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莫入误区

浏览:27

对虾养殖虽然已经发展了20多年,也被广大渔农们所了解,但是在部分人的观念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盐度井水不添氯化钾高盐度井水、渗水兑淡水养虾已经取得成功,但有的高盐度井水钾离子指标甚微,养殖水中缺钾,对虾育苗期不易变态,养殖过程中对虾生长缓慢,不脱壳。建议抽取高盐度井水时,要经过水质化验,添加适量的氯化钾。

二、渗水可以不消毒用渗水养殖对虾不用消毒的结论只能是自欺欺人。实践证明,渗水虾池养虾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病。究其原因,人们忽视了水质已被污染的海岸、河道、水库、湖泊等污染水域,尤其养虾池土质属重土质、粘土质,其团粒结构有空隙,污染水质通过孔隙压进池内,形成粗过滤,因此池内水质仍是带有细菌、病毒的水质。建议渗水养虾的池塘,也要清池消毒,以保证对虾养殖的安全性。

三、多放苗对虾产量就高多年的对虾养殖实践证明,不论精养还是粗养,放苗密度大,对虾的个体极小,长得慢,发病早,产量低。虾苗的密度大小与池况、蓄水深度、饵料、管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要保证养虾的安全系数大,成活率高,建议放苗密度必须根据虾池的蓄水深度及生物负载能力来确定,水深1.0米~1.7米,斑节对虾放苗0.8万尾~1.0万尾/亩,南美白对虾放苗1.0万尾~1.2万尾/亩,水深1.4米~1.8米,斑节对虾放苗1.1万尾~1.3万尾/亩,南美白对虾放苗1.3万尾~1.5万尾/亩,放苗规格,斑节对虾为1.0厘米~1.2厘米,南美白对虾为0.8厘米~1.2厘米。

四、少投饵也能长大虾当前有的虾农放苗一个月内不投饵,甚至到中期也很少投饵,结果造成对虾营养不良,生长慢,个体差异大,虾体瘦,肉质不结实,体色也差,从而影响了对虾的抗病力。养殖南美白对虾对比试验:试验池面积三亩,亩放虾苗2.0万尾,投喂“恩

贝”牌饵料,放苗第二天开始投喂幼虾饵料,养殖70天,体长平均12厘米,规格23头/斤,对比池8.0亩,亩放苗2.0万尾,放虾苗后一个月内不投饵,养殖70天,对虾体长9.0厘米,规格60头/斤,试验池和对比池差别很大。由此可见前期不投饵或少投饵也能长大虾的观点是错误的。

五、水质调节与不调节一个样养虾有收无收在于水,意思是说养虾先养水,养水的关键是人工调节,如何养好一池水是养虾的关键环节。时至今日,仍有部分养殖户采取大排大进的换水方式,错误地认为水质清新,溶氧量充足就行了。溶氧虽然充足,但这样会引起对虾产生应激反应,影响对虾的生长甚至发病。建议养殖过程中给对虾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水环境,夏季高温期应逐渐提高水位,每次添加水量5~10厘米,直到水深达1.5米,养殖后期加水至1.8米,同时根据水色、透明度的具体情况适时追肥、换水,定期泼洒消毒药物,定期泼洒生石灰15千克~20千克/亩,可以起到杀菌、增钙、净化水质和调节pH值的作用,促进对虾的蜕皮生长。

六、疾病预防与不预防病一个样有不少虾农反映,养虾用药与不用药一个样,对虾早晚要发病,用药只会增加费用。的确,目前虾病的防治主要是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一旦患上爆发性虾病,药物对它没有多少作用,但对其进行必要的预防还是有必要的,可以减少发病机会,延缓发病时间,从而使对虾养殖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例如,渤海沿岸粗养南美白对虾,五月上旬放苗,七月上旬可收捕,对虾体长达到11厘米可以出池,这时收捕还不到高温发病期,使养殖过程顺利结束。防病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每一个生产环节入手,一环扣一环。建议重点抓好池水消毒和饵料拌药环节,切忌贪图省工、省钱而造成养虾功亏一篑的后

果。

七、光合细菌用不用一个样虾池水质变化通常由地质变化引起的,换水只能改善池水,而不能改变池底和消除产生有害物质的根源。目前养虾池多为土池封闭式养虾,而池底的污泥和底泥中残留的有机物质、氨及硫化氢等富集,底层溶氧降低,有机污染物较多时,溶氧更低。建议土池封闭式养虾者,在基本不换水的情况下,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来降解池底的氨及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