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如何针对水禽强化禽流感防控
大量研究表明,水禽(鸭、鹅)在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V,简称禽流感)禽流感的发生、传播、流行、变异和跨种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禽(鸭、鹅)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传播媒介,是禽流感病毒的储存器、放大器和混合器。它们既可以携带多种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又能长期储存陆禽(鸡等)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促使禽流感病毒重组。尤其是野生水禽,更是高致病性禽流感远距离传播的重要媒介。在开放式养殖条件下,家养水禽常与野生水禽密切接触,容易发生交叉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野生水禽和鸡,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放大,可促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远距离传播,引起千里之外的家禽发病。如2016年发生在欧洲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N8)经证实是野生水禽传染给家禽的。
家养水禽在某些禽流感病毒流行早期多呈隐性感染或带毒,临床无症状,但可通过粪便排毒,污染环境。易感的鸡群感染这些病毒后,可引起发病,表现高死亡率。该病毒适应鸡群后毒力返强,当重新感染水禽后,可导致水禽发病,出现高死亡率,应引起高度警惕。
目前,已进入禽流感高发季节。我市是水网湖区,也是家禽养殖大市,且鸡、鸭、鹅混养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生物安全做的较差,很容易发生禽流感病毒的交叉感染。同时,根据我市水禽养殖的现状(开放式养殖,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必须强化秋冬季节水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一是划分养殖区域。在同一区域鸡、鸭、鹅混养,容易导致交叉感染,不利于禽流感的防控。各地应划分专门的水禽养殖区域;二是采用密闭式养殖。避免家养水禽与野生禽或鸟类的接触,避免不同禽类的交叉感染和对环境的污染;三是规范活禽运输和交易市场。规范活禽运输车辆,尽量避免活禽开放式运输。研究开发能减少病毒扩散、传播的活禽专用运输车辆。规范活禽市场,建立科学休市、空市制度,设立独立的水禽交易取区域,减少不同品种禽类的交叉污染,防止病毒变异;四是建立疫情监测预警制度。设立市县乡村四级动物疫情监测网络,开展市县两级水禽禽流感实验室监测,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早、快、严、小”,控制禽流感的发生与传播;五是提高免疫密度,制定科学免疫程序。由于我市水禽的养殖模式是小规模、大群体和散养,因此水禽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密度远远低于鸡,有些养殖户怕麻烦、怕影响产蛋不免疫疫苗。要加大禽流感免疫方面的宣传和检查,采取地毯式免疫,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同时,禽流感疫苗免疫1~2次很难达到理想的保护率,大多数养殖场为避免注射疫苗引起产蛋下降,水禽开产后不再注射疫苗,导致抗体水平下降,离散度增高,保护率下降。因此要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加强产蛋期疫苗的补免。即使在发病率较低的季节和区域也要坚持免疫,发挥其净化环境的重要作用。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