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奶牛养殖误区 提高奶牛养殖水平
莱西市是奶牛养殖大县,去年以来,受饲料价格上涨影响,奶牛养殖效益一路下滑,严重影响了养殖户特别是饲养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饲养者的养殖热情。究其原因,除了鲜奶检测标准被提高等因素外,饲养管理环节存在误区、生产成本偏高、不能适应奶业市场化发展需要是主要因素。现列举一些常见的误区和更正方法,希望能对奶牛饲养者有所帮助。
1 防疫消毒意识淡薄
有些奶牛养殖户认为奶牛的抗病能力强,因而不重视防疫、消毒。奶户的这些错误意识间接导致奶牛普通病的发病率升高,养殖成本升高,有的甚至死亡。当发生传染病时,后果更是严重,给奶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奶牛代谢十分旺盛,对环境敏感,极易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搞好防疫、消毒工作至关重要。冬春季节每周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一次消毒,夏秋季节每周至少进行两次环境消毒。
在生产管理中,一是要注意经常刷试牛体。因为当奶牛被粪便、灰土等黏附时,易招致蚊虫叮咬,使奶牛表现不安,甚至采用舔毛、蹭墙、摔尾、踢蹄等方式解痒,造成食欲降低。生产牛用刷子或梳子刷拭牛体,除了可以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还可以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二是每次挤奶前要对乳房用温水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对环境、场地、用具要经常程序化的消毒,同时注意饲料、饲草、饮水卫生,控制与外界人员、用具的接触(每次外出要消毒),严格做好防疫、消毒工作。
2 奶牛初配年龄达不到标准
奶牛户习惯于只按月龄,不按体重进行初配。部分养殖户不注意犊牛的早期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这样往往16~18月龄时体重达不到350kg~400kg。体重不达标进行配种,常常造成头胎牛难产,致使产道损伤、阴户破裂、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自身的发育、产奶性能和下一胎的正常繁育,同时产出的犊牛也是体重小、体质弱。因此,应加强犊牛和育成牛的培育,配种时一定要称重,体重超过350kg才能进行配种。
3 超量挤奶,奶牛过量消耗
奶牛的泌乳期一般是305天,然后进入干奶期。由于受奶牛的年龄、胎次、膘情以及饲养水平的影响,其泌乳期可适当的延长或缩短,但干奶期不能少于45天。有些奶户为了多产奶,从产后一直挤到没奶为止,有时挤到临产前,这样做的后果十分严重。一是奶牛过度消耗体内的营养,影响胎儿发育和下一个泌乳期奶量的提高;二是造成产后发情晚或发情不明显,性周期紊乱和受孕困难。生产奶牛的干奶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膘情较差的奶牛应当予以延长,使奶牛有充分的休息调整,有一定的缓冲时间来弥补体内损失的营养,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性周期,为奶牛的顺利受孕、产犊和提高泌乳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4 限量饮水影响产奶性能
有些养牛户给奶牛定时限量供水,认为这样可以提高乳脂率。奶牛的饮水行为和饮水量与采食的饲料类型、生理阶段、环境温度、水的质量等都有直接的联系。生产中如果不能及时供应清洁的饮水,必然会影响奶牛的正常的新陈代谢,无法发挥奶牛应有的生产潜力,易导致产奶量减少。特别在夏季,限制饮水可能会加重热应激。
奶牛主要在白天饮水,每天饮水次数为6~14次,通常的饮水速度为每分钟4~15kg。在安排饮水时间和饮水程序上,要根据上述数据进行合理安排饮水时间和饮水容器,同时要特别注意夏季应提高饮水量和饮水频率,以缓解热应激。
5 奶牛运动量不足
有些奶户长期把奶牛拴系在固定的位置,使奶牛运动量严重不足,导致生长发育受阻、体况下降、发情不明显。运动量不足导致奶牛体质较弱,受孕难产、胎衣不下,同时抗病能力差。因此,应加强奶牛运动。如果受条件限制不能提供运动场地时,也应该用人工引导的方法进行运动,以促进新陈代谢,使其保持旺盛的食欲和正常的机能,提高其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的能力。
6 超量喂盐造成奶牛食盐中毒
部分养牛户为了达到让奶牛多喝水,多产奶的目的,在饲料中添加3%~4%的食盐。殊不知这样做极易造成奶牛的食盐中毒,即使没有中毒,也给奶牛肾脏增加了负担,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潜力。
奶牛精料中的盐含量应控制在干物质含量的0.7%~0.8%。如果担心食盐喂量不足,可以在运动场设立盐槽,放入食盐舔砖,供奶牛自由舔食。
7 精料过多导致奶牛肥胖
有人认为奶牛肥胖产奶多,因此就尽可能多的饲喂精料。这种做法往往造成奶牛过肥,易导致难产、泌乳量下降等不良后果。同时由于精料过多,易引起奶牛反刍减弱、前胃迟缓和酸中毒。如果高蛋白、高脂肪精料过多,粗饲料不足,还易引起奶牛脂肪代谢紊乱,导致酮病、酸中毒等。
干奶期奶牛保持7~8成膘最好,养殖户应根据不同的生理阶段需进行饲喂。一般干奶期应以禾本科干草为主,日喂青贮10~18kg,黄贮15~20kg,精饲料的饲喂应根据粗饲料的质量控制在2.5~3.5kg。产前2~3周逐步增加精料,每天最多增加0.5kg,并应根据奶牛个体的情况增减喂量,达到7kg以后维持到产犊。产后第一周不要立即增加精料量,一周后看奶牛的体况适度增加精料,每天按0.5~0.8kg增加饲喂量,一般不超过2.5:1的奶料比。产后粗饲料以豆科、禾本科牧草为主,产后两周尽量少喂块根、块茎、糟渣类和青贮饲料,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两周后可根据需要适量喂给,泌乳牛后期即产犊10个月后泌乳量开始下降,应根据泌乳量多少及时调整精料饲喂量。
8 干奶期不重视补料
干奶期(分娩前2个月)是奶牛胚胎发育最快的时期,营养需求较大,应根据奶牛的体况适当补充精料。但有些养殖户认为不挤奶不用喂精料或少喂精料都行,于是大幅度减少精料喂量,结果造成临产奶牛膘情太差,甚至难产;新产的犊牛体质差;母牛产奶量低等。除干奶初期和临产前几天,适当减少精料喂量外,干奶期精料喂量应占母牛体重的0.8%~0.9%,以保证奶牛适当的体况。
9 草料调制影响消化吸收
俗话说:“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但这并不是说草铡的越短越好。粗饲料铡的过短不利于消化,一般玉米秸铡成2~3厘米为宜。有的养殖户为了省事把玉米秸等粗饲料不进行加工直接饲喂,造成浪费。
正常情况下,精料直径以1~2mm为宜,粉碎过细也不利于消化吸收,会造成过料,可在粪便中见到未消化的精料。还有的养殖户长时间浸泡精料,认为精料软化后奶牛容易消化吸收,殊不知精料长时间浸泡,营养成分会遭到破坏,且由于细菌大量繁殖导致饲料酸败。正确的喂法是先干草、再青贮,后干精料,青贮和精料混拌均匀也可,但要随喂随拌。
10 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生产
有些养殖户对奶牛的饲养管理极为粗糙,不是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配置日粮,而是有啥喂啥。还有的养殖户只配给了几种矿物质,不添加维生素,有的甚至连钙磷也未补充。营养供给缺乏导致奶牛利用年限缩短,死亡率、淘汰率升高,不能达到一年一胎(12——13月)经济损失惨重。因此,饲草饲料要尽可能的多样化,做到适口性好,并尽量满足奶牛的营养需求。
提高对奶牛养殖的认识,重视养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彻底改变传统的养殖习惯和观念,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养好牛在于喂,想挣钱在于配,认真做好饲养管理,从吃饱到吃好,注意防疫、消毒,保证奶牛健康,才能减少奶牛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希望广大养殖户积极行动起来,走出奶牛养殖误区,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多生产健康、安全、绿色的原料奶,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动物:奶牛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