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每天多吃2斤,仔猪断奶重多1斤
“如果风险猪群表现的好,那么整个猪群的状态就会很理想。”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孙裴说,母仔猪是猪场中出问题概率高的群体。当前仔猪价格高企,仔猪的成活率更是关系到养猪场效益的高低。
如何最大程度增加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母猪断奶后是否限料?断奶时是母猪先转走、小猪留在产房,还是母仔猪一同转走?驱虫时是内驱还是外驱?看似每家每户都有的普通问题,却一个养户一个解决方法。实际上,即便是每个猪场都耳熟能详的母仔猪管理守则,也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细节,并非全部照搬教科书。
母猪多吃料的秘诀是喂湿伴料、自由采食
“保育猪有问题一定要从产房找原因,初产仔猪有问题一定要找怀孕母猪的原因。” 成都天邦集团客户技术服务总监楼平儿认为,保育猪消瘦、多病、难养,说明仔猪断奶合格率不够高,主要原因是断奶重低。而要提高断奶重就必须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促进奶水。母猪每多吃1公斤饲料,仔猪23天断奶重就会增加1斤。
楼平儿认为,让哺乳母猪多吃料的秘诀是喂湿拌料。很多养户做到了有水有料,却没多少养户认真研究过水料配比。“只有符合一定的比例才能称为湿拌料”,料和水的比例应该在1:2到1:3之间,比较好的做法是先放水再放料,然后搅拌,一直搅拌到用手能捏成拳头形,放开就松开了,这是猪最喜欢的口感。
想多吃还要多餐。尤其在夏天清凉的时候,按猪的喜好,多吃一点。夏天很多养户会一日三餐,很少超过四餐,但其实自由采食更好。如果设备条件达不到,建议至少要喂四餐或五餐。
对于断奶母猪,养户总是担心多喂料会导致乳房炎。“有实例证明断奶猪一天能够吃15公斤饲料,”楼平儿列出这个令人惊讶的数字时说,实际上小猪拱乳刺激消失后,母猪乳腺也就不再分泌奶水,是否还有奶水,与喂料多少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断奶户母猪一定要自由采食,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促进母猪排卵。
不少养户会给配种后的母猪减少喂料,理由是认为母猪吃料多会导致卵泡被胚胎的肌肉组织吸收掉,为了提高产仔数就要限料。但楼平儿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配种后3天内可以不加料,维持2公斤/天的水平,但从3天以后就应该加料,尤其是繁殖性能好的加系、法系、英系母猪,这段时间更是其调节体况的时间。怀孕中期维持现状,怀孕后期胎儿快速成长的时候需要继续加料。”
怀孕母猪加料后还应注意是否过肥。楼平儿建议说,每隔2周查看一次膘情,每2周以1斤/天的增减幅度调节采食量。“比如某头怀孕母猪的膘情为4,就是过肥要减料,方法是减少1斤的日饲喂量,过2周看是否膘情有降。如果仍然偏胖,就继续减1斤,这样子每隔2周针对个别母猪调整饲喂量,就可以调节怀孕母猪的体况。”
“正常的母猪粪便为圆条状,在地上稍微用力就能踩扁。如果要很用力才能踩扁,就说明母猪便秘了。”楼平儿说。怀孕母猪便秘很常见,除了给猪足够的饮用水以外,还要增加怀孕料中的粗纤维比例。“配料不要死板地按照4%、6%的比例添加,便秘时麸皮加到10%也没问题。”楼平儿还推荐养户使用木质素,木质素在胃中膨胀可以吸收8倍的水,促使母猪大量饮水,可以快速缓解怀孕母猪便秘的问题。
断奶后母仔猪同时离开产房
断奶后为了减少应激,许多养户采用先转走母猪,让小猪在产房停留一段时间再入保育舍的方法。但楼平儿提醒说,产房是病毒和细菌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如果猪场里存在蓝耳、猪瘟之类的疾病风险,建议将母仔猪一起转移,仔猪转入保育舍,母猪转入空栏舍。否则仔猪有接触大量病原的风险,多留一天就会增大感染机会。“这也是很多产房很好的仔猪转为保育猪后难养的原因之一。”楼平儿说。
母猪转走之后,猪栏的栏杆、料槽、地面还会存有大量的寄生虫。所以后面的产房母猪还要注重驱虫工作,“驱虫必须同时使用三种方法。”养户多偏好内驱喂药方式,这样很难杀死螨虫,必须用药液洗刷皮肤,也就是外驱方法。最容易忽略的是地面祛虫,因为坑坑洼洼的水泥地仍残留有虫卵,所以做好地面驱虫非常重要。
母猪、仔猪都可能是风险猪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孙裴认为,常见的风险群体主要是引入猪群的母猪、初生重小于一公斤的仔猪、运动性差的怀孕母猪、过度消瘦或过度肥胖的母猪。
孙裴认为,在群养状态下,初产母猪属于风险群体,尤其被转至分娩舍时,环境改变较大,要保证它们尽可能多地采食和饮水。
在分娩舍内很少吃教槽料的仔猪在断奶后需要花很长时间去适应固体饲料,原因在于它们吃乳汁多,长得好,但是断奶后长时间不吃饲料容易导致腹泻或肠道水肿。
对于仔猪来说,肢蹄损伤是一种风险信号,说明仔猪寻找乳汁艰难,或者地面太粗糙。比如母猪的乳房已经被仔猪拱、咬而受损了,越靠后的乳头伤得越重。即使在母猪站立的时候,仔猪也会不停地去吸乳,表现得很凶猛,有些躺着的仔猪吃得很饱,背膘丰满,被毛光亮,而站着的仔猪腹部很空,并没有吃到充足的乳汁,可能生病了或者存在某种反常,也有可能由于没有竞争到优势乳头。
相关动物:猪,母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