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肠道健康,为何能提高蛋鸡生产性能?
通过基因选育,褐壳杂交蛋鸡与白壳蛋鸡一样,其生产性能在过去的25年内实现了令人惊讶的成绩。通过提前性成熟期,延长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并增加产蛋量,蛋鸡的产蛋能力得以提升。在此期间,蛋鸡生产性能提高的一个实例就是星杂579蛋鸡1985和2009年两个不同版本育种标准的变化。
如今蛋鸡本可以继续通过提前性成熟期来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但人们开始意识到产蛋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管理成本提高和平均蛋重下降。因此,大多数育种公司已经减少或停止对该生产性状的选育,取而代之的方式是通过提高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来持续提高蛋鸡的年产蛋数。
◆关键时期
在蛋鸡的一生中有两个会对最终产蛋量产生极大影响的关键时期,分别是最初的4~6周和从开始产蛋到产蛋高峰期这两个时期。在此期间,如果鸡群想要达到育种公司的标准,蛋鸡的体重发育是非常关键的。
虽然研究人员在营养、饲料类型和光照程序等方面已经开展了深入研究,但在4周龄时,许多生产者依然很难使蛋鸡达到育种公司期待的目标体重。目前,研究已经扩展到改善营养平衡,包括育成早期的氨基酸和能源需求等领域。有研究表明,早期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对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在这个时候,鸡只无法根据日粮能量水平来调控能量的摄入量。
饲料中氨基酸含量下降会导致鸡只早期生长速度减慢。为使鸡只在最初的这段时期体重达到最大化,饲料中的氨基酸平衡应与肉鸡在同一阶段的氨基酸含量相似。作为主要采食籽实的鸟类,蛋鸡需要饲喂颗粒饲料,而不是粉料来提高采食量。饲料颗粒大小对蛋鸡早期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不仅仅是在育雏期,在整个饲养周期也是如此。
天然生长促进剂(NGPs)已经在肉鸡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饲养试验已经表明使用益生素和/或植物提取物来改善肠道健康可进一步改善早期生长状况,从而改善蛋鸡早期发育。
成功提高生产性能的第二个关键时期是在产蛋初期到产蛋高峰期之间。在自然情况下,春天孵化的雏鸡需要在产蛋前达到成年体重,因此直到来年才会产蛋。而借助当前的饲养管理程序和光照刺激,现代杂交蛋鸡可以更早达到性成熟,而且在开始产蛋之后,体重将继续增长20%。这表明,仍需继续对蛋鸡加以细心照料,为其提供所需的营养来维持其体况、产蛋和生长。
当营养供给不足时,生长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在30 / 32周龄时体重不达标,从而影响产蛋高峰后的蛋重和总产蛋量。为避免发生此类问题,人们研发了早期产蛋料,通过改善肠道功能来提高营养利用率,从而提高早期蛋重和饲料效率,而且不会对继续生长造成影响。
在育雏早期,鸡只受白昼长短的影响,逐渐成长至产蛋期。缩短饲养期间的白昼时间会导致性成熟延迟。同样地,增加白昼时间也会对刺激性成熟产生影响。
◆适应的空间
虽然蛋鸡生产性能已经有了大幅提高,但蛋鸡仍能非常好地适应为优化产蛋数量和尺寸而采取的饲养管理变化。25年来,生产者已经意识到需要生产合适尺寸的鸡蛋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并相应地调整了饲养管理方法。光照刺激下的体重对将来蛋鸡的生产性能,如平均蛋重,有着直接的影响。
改善生产性能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缩短了连续排卵的时间间隔。传统意义讲,处于产蛋期的蛋鸡大约每26 ~ 27小时排卵一次,但现代杂交蛋鸡排卵间隔已经被缩短至24~25小时,高产杂交蛋鸡仅有24小时。从排卵到进入蛋壳腺的时间不会缩短,因此蛋壳在蛋壳腺内钙化的时间缩短是造成排卵到产蛋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钙化时间从12~13小时缩短到11~12小时。
因此,需要改善钙的代谢来弥补鸡蛋在蛋壳腺内缩短的时间。人们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找到产蛋所需最好的碳酸钙源,尤其是关于其溶解度方面的特性。对于褐壳蛋鸡,蛋壳的分泌主要在夜间进行,这意味着在熄灯时钙源必须保留在蛋鸡的嗉囊和肌胃内。粪检表明在蛋鸡粪便中发现了大量不足1 mm 的钙颗粒,这些钙颗粒在蛋鸡消化道中穿肠而过,这说明肌胃中只会存留较大的颗粒,因此建议在饲料中添加2~4 mm 的石灰石。
通过保持肠道结构来改善肠道功能在钙代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场试验表明添加益生菌或植物提取物可改善蛋壳质量。
饲料成本大约占鸡蛋生产成本的70%~75%,因此提高饲料利用率对蛋鸡的商业化生产有重要意义。蛋鸡育种公司正在朝着此方向进行不懈的努力,因此蛋鸡的最终体重在过去的25年间有显著下降,从而使饲料效率提高了13%。但是,为维持适当的蛋重来满足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蛋鸡最终体重似乎是不太可能的,或者说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寻求其他方法来提高饲料在整个生产周期内的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病原体,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肠炎会对肠道结构造成负面影响,重创小肠内的绒毛,从而降低肠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沙门氏菌肠炎主要在育雏前两周发生。控制这些病原会提高整体的饲料利用率,饲料或饮水的酸化也可有效控制肠炎沙门氏菌。另外,由于提高了营养利用率,还能改善蛋鸡的整体生产性能。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