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猪群的饲养管理和预防保健 夏季养不好猪,秋季猪群就不稳定

浏览:111

夏季猪群饲养管理目标

1、夏季猪群的管理:防暑降温

2、夏季猪群的保健:附红细胞体。

夏天高温应激影响

猪群采食量下降

母猪返情、空怀、流产增加、母猪泌乳性能下降

仔猪初生重轻、活力下降、产死胎木乃伊增多,产总、健仔数少

导致猪只中暑、突然死亡等。

防暑降温的前提

(1)风机、风扇、水帘、水泵及喷雾系统等的设备准备,确保生产正常运转。

(2)遮光网安装合理、门、窗检修(特别是有风机、水帘的猪舍)、透明玻璃窗户可喷石灰乳遮光。

(3)各栋猪舍前、中、后各挂一个温度计。

(4)加强饲养员责任意识,及时观测温度变化,灵活降温。

防暑降温的原则

1、将风与水相结合。

单独通风并不能降温,因为猪只汗腺并不发达,不能像人一样通过挥发汗降温。喷水之所以能降温,需要水蒸发过程吸收热量;如果只是喷水不通风,则湿度很快达到100%,水分停止挥发过程,从而不表现降温效果,此时整个猪舍表现为高湿高热。

2、根据猪场实际情况与天气变化灵活制订防暑降温措施。

3、喂料前后降温。

猪只会在吃料后一定时间内表现体增热,造成较强的热应激,可能会导致猪只健康状况下降或急性死亡。喂料前降温可以明显提高采食量,喂料后降温可减少此种热激。

4、注意掌握降温的临床指标。

降温与否主要依赖温度与猪只临床表现,其中临床表现最为重要,当猪只出现张口呼吸、强烈的腹式呼吸、烦躁不安或精神沉郁,就应该及时通风降温。

5、防暑降温突出重点。

包括重点时间段(比如早上气温骤升,12:00-15:00点钟,晚上后半夜,天气多变时期),重点猪群(比如通风不良的猪群,肉猪大猪阶段,问题猪群等),将有限的投入用到关键点上。

6、降温同时注意湿度控制。

夏天如果湿度控制不好,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容易滋生病原,影响生长等。只要合理通风,恰当用水降温,湿度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7、合理的饲养密度。

降低饲养密度可以增强猪只热应激耐受力。

8、合理安排喂料时间。

由于喂料后体增热明显,夏天里喂料应避开高温阶段,需要改变饲养员的作息制度,改变喂料习惯。

9、关注猪群的饮水量以及饮水质量。

使用饮水器的猪群要关注饮水器的出水量是否正常和高度是否合理;舍外水管不曝晒,确保清凉的水给猪喝。

10、合理科学喂料方式。

(1)多喂青饲料、半干湿料、水料。

(2)料里多加提高采食量的物质,如柠檬水、小苏打

(3)产前产后日粮中加0.75~1.5%的轻泻剂(人工盐、小苏打或芒硝)以预防围产期便秘。

各类猪群最佳温度与适宜温度

夏季猪中暑处理方法

1、原理:中暑是由外界环境中的光、热、温度等物理因素对猪体的侵害,引起机体产热增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调节功能障碍的一种以体温过高为特征的急性病。

2、症状:呼吸加快、张口喘气,体温升高41-42℃以上,步态不稳、倒地、流涎呕吐、口吐白沫,常在几小时内或1-2小时内死亡。

3、处理方法:

(1)将猪移至阴凉通风处或在栏面上放置一台风扇直吹,结合淋水降温。用酒精擦头、颈部及全身也有一定效果。

(2)用针头于耳尖放血,降低胪内压。

(3)药物治疗:氟尼辛葡甲胺(氨基比林或安乃近,怀孕母猪不用)20ML+抗生素,维生素C 20ML,分边注射。

(4)如喘气严重可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林可30ML ,另加输5%碳酸氢钠250ML,防止酸中毒

夏季猪群保健

夏季最容易出现的疾病为猪血虫病,谈到夏季保健,必须做好血虫病的防治。

血虫病的概念

猪血虫病又称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传播广泛,对猪场危害较大,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附着于红细胞上的单细胞原虫。大小介于0.1-2.6um之间。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游离于血浆中。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致病机理

附红细胞体的主要特征是贫血、黄疸。

贫血: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破坏红细胞,致使红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贫血。

黄疸:由于红细胞大量被破坏,释放更多的胆红素以及肝脏代谢障碍,不能有效结合胆红素,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结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

正常红细胞死亡,产生的胆红素经肝、肾代谢后,氧化成黄褐色,由粪便或者小便排除体外。当体内胆红素过高,以及肝肾代谢障碍时,就会出现黄疸。

流行特点

1、猪附红细胞体病可发生于各龄猪,但以仔猪和长势好的架子猪死亡率较高,母猪的感染也比较严重;

2、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猪的感染率达80-90%;

3、应激是导致本病爆发的主要因素。如分娩、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及其它疾病感染时,猪群可能爆发此病。

传播途径

1、水平传播:猪通过摄食血液或带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 伤口、互相斗殴等可以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可通过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在所有的感染途径中,吸血昆虫的传播是最重要的。

2、人为传播:注射针头的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在注射治疗或免疫接种时,同窝的猪往往用一只针头注射,有可能造成附红细胞体人为传播。

3、垂直传播:附红细胞体可经交配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临床症状

如果免疫力较强,只能感染较少的红细胞(小于30%),这时病原体仅会潜伏在体内,不发病,经过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除。但在免疫功能低下者,附红体有可能会感染较多的红细胞(30%~60%),这时才会引起临床症状。如果体内有60%以上的红细胞受到附红体的感染,就会出现较严重的临床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

1、母猪颈背部毛孔出血。急性期的母猪表现厌食、高热42℃,乳房或外阴水肿可持续1-3天,发病母猪泌乳性能下降、缺乏母性。

2、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粘膜苍白及黄疸,出现其它的繁殖障碍疾病如受胎率降低、乏情、流产、产弱仔。如有其它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3、哺乳仔猪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 白或黄染,贫血症状,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

4、破坏感染猪的红细胞,造成感染猪急性溶血性贫血、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常用药物防治方案

临床上较常用的为磺胺药,其作用是主要通过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其生长繁殖,对附红细胞体有显著作用。但用药不当,会对猪群产生严重损失:

1、肾毒性:磺胺药在肝内的代谢产物──乙酰化磺胺的溶解度低,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肾的毒性。猪群外在表现为耳蜗屎增多,毛色较差(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

2、肝毒性:可引起肝脏损害、肝功能减退,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不能有效清除体内毒素,猪群外在表现为眼屎泪斑增多(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

3、贫血:易引起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造成母猪气血不足,产生弱仔较多。

4、黄疸:磺胺药可通过母体进入胎儿循环,与游离胆红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使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黄疸。造成初生仔猪身体黄染。


相关动物:猪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