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用药七大误区

浏览:50

目前家禽发病呈现出疾病种类不断增加,疾病非典型化,营养代谢病危害日趋严重,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经常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危害加大、病原耐药问题日益突出等特点,导致鸡群生产性能低,产品质量差,疫苗免疫效果不佳,资源浪费,生产成本大等问题,给养鸡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制约了养鸡业的发展。

1.长期用药。不少养鸡户因缺乏相应的用药知识,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呋喃唑酮等药物,结果是药物在鸡体内蓄积损害肾脏,引起中毒;药物产生耐药性,引起“双重感染”,增加鸡患病后治疗的难度;药物蓄积于动物体内,当转化为动物源产品后,将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同时,还增加了养鸡成本,降低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养鸡户不能随意在饲料中投药,也不能长期把药物当作保健剂或促生长剂使用。

2.滥用药物。鸡群患病后,若不加诊断,凭自己的经验,心中无数,盲目选择药物使用,会贻误治病的最好时机,达不到治病的良效。鸡群患病后,要及时诊断,查找发病的原因,对症下药。要选择用药效果好、作用快、毒性低、副作用小,并对鸡群惊扰小的药物,科学配伍,保证用药疗程,提高治疗的效果。

3.超量用药。不少养鸡户认为药物质量得不到保证,加大剂量确保疗效;还有人认为药物剂量越大,治疗的效果越好;同一种药物不同的厂家生产,其药物的含量不一定相同,但是养鸡户没有认真查看,结果用同样的药物,致剂量过大。不论是预防或是治疗鸡病,全面了解药物的有效成分,药物含量,使用剂量,用药单位等,做到科学使用药物剂量,准确称量,防病时用预防量,治疗时用治疗量,不同用药途径使用相应的药量,个体、年龄、体重使用相应的药物剂量,切不可盲目加大用药剂量。

4.用原料药。有的养鸡户认为原料药质量有保证,成本低,疗效好,这是不可取的。养鸡户对于原料药的药性不了解,不要轻易使用原料药用于防治鸡病,在实际生产中最好不要直接使用原料药物,要选择厂家生产的成品药物使用,确保防治鸡病的效果,减少用药的风险。

5.随意配伍。主要表现为养鸡户或兽药经销商不太清楚药物的分类和药物的作用,有时将同一类别的两种药物或主要作用相同的几种药物混合;认为几种药物总比单独使用一种要好,不了解药物配伍禁忌,随意将几种药物盲目配伍使用,错误地认为一种药物疗效差,品种多可以产生累加作用等不规范的配伍使用,结果是配伍不当,剂量过大,疗效不佳,甚至引起家禽中毒死亡。因此,药物配伍使用时要全面了解药物的有效成份。配伍禁忌和使用注意事项,科学合理地配伍使用,达到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使用一种药物能够治疗的,尽量不要选用多种药物配伍,可以降低经济成本。

6.轻易选购。不少养鸡户只求药物价格低,不求药物疗效高,结果是因小失大;片面重视商品名,不重视不同厂家生产的药物成分可能相同或不同,盲目使用,疗效不佳;养殖户急于求成、轻信某些厂家的宣传。因此,不要轻信某些产家的虚假宣传,要到正规商家购买正规产品,了解所购药物的含量,查明药物成分。同时,不要只求药物价格便宜,买对的才最重要。

7.用药途径。不少养鸡户往往为了图省事或是条件限制,所有药物都采用拌料或是饮水给药,不按照药物正确的途径使用,以致根本达不到防治鸡病的作用,有时还带来副作用。如青霉素的水溶液稳定性差,不宜饮水给药,只能肌肉注射;庆大霉素等肠道不宜吸收的药物,采用饮水给药也无疗效;鸡腹泻时肠道机能紊乱,吸收能力减弱,药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缩短,药效难以发挥,腹泻时应注射给药等等。

因此,给药的途径有饮水、拌料、喷雾、肌注等多种方法,根据鸡患病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药物,采取正确的给药途径,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相关动物:鸡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