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分娩率超过90%必须采取的两个措施

浏览:193

周批次生产中,为了保证产床最大化利用,就要求配种的效率保持恒定。配种的过程充满了不可预测的事件,完成每周配种目标是不现实的。随着养猪业的设施、流程和管理越来越现代化,管理者应该关注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获取效益。生产效益的提高与母猪群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如何提高母猪的配种分娩率无疑是最最核心的因素。猪场影响配种分娩率的因素很多,其中两个关键的措施是:正确及时地组成配种批和淘汰低效母猪。

母猪的配种批是指在现代养猪生产过程中,按照既定生产节律(两个母猪配种批次间的时间间隔,如7天,21天等)在一个较短时间内集中配种的一批母猪,主要目的是实现分娩单元按照规划的哺乳期能做到全进全出。

正确及时的淘汰母猪在现代养猪生产过程中,是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的,除去种猪场选育的淘汰,更为重要的是要淘汰繁殖力低的母猪,从而不断改善整个母猪群的繁殖效率,降低母猪群的非生产天数。很多猪场在生产中对母猪淘汰规范重视不够,常常饲养了不少母猪白白消耗饲料,却没有有效地生产仔猪。

这里我重点从配种批的组成和母猪淘汰这两个方面出发,来探究如何提高母猪的配种分娩率。

1、配种批组成

在连续生产的现代化母猪场中,保持猪群健康、控制疾病的一个最重要的措施,是实行分娩单元的全进全出,即在两个母猪分娩批次之间,对一套或多套分娩单元(相同的换气空间)的母猪按照设定的最长哺乳天数(如最长21天,28天)后,同天断奶,然后尽快同期进行彻底的清扫、水洗、消毒、空置,紧接着再整批转入下一批次的待产母猪。

母猪的妊娠期相对较为固定,由于个体差异和大群生产的操作记录差异,我们通常把现代母猪的妊娠期定义为情期首次配种后110-120天,均值115天。根据母猪平均21天的发情周期,同时又便于根据星期安排工作,多数猪场都是按照7天或7天的倍数来安排配种和分娩周期。如果要实现全进全出同时留出5天以上的空/洗/消时间,按照4周时间安排分娩批次的最长哺乳期为21天,而平均哺乳期实际只有17.5天左右。类似地,5周时间的分娩批次平均哺乳期约为23.5天。

由于母猪的平均妊娠天数115不是7的整倍数,若要保证母猪能批次全进全出地连续生产,就必需十分严格、合理地规划筹组配种批,确保较高的批次配种分娩率。

生产中的母猪群,每个配种批的母猪主要有以下四个来源:

1) 本批断奶母猪。如按周组织生产,小型母猪场通常每周断奶1批,而较大的母猪场(如2500头母猪以上),则通常分为两个断奶批次,如分别于周二、周四断奶。健康状态较好的母猪群,断奶后7天内能够发情配种的断奶母猪的比例可达到9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母猪在断奶后3天内很少会发情,所谓断奶后7天发情配种率,实际配种时间只有4天,因此要达到90%以上的配种率并不容易。根据以下母猪淘汰的标准,断奶时需要选择淘汰,这个断奶批的母猪能够留下来发情并配种的比例,通常只有不到断奶头数的90%。由此可见,批次断奶后前3天配种的往往是以下几类,而不是本批断奶的母猪。断奶经产母猪的配种分娩率是计算补充后备母猪头数的重要依据。

2) 上批断奶7天内未能发情而延至本周批发情的母猪。(想一想应该不应该配?)

3) 前几个配种批中在本周返情的母猪。

4) 本周发情且计划于本周配种的后备母猪。需要注意的是,后备母猪的补充头数需要关注本场后备母猪配种分娩率的不同。除了4)中后备母猪可根据初情日期安排出本周配种头数之外,组成配种批时,1)、2)、3)的头数,通常是根据猪场历史记录的比例制订在配种批中的头数。所以管理者必须对此有准确的把握。

2、母猪的淘汰标准的拟定及执行

及时并准确地淘汰低效的母猪,是提高母猪群繁殖力的核心技术。繁殖力低下而被淘汰的母猪在可操作性方面,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繁殖性原因导致的主动淘汰;另一类是非繁殖性原因造成的被动淘汰。主动淘汰主要是为了减少母猪的非生产(妊娠或者哺乳)天数,减少产仔数低的个体;而被动淘汰的部分则通常是因其他原因不能继续维持妊娠和哺乳的个体。

母猪淘汰的时机主要集中三个阶段:即发情鉴定时、妊娠鉴定时和断奶时。非妊娠和哺乳的母猪必须及时清除出繁殖群,否则会造成母猪非生产天数的累积,消耗大量的资源,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然而,何谓“低繁殖力”的母猪? 究竟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大群体的生产数据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决策的依据。

上图:是很多农场目前的产仔分布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上图中产仔数低于7头的比例是:21.15%。该场平均产仔数是11.15.如果我们把这21.15%的猪主动淘汰至10%以内,这意味着该场的平均产仔数突破12头。

上图是希望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主动淘汰的重要意义,首先猪场的产仔数是正态分布的,假定目前我们的平均产仔数是12头左右,如果我们把低于2头的那部分母猪淘汰掉,意味着我们可以把产仔数提升至13.5头。

2.1 繁殖性原因的主动淘汰

依据“标准”淘汰低繁殖力的母猪是通过淘汰提高分娩率、产仔数的主要措施。其中最重要的类型包括:

2.1.1 高胎龄母猪

平均窝产活产仔数随着胎龄增加,开始不可逆地降低。不可否认,留下来的7胎以上母猪配种后通常返情较少,配种分娩率尚可,不少的猪场配种员不愿淘汰7胎以上甚至10胎以上的母猪。然而,每配种100头这些高胎母猪所产的活仔数,则远不及胎龄低的母猪群。管理者应该关注的是,每生产100头合格断奶仔猪所投入的母猪更新成本。

2.1.2 连续两胎产活仔数少的母猪

淘汰连续两胎的窝产健仔数活仔数少于7头的母猪。昨天在群里讨论时有人担心,是否有些母猪遗传潜力并不差,但是如果猪场连续2胎都感染了蓝耳病/伪狂犬病,或可致使这些母猪的窝产健仔数达不到7头或8头,这时淘汰母猪似乎不合理。然而,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为相同抗原性的蓝耳病病毒,几乎不会在一个繁殖周期内重新感染,理论上遗传高产的母猪连续2窝分娩数不足7/8头是小概率事件。

2.1.3 连续两个情期配种后未孕返情的母猪

无论是断奶后的母猪还是新进群的后备母猪,若连续2个情期配种后都未孕,就需要严格处理,淘汰。这种情形,母猪配种后经过了2个情期,即至少42天的时间,再加上第2次配种后再等到妊娠鉴定时,通常已经过了50天以上的非生产天数,严重浪费繁殖猪群的资源,通常应该直接淘汰。试验证明,这些母猪通常生理/病理性不育,等更长时间无益。

2.1.4 流产后再配不孕的母猪

因为蓝耳病、伪狂犬等造成繁殖障碍的病毒性疾病导致的母猪自然流产,通常会间隔1个情期再进行配种,若还没配上直接淘汰。

2.1.5 返情延迟的母猪

断奶后7天内没有发情且延至下周发情的,建议仍然按照2个情期不孕再淘汰的标准实行。断奶后20天没有发情的母猪,通常会使用激素处理。做法是在断奶后2 0天若无发情迹象,立即注射1次氯前列烯醇或者前列腺素,隔24小时后再注射1次PG600,5天后还未发情的母猪也要归为淘汰母猪。肌注激素的母猪发情配种23天后,妊检仍是阴性则直接淘汰。(必须注意,如果一个母猪场,断奶母猪出现过多过分消瘦---体重损失超过分娩后当时体重的10%---的,需要尽快检查是否哺乳期间营养摄入不足而造成不发情,此时断奶后即便发情也要延长1个情期不配,这样充分饲喂改善母猪体况;如果下个情期依旧没有配上再进入淘汰母猪群。)

2.1.6 后备母猪

现代母猪场一般是批次引进-驯化后备母猪。每批已经达到体成熟(体重在100kg以上)、无肢蹄/乳头/外阴缺陷的,经公猪直接接触28天期间,至少有过1次明显的发情的后备母猪,在第2次、第3次发情时往往会有10%~20%配不上。这时需通过激素刺激其发情,做法同处理返情延迟的母猪一样,使用前列腺素和PG600复合方案,若7天后仍未发情,则按规定淘汰。

2.2 非繁殖性原因的被动淘汰标准

1)因肢蹄病、外伤、突然死亡等需要淘汰的母猪,这一类年度淘汰率通常占母猪平均存栏的2%。

2)没有重大疾病的死亡(主要集中于关节炎、支原体、猪丹毒、链球菌感染、猪痢疾及出血性肠病综合征等)导致的母猪淘汰。

3)疾病暴发状态下母猪的淘汰:蓝耳病感染的怀孕母猪因其散毒时间较短,在下1胎配种时体内往往有抗体,一般不淘汰;伪狂犬发病时,若有合适、大量的后备母猪,可适当增加淘汰量;猪群在暴发口蹄疫时,5胎及5胎以上的母猪坚决淘汰,5胎以下若发病后没有死亡,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淘汰;感染流行性腹泻(PED)的母猪发病期较短,现场无需淘汰。

建立起猪场的淘汰规则很有必要,这里转载养猪学徒生公众号《母猪主动淘汰》一文里的图片,希望各场能遵照执行。

3 结论

通过合理组织配种批、及时准确地淘汰低繁殖力的母猪,再加上良好的饲喂、营养管理,配种分娩率达到90%以上并不困难。按照以上方法严格执行,猪场每年的母猪淘汰率/更新率可能要达到40%以上,但是这会帮助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高繁殖力母猪群,高淘汰率的背后是每生产1头断奶仔猪的母猪更新成本在降低,反而提高猪场的效益。


相关动物:猪,母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