极好,另外,可用庆大霉素,氟哌酸,诺氟沙星等等,同时使用收敛药物,如:鞣酸蛋白,对严重下痢者还应辅以阿托品。治疗的关键是补水工作,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口服补液盐(KCl 1.5克、NaHCO3 2.5克、NaCl3.5克、加水到1000ml)让其自饮,不能自饮者,要灌服,当然,腹腔补液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对极度衰竭的危害病猪,要进行静脉输液,在输液中加入抗菌素,VC(10%,1—2ml),加入碳酸氢钠(3%—5%),加入强心药和激素药(地塞米松2ml)等。

仔猪生理:减少应激增强仔猪免疫力,进行早期补饲,以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添加酸化剂、抗生素、益生素等对仔猪生理特点加以补充。

饲料营养:避免饲料原料过于单纯、高粗蛋白质和植物性饲料原料加入过多。选用优质原料,配制平衡合理的日粮提高饲料可消化性和可利用率,选用优质蛋白质原料并增加日粮中纤维和乳糖,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可以促进乳酸菌的增殖,同时由于消化功能不足,饲料中加入酶制剂、酸化剂、寡糖、益生素等非营养性添加剂及特定的抗生素对预防仔猪下痢,促进仔猪生长具有明显的效果。

饲养管理方面:根据仔猪生理特点加强护理:提高栏舍温度,早期补料,锻炼胃肠功能,减少饲料过敏腹泻。仔猪7—10日龄开始补料,30日龄后进入旺食期。断奶后一周对仔猪进行限饲。仔猪饲料内添加酸化剂、抑制体内病原菌,促进消化酶发生作用,如添加2%的柠檬酸,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效益,减少腹泻。供给仔猪断奶清洁饮水,防止仔猪口渴喝脏水而下痢。仔猪断奶前后做好饲料过渡并在饲料内适当添加抗生素、增强抗病力,及时清除粪尿、保持栏圈干燥卫生。三是搞好防疫工作,针对猪群疫病状况,有选择开展工作。在饲料内添加抗菌素,以预防大肠杆菌、球虫等病原引起的腹泻;进行疫苗免疫,如母猪临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肌注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和初乳中的抗体。仔猪按免疫程序接种病毒性腹泻疫苗,病毒性腹泻疫苗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疫苗。

二)断奶仔猪

1、断奶前的预防措施一是仔猪早期补料,哺乳仔猪7—10日粮补料,使用专用乳猪料,采用诱、逼手段,少喂多餐,让仔猪胃肠逐步适应植物性饲料,刺激胃分泌消化酶和盐酸。二是仔猪断奶前让其自由采食,少喂勤添。三是断奶前一周减少哺乳次数,做到逐步断奶。

2、断奶后一周内的预防措施首先采用“去母留仔”断奶法,断奶时赶走母猪,仔猪在原栏继续饲养一周,以减少环境应激。二是仔猪饲料要有过渡期,断奶一周内继续使用哺乳期间所食饲料,之后逐步搭配生长培育猪饲料,每天按20%的比例递增搭配。三是控制饮食,不宜喂饱,以免胃肠负担过重,一般断奶猪1—2天内,喂7成饱,一周内达到饱食程度。四是添加微生物制剂,改善肠道菌群环境,促进有益菌增殖,促进饲料的消化和吸收。添加酸化剂,促进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繁殖,一般添加有机酸1%—2%。五是采用半湿料喂法,5—6次/天,保持饲料新鲜和营养,剩下污染饲料及时清除。断奶仔猪发生腹泻应采用抗生素和中草药,进行及时治疗,必要时进行口服或静脉补液。

一)、病理性拉稀可通过注射疫苗、药物预防、环境消毒等进行预防,发病后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二)、断奶应激性拉稀的预防。一是提早补料,一般于7日龄开始补料,可使仔猪断奶前消化系统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加强,可减少营养性应激的影响;二是逐渐断奶,即在断奶前1—5天减少哺乳次数,最后2天夜间将母猪移舍,以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三是断奶前采取去母留仔的办法,让仔猪留在原圈内饲养一段时间,以减少环境应激影响。

三)、生理性拉稀:

1、在仔猪饲料中使用血浆蛋白、寡糖、维生素E等能够增强仔猪免疫力的原料,以增强仔猪免疫力,减少腹泻发生。

2、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实践证明,5周龄断奶、其体重9.4公斤的仔猪,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从21%,降到18%,另外添加赖氨酸,这样,仔猪腹泻发生率可下降40%,其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还得到提高。

3、使用酸化剂。仔猪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酸化剂可增加胃内酸度,增强消化酶活性,减少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拉稀。

4、在仔猪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可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减少细菌性下痢。

仔猪腹泻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预防仔猪腹泻要从母猪的饲养开始做起,再配合养猪场消毒、免疫程序、药物预防、驱虫、饲料配方等,可以有效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提高仔猪的成活率与育成率。


相关动物: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