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繁育的“云岭牛模式”

浏览:65

云岭牛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历时31年自主培育并通过国家审定首个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具有生产性能好、牛肉品质优、市场需求大的发展优势,被确定为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养殖肉牛的主推品种。2015年,仅云南省就出栏云岭牛16.7万头,牛肉产量达4.2万吨,农业产值达16.7亿元,带动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

据介绍,云岭牛生产性能好,繁殖率高达90%,比其他牛种高出15个百分点;犊牛成活率高达96%,比其他牛种高出9个百分点。一般24个月即可出栏,生产周期较其他牛种缩短4个月,12~24月龄平均日增重公牛为1000克以上、母牛900克以上,架子牛在强度育肥条件下,平均日增重可达1500克以上,养殖成本明显下降,养殖效益显著提升。

云南省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依托云南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和科技创新联盟,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开展联合集中攻关,重点开展云岭牛持续选育、杂交配套利用、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为核心的动物营养技术、以非粮资源为重点的饲草资源利用等研究,提高肉牛产业科技水平;坚持科研与生产结合,着眼生产需要,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研发,推动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鼓励科研教学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推广综合配套技术。

养殖场环境条件

地形地势养牛场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选择在地势干燥、平坦、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地下水位低、易于组织防疫、易于排水且有缓坡的开阔地点,地面坡度以1~3度较为理想,总坡度应向一边倾斜。

地质条件土质坚实,最好是沙质土壤。沙质土质松软,透水性强,雨水、尿液不易积聚,有利于牛舍的清洁和卫生。

牛床牛床是牛吃料和休息的地方,牛床应前高后低,保持平缓的坡度,在确保牛防滑的同时利于冲洗和保持牛床干燥。

饲喂通道单列式位于饲槽前面,宽度1~1.2米;双列式位于两槽之间,宽度1.4米以上。饲喂通道水平面比牛床高25厘米,比饲槽底高15厘米,比饲槽上口低10厘米。

饲槽饲槽位于通道与牛床之间,饲槽长度与牛床长度一致,饲槽上口宽50厘米,下底宽40厘米,槽深25厘米,槽底呈圆弧形。

水槽水槽设置有三种方式:一是饲槽、水槽并用。即将饲槽当做水槽使用,饲槽应向一侧稍倾斜,并在最低侧设置放水开关,较长者可分段隔离使用,在隔离处设置放水开关以便使用和清洗料槽;二是饲槽、水槽分设。即将饲槽、水槽分开设置,水槽向一侧稍倾斜,并在最低侧设置放水开关;三是自动饮水器。安装专用的自动饮水器,饮水器上口距牛床50厘米。

犊牛的饲养管理

接生母牛分娩时,应先检查胎位是否正常,遇到难产及时助产。胎位正常时尽量让其自由产出,不强行拖拉。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黏液,并轻压其肺部,以防粘液进入气管。接着,将犊牛的脐带在距离腹部10厘米处剪断,用浓度5%的碘酒浸泡1~2分钟,进行消毒。犊牛身上其他部位的胎液最好让母牛舔干净。

初乳一般产后1~2小时内,犊牛应能够饮到占其体重6%的初乳。第二次饲喂应在其出生后6~9小时,变凉的初乳应用热水加热,因为明火会破坏乳液中的营养成分。

定质忌喂劣质或变质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的母牛产的奶。

定量按犊牛体重的8%~10%确定,哺乳期为2个月时,前7天每天5公斤,8~20天每天6公斤,31~40天每天5公斤,41~50天每天4.5公斤,51~60天每天3.7公斤,全期喂奶300公斤左右。

定温一般夏天掌握在34℃~36℃;冬天在36℃~38℃。出生后1周,在犊牛栏的草架上可添入优质干草,任其自由咀嚼。出生10天后,可训练犊牛吃精料。开始时将精料涂抹在犊牛的口角、鼻或在奶桶内放入10~20克,任其自由舔食,数日后可增加至80~100克。

1月龄时喂料250~300克,2月龄时喂500克左右。出生1周后,可以诱导犊牛饮水。最初可先在水中加少量乳液,以引诱其饮喝。10天以内给36℃~37℃温开水,10天以后给以常温水,但水温一般不能低于15℃。

断奶犊牛哺乳期一般为2个月,日喂奶3次。生长良好的犊牛可在40天时改为日喂奶2次,50天时改为日喂奶1次。犊牛在任何时期断奶,最初几天体重都会下降,属正常现象。小牛断奶10天后应继续放在单独的畜笼内,直到小牛没有吃奶要求为止。

商品牛的饲养管理

定时定量根据不同季节确定草料的用量,夏秋季节,一般每天饲喂3次,每头牛每次喂干草1.3~1.7公斤,复合饲料0.3~0.5公斤,喂后饮0.5%~0.65%食盐水7.5~10公斤;冬春季节,每天早晚各喂1次,每次喂3.5~4公斤青干草,1.5~2公斤复合饲料。复合饲料用麦麸、玉米面、棉籽皮、棉籽饼或豆饼、食盐等按比例配制而成,喂后饮水。此外,夏秋季节要喂适量的青草,以增加牛的食欲和维生素的供给量。

“六净二光”要做到槽净、草净、料净、水净、棚净和牛体净,每次添加的草、料、水都要让牛吃光喝光。要做到“寸草铡三刀”,拌料要均匀,才能使牛达到增力上膘的目的。

喂后遛牛牛每次吃饱喝足后,都要坚持遛牛5~10分钟,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草料的消化吸收,避免发生积食积水。

冬晒夏荫冬季要保证牛舍温暖,让牛多晒太阳;夏季防止太阳曝晒,以免中暑,并要保证活动场地荫凉和通风透光。

定期消毒每周用石灰水喷洒棚、槽各一次,以防止牛发生疾病。

四季防病除定期消毒外,平时还要加喂一些助消化、防积食的药物或食物,以增强牛的免疫力。每半月检查一次牛的口舌,以舌辨病,及时防范。如果口舌呈桃红色,则是正常无病;如果呈红色,则为热症;如果呈青色,则为寒症。

免除劳役商品牛要免除劳役,以缩短育肥时间和提高肉质,增加经济效益。

育肥肉牛的饲养管理

饲料搭配与混合在育肥牛的饲喂中可以把精料、粗料、糟渣料、青贮饲料、干草饲料分开饲喂;也可以混合拌匀后饲喂,将育肥牛日粮组成的各种饲料,按比例(称量准确)全部混合,肉牛养殖掺匀后投喂。混合均匀是在有机械混合时,至少开动机器3分钟;在手工操作时,至少应搅拌3次(把所有饲料搅拌3次),以看不到饲料堆里有各种饲料层次为准。这样的饲料,牛不会挑食,而且先上槽牛和后上槽牛采食到的饲料比例基本都一样,提高了育肥牛生长发育的整齐度。

干拌料和湿拌料在饲喂育肥牛时,可以采用干拌料,也可以采用湿拌料。理想的育肥牛饲料应常年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或糟渣饲料。因此,在喂牛前将蛋白饲料(棉籽饼、胡麻饼、葵花籽饼)、能量饲料(玉米粉、大麦粉)、青贮饲料、糟渣饲料、矿物质添加剂及其他饲料按比例称量放在一起来回翻倒3次,此时各种饲料的混合物(含水量在40%~50%,属半干半湿状)喂牛。育肥牛不宜采食干粉状饲料,因为它一边采食,一边呼吸,极容易把粉状料吹起,也影响牛本身的呼吸。

育肥牛在采食半干半湿混合料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混合料发酵产热,发酵产热后饲料的适口性大大下降,影响了牛的采食量。因此,应采取多次拌料,每次拌料量少一些,以能满足牛4~6小时的采食量为限,用完再拌;将拌匀的混合料摊放在阴凉处,10厘米厚为好。

饲喂次数育肥牛的饲喂次数在我国目前大多数是日喂2次或3次,少数实行自由采食。自由采食能满足牛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因此长得快,牛的屠宰率高,出肉多,育肥牛能在较短时间内出栏,而采用限制饲养时,牛不能根据自身要求采食饲料,限制了牛的生长发育速度。

自由采食组牛平均日增重较限制采食组高296克,从牛体重的标准差可以看出,自由采食牛的整齐度较限制采食牛好。自由采食组牛的屠宰率较限制采食组的牛高7.71%,净肉率高7.59%,差异非常显著。因此自由采食饲喂育肥牛可多生产牛肉13.9公斤,按我国年屠宰2000万头的10%计算,仅饲喂方式一项可多增产牛肉2.78万吨。采用自由采食法饲喂肉牛,其针扒(臀肉)、大米龙、腰肉的重量均大于限制采食组。

投料方式将按比例配好的饲料堆放在牛食槽边,采用少添勤喂,使牛总有不足之感,争食而不厌食或挑剔。但少添勤喂时要注意牛的采食习惯,一般的规律是早上采食量大,因此早上第一次添料要多一些,太少了容易引起牛争料而顶撞斗架;晚上饲养人员休息前,最后一次添料量要多一些,因为牛在夜间也采食。

饲料更换牛场一般难有均匀的饲料,能够从育肥牛进栏到出栏都用相同的饲料。随着牛体重的增加,各种饲料的比例也会有调整,因此在育肥牛的饲养过程中,饲料的变更是经常发生的,但应采取逐渐更换的办法,决不可骤然变更,打乱牛的原有采食习惯,应该有3~5天的过渡期,逐渐让牛适应新换的饲料。在饲料更换期间,饲养员应勤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因更换饲料给养牛场带来的损失。

饮水育肥牛体内含有代谢水、饲料含水及饮水。人们往往容易忽视饮水提供而影响育肥牛的生长发育。若要满足育肥牛饮水需要,采用自由饮水法最为适宜。可在每个牛栏内装有能让牛随意饮水的装置,此饮水设备应设在距牛栏粪尿沟的一侧或上方,其流出的水或供水系统流出的水能很快进入粪尿沟,不会弄湿牛栏。

冬季天寒,自由饮水有一定困难,只能定时饮水,但每天至少饮水3次,饮水的温度,常规水温即可。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