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也能养对虾
当提到和朋友们一起研究收获提高对虾养殖产量这个项目,严海俊还是带着一丝兴奋和自豪。一年的努力,不停地克服着困难才最终让他们取得这个成就,打开对虾养殖一扇新“窗”。
严海俊,江西人,目前是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大二的一名学生,凭着对养殖的热爱,填报大学专业的时候就算分数有余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水产养殖。当真正开始接触到这方面时,他迅速产生了兴趣,并拉着同是水产学院的小伙伴们开始走上了研究提高对虾养殖产量等方面的道路。
“我们的指导老师是研究对虾的,我们也是从他那开始接触到养殖对虾。我们发现,对虾是现在产量最高的虾类,但目前遇到养殖瓶颈,在养殖过程中,对虾病害种类越来越多,并随着产业的增大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他们团队找到了研究方向。
南美白对虾于1988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我国,是“海虾淡养”的优质品种,适盐度范围广,在海水、咸淡水、淡水等地区均可养殖。近年已成为水产养殖业的热点,中国对虾养殖业近几年产量和规模都位居世界第一位。
“我们曾看到养殖户因病害问题死了一池子的虾很是心痛,养殖户们也想工厂化养殖,但成本太高。”自2015年产生要改变对虾养殖现状的这个想法之后,这个年轻的团队开始探索,他们从对虾的饵料方面作为突破口,从而发现了一种芽孢杆菌可以消化饵料形成絮团,并被对虾所食用,使得本来只有20%多的饵料利用率大大增加,不但降低了成本,同时处理了养殖池中的氨氮、残饵以及粪便,形成了可再生的循环链。
“传统的养殖方式都是用藻类来净化水质,但当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时会导致藻类繁殖过度,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负责人之一的钱梦婷为笔者介绍了他们在项目上的突破。到后来发展到用菌藻结合来养殖,但由于藻类会对菌产生反硝化作用,所以同学们就在想,是否可以用单纯的菌来养,池子中的氧气用增氧机来替代藻类池子中的氮磷,同时也可以用细菌来降解,而且这种细菌不能对对虾有害。团队成员们就想到了芽孢杆菌。在与指导老师进行交谈,同时也查找了大量资料后发现,某些芽孢杆菌的分泌物可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这便使得他们初步确定了养殖方案。
然而对于大多数养殖户来说,因为对这种新型养殖技术不了解,甚至有的养殖户怀疑对虾食用这种细菌之后还能不能食用。然而,团队的成员们不止一次把他们的养殖成果带回去煮火锅。
刚开始在实验室做研究,先筛选菌落,然后进行细菌扩种,拿一些虾来进行试验。可试验效果并不好,主要问题出现在碳氮比难控制,一旦不稳定,絮凝体就难形成。严海俊的团队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通过比较试验以及查找资料,发现最适宜菌生长的碳氮比。但是,小面积的养殖并不代表大面积养殖也成立,于是他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与浙江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在那里租了两个半亩的池子进行了3个月的试验。
严海俊承认,由于学生在资源方面并没有什么优势,2016年,由指导老师高阳为他们介绍了合作养殖场,经过大半年的养殖,颇具成果并且有所推广。在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虽然不能说困难重重,但是严海俊的团队也是遇到了一些坎。“由于要上课,我们只有周末才能去养殖场,而且每个周末都要去看,有时候遇到大家都有事的时候或者说晚上需要投放饵料就不能顾及了”,好在得到了11级毕业的学长帮他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目前,这个研究团队总共有7名学生和1名指导老师。一篇SCI论文的发表也是让团队成员们信心大增。“我们还申报了国家级创新项目,并且正在申请菌项养殖专利。”同时,也与对虾养殖场签署了技术服务协议,“他们提供给了我们两个池子作为实验场地。一个池子利用传统养殖方法进行养殖,另一个池子采用我们的菌项水系养殖方法。我们定期会去那个养殖场取样,测水质。”
研究的过程中他们也体会到了养殖户的艰辛,每一份工作的来之不易。他们的成果不仅可以改善水资源大量浪费的现状,也没有了工厂化养殖那样的耗资。团队成员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充满期待,“对虾养殖病害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希望这项技术可以大范围推广开来,还对虾养殖一个健康、生态的养殖环境。”。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