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期间种蛋失重及其影响因素
种蛋孵化期间水分失重受孵化器湿度控制,孵化室内湿度、季节、周围环境相对湿度及种蛋自身的条件(蛋重、蛋壳质量、蛋壳空隙率和种鸡年龄)等因素都会产生影响。孵化期间种蛋水分失重的不同会造成胚胎成活率和种蛋孵化率的不同。为了测量孵化期间种蛋水分失重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在哈尔滨青年农场祖代鸡场孵化车间进行了调查和部分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3年3月23日至5月23日在哈尔滨青年农场祖代鸡场孵化车间进行。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爱拔益加父母代种蛋1800枚,将其在温度为18℃、湿度为75%、甲醛和高锰酸钾消毒条件下保存5天。随后,按平均蛋重不同将其分为5组(A、B、C、D和E),每组150枚;按蛋壳厚度不同(厚度分为平均、薄和厚)分为3组,每组150枚。标准种蛋600枚。
利用依爱牌国产孵化器,孵化21天,孵化温度为37.9℃。种蛋入孵后每隔1小时翻蛋1次,风扇通风,箱内正负压换气,18天落盘。整个试验期间孵化器运转正常,温度、湿度正常,无异常情况发生。
试验于开始孵化前和孵化第14、18天对试验种蛋进行称重,记录平均每盘蛋重及鸡胚胎情况,于出雏时记录雏鸡数目。分别计算孵化到第18天每盘种蛋水分失重(%)和受精蛋孵化率。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所得数据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
正常孵化条件下种蛋孵化到第14天平均蛋重为7.85千克/盘,18天平均蛋重为7.65千克/盘,中期日水分失重0.55%,后期日水分失重0.66%,孵化率为94.14%。
将不同初始重的种蛋在相对湿度为55%的孵化条件下孵化到第18天,水分失重分别为A组12.4%,B组12.1%,C组11.7%,D组11.4%,E组11.2%。A、B、C、D和E组的平均蛋重分别为7.80、8.51、9.21、9.93和10.63千克/盘。
蛋壳不同厚度的种蛋孵化到第18天,水分失重为平均组12.0%,薄壳组14.00%,厚壳组10.50%。
将不同湿度下种蛋孵化到第18天水分失重情况列于表1(资料来源于该孵化场以往试验数据,平均初始蛋重为56.7克/枚)。
2.2 结果分析
在正常的孵化条件下(温度为37.9℃,相对湿度55%时)种蛋的水分失重正常。后期的水分失重高于中期的水分失重,并且日水分失重在正常的范围内0.55%~0.75%,胚胎的孵化率比较高,达到94.14%。
在相对湿度正常情况下(55%),平均蛋重越大水分失重越低。其原因是单位蛋重所占面积较小,而蒸发作用主要依赖蛋壳的表面积,因此孵化期间较重的种蛋比较轻的种蛋损失较少的百分比重量。
不同的蛋壳厚度的种蛋水分失重不同,壳厚的种蛋水分失重少,壳薄的失重多。壳薄的、多孔的蛋壳能增加种蛋内溶物的蒸发,生产出的雏鸡比正常小;蛋壳较厚,致密的种蛋孵出的雏鸡较正常的就大。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相对湿度对种蛋的失重有严重的影响。在相对湿度为75%落盘时胚胎孵化率非常低,仅为57.82%,日均水分失重为0.54%。反之,在相对湿度35%落盘时胚胎的孵化率较相对湿度55%时低,为90.01%,日均水分失重为0.76%,表明水分失重过高。所以,相对湿度为影响种蛋水分失重的重要因素。
3 讨论
种蛋在储存及孵化期间水分失重将严重影响着孵化率及雏鸡成活率。商业孵化厂采用正常相对湿度(RH)范围在55%左右,种蛋在较低的相对湿度(40%)下孵化时,落盘是活胚的孵化率较正常条件下的低90.01%,而50%RH的孵化率为93.68%。此外40%RH下孵化雏鸡患跗关节红肿的较多,未喙壳和未出雏蛋以及喙壳但未出雏蛋较多。而70%RH时孵化的种蛋情况更糟,其落盘时活胚的孵化率仅为56.48%,跗关节红肿的雏鸡和未出雏的蛋也最多。许多在70%RH下孵化的雏鸡与蛋白相粘连,另外一些与壳膜相粘连,还有一些卵黄闭合不全。蛋壳质量对孵化期间种蛋损失水分有明显影响,蛋壳薄和厚都会影响水分失重。
抓好水分失重是提高孵化场种蛋的孵化率的一个因素。抓好每个孵化环节,选择优良的种蛋(个大但要适中、颜色要好、厚度均匀、蛋型要好),在一定的符合要求的环境下保存,保持外界环境的稳定,孵化器各种参数准确,湿度在55%左右,这样能够保证种蛋正常的水分失重。水分失重正常为孵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了胚胎的孵化率和成活率,为鸡场提高了经济效益。
表1 不同湿度下种蛋孵化到第18天水分失重及孵化率
组别18天平均蛋重/(kg/盘)日平均水分失重/%活胚孵化率/%8.527.350.76490.018.517.50a0.660a94.10a8.507.680.53857.82平均初始蛋重/(kg/盘)相对湿度/%1组352组353组35
注:同一列肩上没有字母a的表示差异显著(P <5%)。
作者:赵鑫亮1 李 馨1 谌旭红2 郭志光2(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163319,2.哈尔滨青年农场祖代鸡场 150030)
声明:本站文章和图片如无特别注明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做商业用途,仅供访问者学习和参考,不构成投资与应用实施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站力求保存原有的版权信息,但由于诸多原因,可能导致无法确定其真实来源,请原作者原谅。如有内容或图片资源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或修正(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同时向您表示真诚的歉意!我们绝不会故意侵犯原作者版权,希望多多理解和支持!